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生命木桶理论与健康长寿——行为医学的理论

    发表时间:2012-06-05  浏览次数:557次

      作者:杨菊贤1,刘江生2  作者单位:1.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市 200011;2.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社

      【关键词】 行为医学;心理学,医学;运动

      在生命的木桶中盛满了生命之水,就像在汽车中加了油或者充了电,汽车才能跑得欢;盛满了生命之水,人们会感到自己精力充沛,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有自信心去从事一切自己想干的事;人体的免疫功能好,不容易感冒,也不容易患其他病。生命木桶是由八块生命木板所构成,任何一块生命木板的缺失都会造成短板,木桶中的生命之水就会流失,轻者使人疲劳和活力不足,重者降低免疫功能,容易引起多种疾病;一旦生命之水流失殆尽,人的生命也就终止了。

      八块生命木板的功能

      构成生命木桶的生命木板共有八块:①环境行为木板:环境清新安静时这木板是完整的;当环境污染,嘈杂、吵闹时,环境木板就变成短板,生命之水开始流出;环境污染嘈杂加剧时,生命木板短缺严重,生命之水就会大量流失;②起居行为木板:生活起居规律,定时用餐,按时工作或学习时,起居木板是完整的;反之,生活不规律,活动、进食或睡眠时间均不定时,此木板形成短板,免疫功能降低,容易疲劳,生命之水流失;③睡眠行为木板:早睡早起,睡眠时间充足,此木板是完整的。反之,热衷于夜生活,上床过迟,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差(睡眠不深,多醒)时此木板成短板,引起疲劳和精力不济;④饮食行为木板:成年人每日饮水量达到2000ml时,此木板是完整的,每日饮水量少于1000ml时,生命之水就开始流失;⑤膳食行为木板:粗粮和细粮都用,多吃蔬菜水果,少进红肉,多进鱼类食品和豆制品,每日保证一瓶牛奶,每周3~5个鸡蛋,进食不过饱、食品不油腻、不过咸、不过甜;这样,此木板是完整的,否则就会成为短板,生命之水开始流失;⑥运动行为木板:如果每日能坚持1 h左右的有氧运动,此木板是完整的;如果不运动,或者有规律的体育运动时间太少,则此木板是不完整的;⑦烟酒行为木板;烟酒不沾,或不抽烟,少量饮用红酒等低度酒时,此木板是完整的;长期吸烟,每日吸烟量超过5支就会形成短板;每日吸烟量在10支以上时,生命之水就会大量流失;白酒偶尔少量时影响不大,每日饮酒50克以上,红酒、黄酒每日饮用200ml以上,啤酒每日达600ml时就属大量饮酒;可称为酗酒,属严重问题,可引起多种疾病。如果出现吸毒行为,即使是少量,生命之水也会严重流失;⑧心理行为木板:心情平和,淡泊名利,精力充沛,充满自信心;并能做到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者,此木板是完整的,反之,情绪低落、兴趣缺失、缺少自信和活力,或者紧张焦虑,烦燥不安,经不起挫折,好发脾气,容易冲动,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减退,工作学习成绩减退,易出差错,甚至一事无成;感到疲劳不堪,甚至出现厌世情绪;此时木板就会严重缺失。

