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浅谈尖锐湿疣诊断及治疗

    发表时间:2011-08-03  浏览次数:694次

      作者:李冰皓,刘明丽  作者单位:474450 河南淅川,淅川县卫校附属医院

      【关键词】 尖锐湿疣,诊断,治疗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临床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治疗的目的是防止传播、预防癌变。治疗的关键是杜绝复发。近年来,尖锐湿疣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据统计,近15年来尖锐湿疣的患者数已增长10倍,在我国,尖锐湿疣的发病率居于性传播疾病的第二位。其发病率在10%~60%。笔者在近二十年的诊治过程中,也印证了这一点,其复发率为12%。

      1 尖锐湿疣的病理及临床

      近年来,对尖锐湿疣的研究,已从对HPV的研究转移到对宿主一方。在对尖锐湿疣与细胞免疫关系的研究中发现免疫缺陷,尤以细胞免疫功能异常者感染HPV的机会大大增加,且其皮疹常持续不退,外周血中抑制T细胞数增多,自然杀伤细胞功能低下,一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产生减少。消退疣皮损中常常出现活化T细胞和NK细胞的浸润,部分细胞HLA-DR阳性。以上均提示宿主的细胞免疫状态是影响尖锐湿疣发生、转归的重要基础之一。

      男性患者多发生于包皮、冠状沟、龟头、阴囊及肛门周围,个别发生于舌尖。女性的尖锐湿疣多发生在外阴、阴道、宫颈、会阴及肛门附近,多见于皮肤和黏膜交界处,病损如粟粒至黄豆大,顶端尖锐的赘生物,有的呈蕈状或鸡冠状,表面呈污灰色或红色,覆有分泌物,伴恶臭,约有30%以上的尖锐湿疣发生于宫颈、阴道,阴道壁出现赘生物,宫颈出现粟粒样病损,可出现局部瘙痒、疼痛等症状。

      尖锐湿疣的病理改变,主要在复层鳞状上皮的棘细胞层,细胞分裂迅速,表皮增厚并向下增生,形成棘皮症,棘细胞层高度肥厚,呈乳头状生长。可见多数核分裂象,颇似癌肿,但细胞排列有规则,真皮及表皮界线清楚,有助鉴别。此外,角质层显示明显的角化不全。

      尖锐湿疣的诊断是以患部皮损表现和病理学检查为依据。症状和病史是参考依据。临床上可以用醋白实验观察。病理切片检查有6个特征:(1)上皮疣状,乳头状增生;(2)表皮角化不全,细胞核较大;(3)棘层增生肥厚,底层细胞增生;(4)粒层及棘层上部有空泡化细胞形成;(5)真皮毛细血管增生并扩张,血管上移紧贴表皮;(6)真皮内炎症细胞浸润,棘层细胞及基底细胞有相当数量的核分裂。

      另外,临床上合并感染者居多,单发者比较少。可合并真菌、支原体、衣原体、淋球菌感染。

      2 尖锐湿疣的复发率及复发原因

      尖锐湿疣难在治疗,治疗方法虽很多,但复发率高。医科院皮肤病研究所用CO2激光治疗,复发率为30%;长春白求恩医大第二附属医院用电灼、冷冻治疗,复发率高达56.6%。甚至还有高达95%的报道。许多学者为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观察。孟作仁等对103例复发性尖锐湿疣进行了分析,发现复发时间主要集中在3~6个月内,复发机会随时间延长而减少,复发原因除再感染17例外,主要为治疗不彻底,包皮过长、分泌物多,卫生条件不良及慢性炎症刺激所诱发。故提出6个月内除注意个人防护外,最好定期到医院复查。笔者发现,合并感染者复发率增加一倍以上。特别是合并真菌感染,局部瘙痒,搔抓明显,自身传播,导致复发。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尖锐湿疣亚临床感染(SPI)为其复发的重要原因。尖锐湿疣的亚临床感染是指肉眼看不见病损,而组织学与湿疣病变相似,阴道镜下为醋酸白色上皮,有较好的光泽;或为弥漫的表面粗糙的病变;或为明显的微乳头型;或类似于大脑皮质的沟回。白色上皮可出现于移行区内、外,后者可散在各个部位。因此,借助阴道镜,配合病检,可诊断亚临床感染。除此之外,再感染也是复发的原因之一。

