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人皮肤癣菌病的防治与检验

    发表时间:2009-09-07  浏览次数:673次

      作者:徐凤文 袁月林    作者单位:130117长春中医大学微生物及免疫实验室(长春)1  吉林省人民医院2

      【关键词】  老年 皮肤癣菌病

      随着天气的日渐变暖,皮肤癣菌也开始活动起来,侵犯人体的皮肤,从而给老年朋友带来身体及生活的不适。为了帮助老年朋友预防减少皮肤癣菌病的发生有必要让大家了解一些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皮肤癣菌是一种被称为皮肤癣菌的浅部真菌侵犯人或动物的皮肤、毛发、甲板而致的疾病。这种真菌喜温暖潮湿暖性环境(最适宜环境:温度22~36℃,温度95~100℃左右较短时间内可以死亡,皮肤癣菌病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类:

        头癣:俗称"癞痢头",儿童和老年多见,发病与接触患癣的动物(如猫、狗)有关,由于病发含有大量的真菌,易污染床单、枕巾、衣帽及理发工具,容易相互传播,本病目前少见,不做详细介绍。

        体癣和股癣:体癣是除头皮、毛发、掌趾、甲板以外的平滑皮肤上的皮肤癣菌感染,股癣则是发生与腹股沟、会阴、杠周、臂部皮肤的一种特殊类型的体癣。体癣常因接触患癣的猫、狗发病,表现为躯体上由中心向外发展,中央皮损消退,边缘又散教多的丘疹、水疱、脱屑连接而形成环状隆起,瘙痒剧烈,中心部位可再次出现皮疹而形成同心圆状损害,夏重冬轻,甚至冬天痊愈,次年夏季再发,股癣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与局部温暖潮湿、肥胖或多汗摩擦有关,典型表现为上股部近腹股沟处形成弧形边缘丘疹、丘疱疹、脱屑,中央色素沉着,瘙痒剧烈,夏季好发。

        手足癣:发生于手足、掌、指趾层面,指趾间的癣,可分为水疱型、角化过度型、糜烂型三类。浸渍水疱型三类。水疱型夏季好发,掌心、指、趾侧面足底、足侧针头至绿豆大小的深在性水疱、脓疱、脓疱、瘙痒剧烈,抓后易继发细菌感染;角化过度型:片状红斑伴角质层增厚,粗糙脱屑、干裂,边缘清楚,瘙痒不明显、冬重夏轻;浸渍糜烂型:俗称"烂脚丫",指趾间皮肤浸渍发白,基底潮红湿润,糜烂渗液,多有瘙痒及发臭,好生于第三、四第四、五指趾间,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导致丹毒等其他疾病。

        预防:皮肤癣菌的传播主要靠孢子。有关节孢子的抵抗力较强,遇潮湿和温暖环境又能发芽繁殖。当体表脚趾层破损或有糜烂,更易引起感染。皮肤癣菌感染的预防主要是注意清洁卫生,保持鞋袜干燥,防止真菌孪生,或以含福尔马林棉球置鞋内杀菌后再穿。避免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

        引起深部感染的真菌大多数是一些条件致病菌,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只有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引起疾病,故预防措施主要在提高机体抵抗力。慢性病患者突然发生鹅口疮,应当注意有全身感染局部表现的可能。

        资料与方法

        临床标本:病人患部头屑、毛发、甲屑。发屑用镊子取病损部位的毛发或残短病发;皮肤癣症用小刀刮剥破损部位;甲癣则用刀片刮取病变部位深层的甲屑。采集标本时,应先用消毒涤痪部后再采取。载玻片、盖玻片、镊子、10%~20%%氢氧化钠、乳酸酚棉兰染色液。

        方法:①用镊子取皮屑少许或毛发一根,放载玻片中央,滴加氢氧化钠溶液1~2滴,稍待片刻,盖上盖玻片,在火焰上微加温,使组织溶解,但切勿过热以免产生气泡或烤干,冷后,轻压盖玻片使溶解的组织分散并使其透明。② 先在低倍镜下检出可疑真菌结构后,再以高倍镜检查,镜检时用稍弱的光线使视野稍暗为宜,当在视野中发现确有菌丝或孢子存在时,即可诊断为真菌感染③ 乳酸酚棉兰染色法:取洁净玻片1个,滴加1滴染色液,将皮屑放于染色液中,加上盖玻片后镜检。结果真菌被染成兰色。

        如拟进一步确定为哪一种真菌,则需要将检查标本进行培养与坚定。

    【参考文献】1 余碧娥、王侠生.皮肤科疾病处方.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 路德源.医学微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上一篇:卟啉症的诊断和治疗
    ↓下一篇:银屑病中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Fas、FasL的检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