      以上八块生命木板中,如果几块木板同时出现短板,或者一块生命木板成严重短板,生命之水就会迅速大量流失,甚至威胁生命。

      修复生命木板,健康才有保障

      有一位男性35岁的商人,由于金融危机,他的几个企业出现较大的问题,为此他烦燥不安,焦虑恐惧,严重失眠,每日服用2片氯硝安定,只能入睡1~2个小时;同时他的应酬繁多,每日的吸烟量在2包以上,晚餐都在酒店中,每天都要饮多量的白酒;由于出现头痛和严重失眠,测血压达到180/110mmHg,这时才想到找医生,服用降压药,即使同时服用三种降压药物,血压降到160/100mmHg后不再下降;这时他开始紧张,生怕中风,到处求医,找到了作者;在了解病史以后,作者告诉他:您的行为方式有较严重的失误,同时您的情绪过分紧张焦虑;高血压的英语是hypertension,拆开来是hyper(过分)与tension(紧张)两个字,即“过分紧张”就等于是“高血压”,您的“过分紧张”不解决,高血压就不能治好;您的生命木板有多块缺损,必须同时修复,才能保障健康。具体的措施是:①立刻戒烟;抽一支烟,SBP↑20mmHg,DBP↑10mmHg,持续40分,抽烟那么多烟,降压药是无效的;②禁饮白酒;鉴于患者血尿酸高,也禁饮啤酒、黄酒,只能饮﹤100ml的红酒;③必需应用抗焦虑药物,尽量不用有成瘾作用的安定类药物;同时进行心理治疗,可迅速缓解失眠;④饮食清淡少盐,多进蔬菜水果;⑤起居规律;⑥生活环境宜安静清新;⑦逐步开始有氧运动(血压﹤150/90mmHg)从走路到太极拳、体操,骑自行车到慢跑,血压正常后,要求每日慢跑1 h;用抗焦虑药一周后,焦虑开始改善,血压开始稳步下降;一个月以后用2种降压药物,血压降至130/90mmHg左右;第3个月用一种降压药物,血压降至130/86mmHg;第4个月结束血压恢复正常;第5个月开始,改用中成药牛黄降压片,血压继续正常,目前已达8个月,仅用少量抗焦虑药物和牛黄降压片,血压始终保持正常范围,情绪稳定,生活规律,睡眠良好,工作恢复常态,坚持慢跑,仅在下围棋持续超过2小时以后血压可达140/90mmHg,这个个例充分表明修复了生命木桶,生命之水不再流失,健康才有保障,这就是生命木桶与健康,与行为医学的联系。美国报道在近期死亡的230万人中,其真正的死亡原因为:19%由于烟草,14%源于饮食不合理和缺少运动,约12%源于心理或躯体创伤,以上死亡的行为原因占了总死亡人数的45%,也就是说有45%的死亡原因是可以通过改变个人或社会的行为方式加以预防的,因而应使更多人懂得行为医学的重要。1992年国际心脏保健会议倡导的维多利亚宣言,提出了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这四大基石目前已发展成为全人类的共识;这四大基石恰是行为医学健康促进理论的基本内容:实现了这些目标,也就达到了和谐,可使心脏病和高血压的患病率减少55%,脑卒中的发生降低25%,糖尿病减少50%,肿瘤的患病率降低33%,人们的平均寿命延长3年以上,并大大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关于心理医学:历来认为行为是心理的外显表现,是心理决定了行为,因此,行为医学是从属于心理医学的一个分支。但是从上世纪50年代诞生了行为科学开始,这些认识逐渐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行为科学虽然诞生很迟,但是起点极高。行为科学是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并列的第三科学,凡是涉及的内容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份的学科,均属于行为科学的范畴,例如心理学研究大脑的结构和功能的成份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而心理学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领域的成份侧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因此,心理科学是从属于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行为科学在医学中的延伸和应用,称为行为医学,而心理医学是心理科学在医学的应用;既然心理科学是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那么,心理医学应当是属于行为医学的一个分支。

      本文从生命木桶中的八块生命木桶和生命木桶中的生命之水,引伸到人类的健康和长寿,这个理论看似简单,却涵盖了行为医学与健康长寿关系的基本理论,值得重视、宣传和发扬。

      【参考文献】

      [1]胡大一,于 欣.双心医学[M]. 北京:中华医学会电子音像出版社,2008:1-3.

      [2]杨菊贤,杜 勤.行为心脏病学的出现及其治疗模式[J].心血管康复医学,2006,16(5):421-425.

      [3]Rozanski A, Blumenthal A, Daridson KW, et al.The emerging field of the behavioral cardiology[J]. J Am Coll Cardiol,2005,45(5):637-651.

    ↑上一篇: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血清MMP-2、Hs-CRP水平及临床
    ↓下一篇:缺血性高血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