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护理学》

    认知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能力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4-06-24  浏览次数:873次

    近年来,脑卒中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在存活的患者中仍有50%~70%的患者留有肢体瘫患者及认知功能障碍等,影响脑梗死患者的全面康复[1]。加强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干预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智能状态,而且能够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2012年3月~2013年3月对40例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认知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8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标准诊断,均经头颅CT及MRI确诊;② 家属及患者均履行知情同意手续;③意识清醒,能够配合治疗。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患者;②有心、肝、肾等器官严重严重疾病者;③血管性痴呆、精神病史、有意识障碍者。男42例,女38 例,年龄43~74岁,平均(58.3±16.5)岁。将患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认知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及内容如下。 1.2.1 心理干预:脑梗死患者常伴有肢体功能障碍,心理负担较重。护士要主动与患者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主动询问患者有无特殊要求,鼓励其表达自己的感觉和心理问题,从精神上安慰患者,心理上支持患者,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鼓励患者参加到力所能及的个人生活照顾中,提高对生活的乐趣[2]。对患者康复过程中的每一次进步都要给予表扬,坚定患者的治疗信心。 1.2.2 信息干预:采用口头宣教、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以及播放影像资料等,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脑梗死的健康知识,提供患者关心的问题和治疗方面的新进展;解释常用治疗药物的作用机理、服用时间、服用剂量以及可能会产生的副作用,强调药物治疗依从性的重要性,指导患者遵医嘱定时定量的服用药物,不可自行增减药量[3]。讲解脑梗死的肢体功能锻炼的方法及其重要性,告知患者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可有效的控制病情。 1.2.3 认知能力干预:除了帮助患者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日常生活训练(包括穿衣、进餐、洗浴、上厕所、刷牙等,指导患者利用各种技巧性动作和转移动作等)、口面部训练、作业训练以及物理治疗以外,同时加强对患者的注意力训练、记忆力训练、计算力训练、执行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失用症、失认症训练,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

    1.3 评价指标:①依从性:包括戒烟限酒、生活规律、配合检查、遵医饮食、按时服药和功能锻炼6个方面,6个方面均能按照要求去做为完全依从,3~5项为部分依从,2项为不依从。②生活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价,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自理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后的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脑梗死的患者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治疗的依从性较差,康复训练也缺乏系统的指导,这显然不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要最大限度的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就必需要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重视。认知护理干预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干预人的行为技能来达到效果的一种护理方法。认知行为干预不仅能够帮助患者增强对自身疾病的认识,而且能够改善患者的不利健康的行为,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自我控制感[4]。本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脑梗死患者的认知护理,旨在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适应方式,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为治疗原发病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心理干预有利于帮助患者建立康复信心,减轻心理压力,保持积极性向上的态度,配合治疗。信息支持有利于增加患者对自身病情、治疗和康复的认知,使患者形成良好的对待疾病的行为方式,不仅增加了患者的健康知识,还提高了心理应对能力和治疗的依从性。认知功能训练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有助于患者对自身问题的客观认识,积极投入到康复治疗中[5]。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均较高(P<0.05)。综上所述,认知护理有利于脑梗死患者自觉采纳健康行为,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改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4 参考文献

    [1] 王亚辉,常丽静,张德亮,等.康复行为干预对脑梗死患者情绪障碍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0):1060.

    [2] 郭建萍.情绪干预对提高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2):62.

    [3] 柴同明,刘玲玉,吕志华,等.早期康复对住院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2,34(3):367.

    [4] 金义兵.认知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心理状况及康复依从性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134.

    [5] 张国初,裴建中,蒋 宏.认知干预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17):90.

    [收稿日期:2013-11-31 编校:苏建东]

    ↑上一篇: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中的临床效果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