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急诊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58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2-07-16  浏览次数:550次

      作者:王珠秀,徐丛,张一达  作者单位: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

      作者: 作者单位:067000

      【关键词】 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

      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所引起的局部心肌缺血性坏死,它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闭塞、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枝循环尚未建立时,即可发生心肌梗死。临床表现可有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并有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以及心电图的改变。但临床表现形式多样,若警惕性不高,极易引起误诊,延误治疗。不典型心肌梗死并不少见,为了避免和减少本病的误诊,提高对本病的警惕性以及对其多变的临床表现的认识。本文对我院2000年10月至2008年10月急诊误诊的58例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8例中,男21例,女37例;年龄40~87岁,平均年龄61.7岁。急诊就诊后均经做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观察及连续观测心肌酶活性动态变化诊断。既往史:高血压病1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10例、高脂血症8例、动脉硬化症5例、肺心病3例,心律失常2例,尿毒症、颈椎病、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各1例。

      1.2 临床表现及误诊情况 所有病例胸痛均不明显,其中以腹痛就诊20例:误诊为急性胃炎8例,急性胰腺炎7例,急性胆囊炎5例;以呼吸系统表现就诊10例: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1例,肺部感染4例,肺心病5例;急性心力衰竭(心衰)7例;以意识障碍为突出表现而误诊为脑出血8例。以心悸表现为主而误诊为心律失常13例;以低血压休克为明显异常体征6例。后经确诊治疗后,治愈47例,死亡11例。

      2 造成误诊原因分析

      2.1 临床医生经验不足,对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表现缺乏警惕和认识,同时对无痛性和缺乏特征性胸痛心肌梗死重视不够。

      2.2 被其他部位疾病症状所迷惑,缺乏全面细致地考虑、分析的能力。在本组病例中,患者既往史较为复杂多样,同时患者多为中老年人,他们常常伴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消化道疾病等慢性疾病病史,当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时,易用其他明显疾病解释,从而造成误诊,或延误诊治。

      2.3 临床医生知识局限,只注重自己专业情况,不能统筹兼顾,从而造成误诊。其中误诊导致死亡的病例,大多患者就诊多次,直至出现典型症状才确诊。

      3 讨论

      近年来心肌梗死发病特点随着心肌梗死的发病率的上升而有所变化,非典型心梗死患者的数量在逐渐增加,临床医师对于不典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要有充分的认识,熟练掌握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对于这类患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诊治,将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ECG是目前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最常用且较为简便的方法,作为临床医师要时刻把心电图作为一项常规检查,尤其是对高危人群(如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通过仔细的询问病史、动态观察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变化,早期发现心肌梗死。同时临床医生不应该满足于某些常见病的诊断,考虑常见病、多发病的同时,应积极开拓思路,认真全面分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诊断正确率。对于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病史与本病联系的研究表明[1]:胸痛更常见于男性患者、吸烟者、高血压患者、非糖尿病患者及高胆固醇患者,女性患者则表现为非胸痛,相反以上腹痛和右肩臂部疼痛及各种非疼痛的症状多见。临床医生对于无痛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应参考ACC/AHA2007年修订的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诊治指南[2]。总之,临床医生应该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心电图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行心肌酶谱检查,并动态观察心电图变化以避免误诊。

      【参考文献】

      1 Anneke de Torbal, Eric Boersma, Jan A Kors, et al. Incidence of recognized and unrecognized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men and women aged 55 and older: the Rotterdam Study. Eur Heart J,2006,27:2607.

      2 Culic V, Eterovic D, Miric D, et al. Symptom presentation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fluence of sex, age, and risk factors.Am Heart J, 2002, 144: 10121017.

    ↑上一篇: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疗效观察
    ↓下一篇:潘生丁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预防老年人心房颤动引起的血栓栓塞临床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