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肿瘤学》

    冥想在癌症患者抑郁症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4-01-16  浏览次数:667次

    [摘要]目的:探讨冥想在肿瘤精神抑郁症的作用。方法:将患有肿瘤抑郁症的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干预组在常规临床一般沟通基础上进行冥想治疗,对照组给予临床一般性沟通。结果:干预前两组各项指标均无差异,基线可比(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焦虑程度、消极应对水平低于对照组,积极应对水平、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好转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冥想能有效地缓解肿瘤患者抑郁,优化其应对方式,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态度。

    [关键词]冥想;肿瘤;抑郁症

    癌症的高病死亡率以及治疗过程中经受的痛苦体验,使癌症患者特别是新发生癌症的患者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尽管癌症治疗技术飞速进步,癌症患者治疗率和生存率明显提高,医护人员加强“癌症不等于死亡”的宣传,但癌症患者仍不能摆脱因“死亡的威胁”而产生的巨大心理压力[1]。抑郁是一种情绪低落状态,癌症患者长期的心理痛苦,疾病带来的痛苦(如疼痛)、焦虑等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发展为抑郁,冥想是指考虑或者将精神集中于某事物。观察性的研究已经表明,冥想比睡眠或做梦更有助于改善神经系统的紧张状态。本研究旨在通过冥想,探寻有效缓解癌症患者抑郁症优化应对方式的途径,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方便取样,于2010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患者中,收集癌症患者患有抑郁症者100例。纳入标准:①临床病理学确诊为恶性肿瘤;②经抑郁自评量表测量判断为抑郁;③年龄≥18周岁;④患者明确自身疾病诊断;⑤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诊断为抑郁症后向患者说明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并发放调查表。其中100例患者愿意参加,按入组的先后顺序查随机数字表,数字奇数为干预组,偶数为对照组。干预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50.2±13.4)岁;文化程度:小学20例,中学及以上30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52.1±12.3)岁;文化程度:小学16例,中学及以上34例。两组一般资料经χ2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研究工具包括:①研究对象基本情况调查表。②自编抑郁自评量表共18项为三级评分,标准分在50~59分为轻度抑郁,60~69分为中度抑郁;70分以上为重度抑郁。③自编简式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由患者评价护理工作满意程度,为5级评分制,1分为非常不满意,2分为比较不满意,3分为一般,4分代表比较满意,5分代表非常满意。

    1.2.2干预方法:干预组在常规护理,临床一般沟通基础上以冥想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治疗,每天上午9∶00~10∶00冥想1次,20~30 min/次,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与临床一般沟通,包括健康宣教、及时解答有关疾病知识等。

    1.2.3冥想的环境:要找一个不容易被他人干扰的安静环境,进行冥想时,告诉周围的人尽可能不在这段时间打扰患者,许多人发现,最好的冥想时间是在清晨。

    1.2.4冥想的实施:选择一个最舒适的体位,让患者的身体进入最小耗能状态,调整室温,使之温暖宜人,当患者感到足够的温暖时,更容易放松而不是心情烦乱,当准备冥想时要先放松身体,从头到脚的所有肌肉群都尽量放松,嘱患者脸部放松,颈肌松弛,头放松,减轻肩部的力量,让胸肌松弛,让腹部软下来,让小腿放松,使足部舒适。当患者学会迅速让身体松弛,用鼻呼吸,有意识的呼吸,轻松而自然的呼吸,每次吸气都让空气进入体内,缓慢的呼吸,让所有空气排除体外[2]。刚开始冥想练习时,冥想10 min,随着经验的累计,可延至20~30 min,患者在冥想中所感受到的是没有规律的,享受这个平和的间隙,在此时患者能身心舒展并体验放松的感觉,会达到一种宁静的水平,在这种宁静之下,患者可能会被浩瀚而愉快的认知所淹没,在这种认知中,所有的存在都是一个整体,这种强大的感觉能清除包括死亡恐惧在内的所有恐惧,并创造一个充满温暖,欢快以及和谐的地方。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干预前后抑郁,特质应对方式得分比较。干预前,抑郁、积极应对、消极应对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焦虑程度低于对照组(P=0.000),积极应对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3),消极应对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3),两组干预前后抑郁、特质应对方式得分比较见表1。

    表1两组干预前后抑郁、特质应对方式得分比较(x±s)

    3讨论

    冥想是一种高度个性化,人性化的行为,目的是使患者能充分的放松身体。从精神层面和生理层面看能使患者重新焕发活力。观察性的研究表明冥想比睡眠和做梦更有助于改善神经系统的紧张状态。在冥想的过程中伴随着明显的生理变化。代谢率下降每分钟呼吸频率减少4~6次,脑电图中 α波的数量增加8~12次/s,δ波型出现5~8次/s。在血压高的患者中发现血压下降20%[3],冥想带来的一个效果就是重新焕发患者活力,振奋精神,从而减轻癌症患者因疾病所带来的抑郁。

    4参考文献

    [1]徐波.肿瘤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8.

    [2]Fontaine.KL:Complementary.dralternative therapies flrnursing practice.Opper saddce River.NY,2005 Pearson Drentice Hall

    [3]Pelletier KR:Mind as bealer.mindas slayer,a bolistic,approacb to preventing disorders New York,1984,Peter Smith.

    ↑上一篇: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溶栓治疗中的应用
    ↓下一篇:ECT骨显像联合血清PSA检测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