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微量泵在心血管内科使用中的安全隐患分析与对策

    发表时间:2014-01-21  浏览次数:698次

    微量泵是一种用少量液体将药物精确均匀持续地泵入体内的一种泵力仪器,具有操作简单,定时精度高,流速稳定,易于调节,小巧便携的优点[1],在临床中普遍使用。现将我科178例患者在使用微量泵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规范微量泵的管理,确保医疗安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于2011年8月~2012年10月使用微量泵注射患者178例,男98例,女80例,年龄40~85岁,平均60.5岁。其中高血压病3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25例,急性心肌梗死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7例,心功能不全34例,心律失常24例。常用血管活性药物为胺碘酮、硝酸甘油、硝普钠、多巴胺等。

    1.2方法:采用浙江史密斯医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微量泵,用注射器抽取药液后接上延长管及针头,排气后放入微量泵的针管滑座内,固定夹紧,打开电源,按医嘱准确调节泵入药液的速度(ml/h),排尽空气,按启动键,注射指示灯(绿灯)闪动,微量泵进入工作状态。

    2安全隐患

    2.1患者依从性差:患者对微量泵缺乏认知性和微量泵使用时间长以致患者活动受限,引起不良情绪,不积极配合治疗。

    2.2微量泵泵速调节错误:操作者不熟悉微量泵的速度设置键导致泵入速度错误或设置键被他人误触而改变泵速,导致不良后果。

    2.3微量泵故障[2]:微量泵泵入速度不准确,电源脱落或保养不当影响泵入速度的准确性。

    2.4静脉回血处理不当:护士专业知识缺乏,对泵入的药物性质不了解,盲目采用快进(FAST)键处理回血或用生理盐水快速推注,导致短时间内进入患者体内的药量过多而产生不良后果。

    2.5发生静脉炎: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过长和微量泵给药浓度高、刺激性强且持续时间长, 因此发生静脉炎的危险性比较高。

    2.6护士责任心不强:微量泵具有报警系统,包括电源不足、余量、药液泵完等均能报警,而护士过多依赖报警系统,不按时巡视,以致管道脱落、药液外渗、堵塞等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导致不良后果。

    3护理对策

    3.1向患者履行4告知:①告知患者使用微量泵的目的、泵入药物的名称及速度,消除紧张情绪,取得患者信任,积极配合治疗;②告知患者注射肢体不能进行剧烈运动;③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要随意搬动或调节泵速,确保用药安全;④告知患者如有不适或微量泵报警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3.2加强护士技术操作培训:①熟练掌握微量泵的性能及结构,掌握各功能键的用途和了解微量泵的报警系统内容,特别是英文标识;②护士熟练掌握微量泵的使用流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三通管、注射器活塞处用无菌方纱覆盖。③根据药液性质和剂量选择相应材质和规格的注射器,特别是硝普钠水溶液放置不稳定,光照射下使其加速分解,应使用避光注射器及延长管。

    3.3选择适当注射部位:根据药物性质尽可能满足患者要求,选择血管粗、直、便于观察、不影响活动的部位,老年人末梢循环比较差,应尽量避免在下肢穿刺输液。

    3.4预防静脉回血和处理方法:可将微量泵抬高距床面30~40 cm使其产生一定压力从而减少静脉回血;朱叶春研究发现,在微量注射的通路上建立静脉点滴通路,根据患者治疗及无药物配伍禁忌的情况下,以5滴/min的速度伴随输液和避免在输液肢体测量血压均可减少静脉回血[3]。静脉回血处理方法应根据所用药物的性质不同及回血量采取相应措施,不能简单地按快进(FAST)键处理回血,将装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接在针头上,将回血缓慢推入,如回血较多时,应更换延长管及针头,切勿直接推注,以免给药过速引起不良反应,特别是血管活性药,如硝酸甘油注射过速,可出现头晕、头痛、体位性低血压等。多巴胺注射过速,可出现头痛、心动过速、高血压等不良反应。

    3.5加强巡视,观察不良反应: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建立微量泵注射卡,并注明药物名称、浓度、剂量、泵速及开始时间,泵入的药液应现配现用,超过24小时重新配制并更换注射器和延长管;密切观察用药后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微量泵的工作状态及速率是否处于正常,注射部位皮肤情况和管道是否扭曲、脱落,出现药液外渗、局部肿胀、皮肤潮红、静脉炎,应立即停止泵入药液,重新更换注射部位。

    3.6预防感染:静脉留置针留置过程中要保持穿刺部位敷贴清洁、干燥。按BD公司的建议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为3~5 d,留置时间过长可导致套管针机械损伤血管壁而形成血栓、静脉炎等不良反应。

    3.7微量泵管理:建立抢救仪器记录本,专人负责,每1~2周测试微量泵速率是否准确,每次用后清洁除尘器和导轨摩擦处,用75%乙醇擦拭,置于通风干燥处备用。

    微量泵使用简单,精确度高,在心血管内科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使用过程中,我们要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安全防范意识,熟练掌握微量泵的性能和正确操作方法以及所用药物的性质、剂量、用途,完善抢救仪器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安全。

    4参考文献

    [1]蔡利霞.注射泵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护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22):3767.

    [2]米明珠.浅谈微量泵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隐患与预防措施[J].医学信息,2010,23(11):307.

    [3]朱叶春.微量注射泵使用中回血的原因及对策[J].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2009,8(11):114.

    [收稿日期:2013-02-04编校:侯小玲/郑英善]

    ↑上一篇:老年高血压综合干预效果分析
    ↓下一篇:心绞痛发作期的护理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