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整体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4-06-06 浏览次数:815次
重度颅脑外伤是外科常见急诊,病情重,复杂多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因此,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应严密观察脉搏、呼吸、血压及心电图变化,准确地对病情进行判断和评估,以便更好地掌握其疾病的演变过程,能给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采取有效措施。我院2010年收治31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1例,男20例,女11例;平均年龄30.6岁。颅内血肿25例,脑挫裂伤13例,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7例,颅骨骨折伴脑脊液漏6例,合并内脏损伤5例。手术治疗20例,气管切开14例,死亡6例,死亡率19.3%。2 观察病情2.1 观察意识对昏迷患者应注意观察昏迷的深度、对各种刺激的反应,以判断病情的转归。如烦躁不安的患者突然转为安静,往往提示病情恶化。嗜睡患者应注意是否容易唤醒,观察意识障碍是否加深;即使神志清醒的患者,也应严密观察意识变化。2.2 严密观察瞳孔的变化瞳孔的观察,是病情观察的重要项目之一,对判断病情和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危象非常重要。观察时要用聚光的光源,注意双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的灵敏度是否对称,一般每15~30min观察1次,并做好记录。2.3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血压可以反映颅内压的变化,血液逐渐升高,脉搏慢而有力,呼吸深大提示颅内压增高。多见于颅内血肿、脑水肿、急性脑肿胀等;如呼吸次数明显减慢,出现鼾声、叹息、抽泣样呼吸提示病危。体温升高,提示有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或感染。单项指标的异常应寻找原因,几项指标同时改变,须警惕是否为颅内压血肿引起的颅内压增高所致。2.4 密切观察心电图的变化重度颅脑损伤病情重,病势急,而且对心脏的影响极为严重。床边用心电监护发现,心电图与脑外伤的严重程度成正比。脑外伤越重,心电图异常发生的越早,死亡率也越高。因此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应加强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电变化,注意心肌营养的支持,保护心脏功能。3 护理3.1 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并发症对患者极为重要,因为昏迷患者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口腔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误吸或坠积于肺部而发生肺部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不仅可预防肺内感染,还能减轻脑缺氧和脑水肿,在护理全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具体做法是彻底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血液;吸痰管应分别从鼻腔、口腔或从气管切开处深入气管内吸引。一次连续吸痰不能>15s,定时更换吸痰管和消毒导管。吸痰时动作轻柔,以防损伤粘膜,定时翻身拍背。如痰液粘稠可行雾化吸入,每日3次。3.2 做好引流管护理严格掌握引流管的高度和引流量,严格记录引流液的色及性质,若引流液色鲜红,并有血凝块出现,应及时报告医生检查处理。3.3 保护好静脉(1)重度外伤患者输液时间长,静脉穿刺有计划地从远心端到近心端。(2)重度脑外伤患者常规给20%甘露醇静滴,因甘露醇对组织刺激性强,渗入皮下可引起皮肤组织坏死,故要勤观察穿刺部位。3.4 预防尿路感染导尿管应每周更换1次,每日用2%呋喃西林膀胱冲洗2次。每日更换引流袋,用碘伏擦洗尿道口。3.5 预防褥疮重度脑外伤患者长期昏迷,勤翻身,每2h翻身1次,按摩受压部位,避免皮肤连续受压时间过长,防止发生褥疮。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3.6 恢复期心理护理护士必须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观念,做到热情接待患者和家属,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护理服务,耐心和患者交流,加强心理疏导。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关心、爱护患者,使患者早日康复。4 体会通过对本组31例重度颅脑损伤的护理,我们体会到,对颅脑损伤患者除有效的治疗外,良好的护理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重要保证;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应加强病情观察,增强责任心,掌握过硬的护理技术,准确及时地判断病情变化,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给予精心的护理,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