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瓜蒌散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09-06-30  浏览次数:738次

    作者:刘仁毅

    作者单位:404700 重庆,重庆市巫山县中医院【摘要】  目的 研究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快速止痛,缩短病程,减少神经疼痛后遗症。方法 在传统辨证分型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瓜蒌散(瓜蒌仁30 g,瓜壳20 g,生甘草10 g,红花10 g)。结果 通过临床观察对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未发现不良反应。两组性别、年龄、病情、治疗时患病天数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9.5%,对照组总有效率69.4%,经卡方检验,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P<0.05)。结论 中医认为本病由于情志内伤以致肝胆火盛;或因脾湿郁久,湿热内蕴,外受毒邪而诱发,毒邪化火与肝火、湿热搏结,阻遏经络,气血不通而发病。瓜蒌散疏肝郁、润肝燥、平肝逆、缓肝急而起柔肝通络,和营止痛之功,切中本病病机,故能快速止痛,缩短病程。 【关键词】  瓜蒌散 带状疱疹 止痛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龙”、“缠腰火丹”,俗称“蜘蛛疮”。其主要特点为簇集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呈群集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痛。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以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免疫功能减弱可诱发,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再度活动,生长繁殖,沿周围神经波及皮肤,发生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患者一般可获得对该病毒的终生免疫。本病最早见于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如“甑带疮者缠腰生,状如甑带,因以为名”。明代申斗垣《外科启玄》称蜘蛛疮,如“此疮生于皮肤间,如水窠疮相似,淡红且痛,五、七个成簇,亦能荫开”。疼痛为本病的特征,且常为首发症状。中老年人患疱疹后易遗留神经痛,其症顽固难愈。笔者昔日读邹孟城先生《三十年临证探研录》[1],谓瓜蒌散为“带状疱疹奇效方”。自2000年以来笔者在传统常规辨证分型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本方,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均符合《临床常见病诊疗标准》[2]。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13~75岁,平均32岁;肝胆热盛型24例,湿热湿毒型8例,气滞血瘀型6例;患病天数平均3.5天。对照组36例,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14~73岁,平均年龄31.5岁,肝胆热盛型21例,湿热湿毒型9例,气滞血瘀型6例。患病天数平均3.2天。两组性别、年龄、病情、治疗时患病天数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辨证分型治疗(肝胆热盛型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湿热湿毒型用除湿胃苓汤加减,气滞血瘀型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瓜蒌散,痛止、皮疹消失停药。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用药后1~2天痛止,基本消失或明显好转。好转:用药后1~2天痛止或偶有疼痛,皮疹减轻。无效:经3~5天治疗病情无好转。        2  结果           治疗组:治愈11例,有效2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9.5%;对照组:治愈8例,有效1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9.4%。经卡方检验,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P<0.05)。        3  讨论           带状疱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儿童初次感染时引起水痘。对此病毒有免疫力的成人感染时引起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皮肤出现疼痛性成簇疱疹,沿身体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50岁以上中老年人占患病总数50%以上,西医对本病无特效治疗,传统的治疗按上述分型治疗,疗效不十分满意,常遗留神经痛后遗症。本病的病机关键是肝经郁火日久,加之邪毒浸淫,肝气急躁,肝失柔润,本方能疏肝郁、润肝燥、平肝逆、缓肝急而起柔肝通络,和营止痛之功,切中本病病机,故能快速止痛,缩短病程。笔者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有如下体会:(1)在辨证分型的传统治疗基础上加本方能快速止痛,缓解皮损。(2)在运用本方的过程中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3)本方价格低廉,药源丰富,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具有推广运用的价值,可作为治疗带状疱疹的专方。

    【参考文献】1 邹孟城.三十年临证探研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82.

    2 陶天遵.临床常见病诊疗标准.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325.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尖锐湿疣20例疗效观察
    ↓下一篇:中医治疗带状疱疹40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