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神经阻滞用于带状疱疹疼痛治疗的观察

    发表时间:2011-03-02  浏览次数:638次

      作者:石文玲 作者单位:750300 内蒙古巴彦浩特,阿拉善盟医院ICU

      【关键词】 神经阻滞 带状疱疹 疼痛治疗

      带状疱疹是由一种嗜皮神经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或呈隐性感染,以后此病毒进入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并持久地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中,在各种诱发刺激下再发,常常疼痛剧烈,发疹前易误诊为其他疾病。老年患者神经痛尤甚,可遗留顽固神经痛,持续数月或更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目前,一般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本院神经内科门诊采用神经阻滞疗法,取得较好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带状疱疹患者共40例 ,男22例,女18例;年龄51~76 岁,平均64.7岁;病程1~15 天;皮损分布:头面部、颈肩、上肢8例,胸、背部15例,腰、腹部7 例,臀部、下肢5例。随机分为A 、B 两组,A 组常规口服止痛药治疗,B 组采用神经阻滞。治疗前均进行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疼痛评分尺10cm长。两端从0~10 标记,0代表无痛,10 代表剧痛,由患者自行标记疼痛位置,表示疼痛程度。疗效判断: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对比(以2 周为限),疼痛自发痛>1个月为后遗痛。

      1.2 方法

      在常规抗病毒治疗基础上予阿昔洛韦0.25g静滴2 次/d,7天为1个疗程。A 组口服芬必得300mg,2次/d。B 组根据发疹不同部位,选择相应累及神经为目标行神经阻滞治疗,可采用椎管内神经阻滞,椎间孔、体神经、外周神经、交感神经等。用药:0.5%利多卡因,含维生素B12 500μg, 混合液5~10ml,无激素禁忌者加用地塞米松2.5~5mg, 椎管内治疗1次/5d,其他阻滞隔日1次。

      1.3 结果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治疗前A 组为6.87±0.17, B 组7.01±0.11,治疗后A组4.78±0.14,B 组1.07± 0.09 。两组治疗前疼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A 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下降不显著。B 组与治疗前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A 组后遗痛6 例,B 组无后遗痛。

      2 讨论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具有亲神经性,受累神经病理变化示:脊髓神经后根与后根神经节有剧烈炎性反应,单发性周围神经炎,脊髓后根单侧节段性脊髓灰白质炎,皮疹处真皮内感觉神经纤维变性。以上病变使受侵犯神经节发炎及坏死,产生明显的神经痛,疼痛一般在皮疹出现前4~5天开始或出疹1~4 天逐渐明显[1]。研究发现,疼痛时间及后遗神经痛发生同病毒抗体滴度相关,可能是高病毒抗体滴度水平形成免疫复合物,从而激发免疫系统造成局部神经损害。故治疗关键在于抑制病毒抗体产生。神经阻滞可直接镇痛同时阻断交感神经,改善病变部位血液循环,有利于创伤修复。该方法见效快,能及时有效预防和控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应尽量在发病初期即接受神经阻滞治疗配合常规疗法,使病变局限而收到满意的效果[2]。用神经阻滞疗法可在防治带状疱疹神经痛方面有积极作用,根据上述临床观察结果,建议对带状疱疹患者可采用神经阻滞治疗,有良好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53.

      2 李仲廉.临床疼痛治疗学(修订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31.

    ↑上一篇:原位皮瓣再植治疗肢体大面积皮肤挫伤
    ↓下一篇:以呕血为主要症状的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诊断治疗体会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