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肿瘤学》

    中老年舌下腺恶性肿瘤45例临床病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2-06-05  浏览次数:573次

       作者:徐亚娟,刘文书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口腔科 (吉林省肿瘤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吉林 长春 130012)

      【关键词】 恶性肿瘤;舌下腺;综合治疗

      舌下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较低,报道少。本文对45例舌下腺恶性肿瘤患者不同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5至2009年共收治舌下腺恶性肿瘤患者45例。其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最小27~78岁,平均52.5岁,55~75岁36例(80.0%)。45例患者随访时间1~10年。

      1.2 临床表现及临床分期

      45例患者中,因无症状的口底包块就诊者30例,占66.7%;自觉舌体疼痛或麻木症状就诊19例,其中14例为腺样囊性癌。根据2002年UICC颁布的恶性肿瘤的TNM临床分期标准〔1〕, 本组患者就诊时,肿瘤Ⅰ期5例(11.1%),Ⅱ期8例(17.8%),Ⅲ期26例(57.8%),Ⅳ期6例(13.3%)。晚期(Ⅲ、Ⅳ期)32例(71.1%),早期(Ⅰ、Ⅱ期)13例(28.9%)。

      1.3 病理类型

      腺样囊性癌30例(66.7%),黏液表皮样癌10例,恶性多形性腺瘤2例,未分化癌1例,鳞状细胞癌1例,上皮肌上皮癌1例。

      1.4 治疗

      采用单纯局部切除治疗7例,局部切除加放化疗7例,手术颌颈联合根治10例,手术颌颈联合根治加放化疗20例,单纯放化疗1例。

      1.5 预后

      (1)治疗后局部复发13例(28.89%),其中早期病例2例,晚期病例11例。复发时间为治疗后6个月~10年。复发患者中,5例复发2次,2例复发3次。(2)12例术中病理证实有区域淋巴结转移,3例患者(2例鳞状细胞癌,1例未分化癌)于术后1~2年发生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和颌下淋巴结转移。(3)治疗后12例(26.67%)有远处转移,其中9例为肺转移,2例为肝转移。远处转移最早发生在治疗后1~6年。不同病理类型的舌下腺恶性肿瘤的复发与远处转移情况见表1。不同治疗方法的舌下腺恶性肿瘤的复发与远处转移情况见表2。不同年龄组的舌下腺恶性肿瘤的复发与远处转移情况见表3。表1 不同病理类型的舌下腺恶性肿瘤的复发与远处转移  表2 不同治疗方法的舌下腺恶性肿瘤的复发与远处转移表3 不同年龄组的舌下腺恶性肿瘤的复发与远处转移

      1.6 随访

      本组获得5年随访占80.0%,5年生存率为75.0%。死亡4例,其中3例死于肿瘤局部复发,1例死于复发和远处转移。死亡病例中,黏液表皮样癌1例,腺样囊性癌3例。目前存活15例,仍健康无复发;失访15例结果不详。术后死亡15例,其中5年内死亡4例,10年内死亡11例,均死于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

      2 讨 论

      舌下腺恶性肿瘤较为少见,约占大涎腺恶性肿瘤的3.4%〔2〕;以腺样囊性癌为主,约占66.7%;患者好发于50~70岁,本组36约占80.0%;男性亦占多数;大多数患者的就诊时间多在临床中、晚期。就本病的5年生存率来看,随着增龄及就诊时间愈接近后期,5年生存率逐渐下降,可能与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局部外来刺激增多有关。因此老年人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酒,及时去除牙齿的残根、残冠和不良修复体等局部刺激因素,及时治疗慢性溃疡及白斑、红斑等癌前病变。

      舌下腺恶性肿瘤患者就诊时通常因口底长一包块或出现舌部麻木及运动受限。肿瘤早期易被误诊为炎性包块而不被重视,肿瘤晚期由于向周围组织浸润难以确定原发位置,只有CT、彩超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本组45例患者中13例患者通过术前活检、30例通过术中快速病理、2例通过穿刺细胞学检查而明确诊断。术前明确诊断对于手术方案的制定非常重要,常规术前进行活检,但术前切取活检有促使肿瘤转移的可能,术中快速病理是比较理想的诊断方法,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本组病例以腺样囊性癌为主,其次是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由于侵袭性强,若术中发现神经增粗,且与肿瘤粘连,不能保留神经;另外术中应行快速病理检查切缘是否干净。舌下腺腺样囊性癌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发生率高,预后差〔3〕。黏液表皮样癌恶性程度较低,淋巴转移少,预后较好,术后放疗可以减少复发率,提高生存率〔4〕。恶性混合瘤大多由于混合瘤多次手术治疗后复发而导致〔5〕,此型体积小、恶性程度低、颈淋巴结转移较少,预后较好。

      舌下腺恶性肿瘤的治疗应采取以手术扩大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切缘是否干净。如果患者术前因肿瘤侵及已经出现舌体麻木和运动障碍或与下颌骨粘连,活动度较差,手术应切除舌神经和舌下神经或行下颌骨方块切除或半侧下颌骨切除,同时行颈淋巴结清扫。对于下颌骨部分切除并钛板支架固定下颌骨两断端者及切除后的组织缺损,最常给予一期修复。本组有18例患者术前检查发现颈淋巴结肿大,其中15例术中行颈淋巴清扫术,术后病理回报淋巴结转移。所以对舌下腺恶性肿瘤,临床上局部区域有可疑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应给予同期行颈淋巴清扫术,术后均给予行放疗〔5 000~6 000 cGy/(5~6 w)〕和6个周期的化疗(卡铂、5氟尿嘧啶、平阳霉素)。由于腺样囊性癌是一种侵袭性很强的肿瘤,易向肿瘤周围广泛扩散,虽然行手术扩大切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仍较高,以肺转移最多见,故预后较差。

      【参考文献】

      1 陈建国.恶性肿瘤的TNM分期与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1999;2(1):724.

      2 孙宏晨.少见涎腺肿瘤的病理诊断〔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8;1(12):3.

      3 廖劲松.小涎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医药,2007;2(36):15.

      4 曹明国,陈关福.涎腺腺样囊性癌的研究进展〔J〕.口腔医学,2007;42(6):16.

      5 郭海鹏,杨熙鸿,林建英,等.口腔小涎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J〕.现代肿瘤医学,2005;13(1):

    ↑上一篇: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和外周血细胞角蛋白19(CK-19)对转移的联合检测
    ↓下一篇:浅谈宫颈癌患者的健康教育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