      3 尖锐湿疣的传统疗法及其评价

      尖锐湿疣的治疗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3.1 足叶草酯与足叶草毒素 足叶草酯治疗尖锐湿疣的作用机制为:(1)使细胞有丝分裂终止,引起上皮细胞死亡。(2)使核苷酸的运输受抑制。(3)抑制淋巴细胞对有丝分裂的应答。(4)损害小血管的内皮细胞。(5)诱导产生白细胞介素1及白细胞介素2。(6)促进巨噬细胞增殖。(7)抑制免疫应答。(8)抑制线粒体的代谢。

      用法为以10%~25%足叶草酯安息香酊外用可治疗外生殖器疣、肛门疣、尿道口疣。由于足叶草酯效果欠佳,局部刺激性大,毒性反应大。近年来推荐足叶草毒素,因其使用方便、毒性小、价格低、有取代足叶草酯的趋势。

      3.2 5% 5-氟脲嘧啶霜 为抗代谢药物,能抑制病毒的制,可用于治疗男性尿道内疣、女性阴道内疣。该药使用方便、副作用小。但需多次较长时间使用,需有经验者操作,治疗过程中要仔细监督,防止粘连。孕妇禁用。

      3.3 80%~90%三氯醋酸 直接腐蚀疣体,可用于治疗外生殖器、阴道、肛周及肛门疣。该药局部腐蚀作用较强,疼痛较重,治疗时注意只能涂于疣体。

      3.4 冷冻疗法 采用液氮或CO2干冰使疣组织坏死。适用于生殖器、肛门等疣,疣体不大,不太广泛者。但不推荐用冷探头治疗阴道疣,以免发生阴道穿孔或瘘管形成。

      3.5 剪除及电灼 适用于治疗数目少、病损小,特别是带蒂的疣。局麻后将疣在基底处凝固或在基底部剪除疣体。

      3.6 CO2激光 利用高温去除疣体。可用于治疗任何部位的疣,对难治的疣、体积大的疣、多发的疣及角化疣均可用此法。

      3.7 电离子及射频 用于治疗任何部位的疣体,可替代CO2激光,应用于临床,使得局部产生3 000 ℃的高温汽化疣体。

      3.8 微波 适用于疣体较小,容易出血的部位。如龟头、宫颈。上述疗法虽然很多,均有一定疗效,但尚不能根除HPV,治疗大多为去除生性疣,改善症状及体征,还不能解决亚临床感染问题,因此也不能解决复发的问题。

      4 干扰素(IFN)治疗尖锐湿疣的可行性及应用前景

      物理疗法对肉眼看不见的亚临床感染及潜伏病原体无能为力,而干扰素则是抑制病毒的有效药物。它可以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干扰素还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宿主对HPV感染的防御反应;还具有抗增殖作用,可补充物理疗法的不足。近年来,许多学者用CO2激光配合干扰素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一次治愈率可达88.82%。

      目前认为:干扰素配合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是较有效的治疗方法,CO2激光可使施术局部产生100 ℃~1 000 ℃以上高温,可将临床可见损害一次性去除。我们将治疗范围扩大到皮损周围2 cm,可有效杀死皮损周围亚临床感染的病毒。再继以系统的干扰素治疗,利用干扰素的抗病毒及免疫调节机制防止HPV的 重新感染及亚临床湿疣的成熟,还可促进激光治疗后伤口的较快愈合,缩短疗程,减少复发。除此之外,干扰素配合其他物理疗法,如冷冻、电灼、波姆光、手术或其他药物,如:5-氟脲嘧啶、足叶草酯等治疗尖锐湿疣,均较单一疗法效果好。因此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不仅可行,还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值得探讨的是用药方式、时间和剂量。

      既往使用的干扰素一般为粉针剂,需冷冻贮存,价格昂贵。用药方式有:全身用药、疣体注射和涂抹。全身用药痛苦大,较局限,对亚临床感染效果不好;局部涂抹,早期报告疗效好,治愈率可达90%,但也有无区别的报道,考虑与药物的保管、涂抹的药物流失等有关。因干扰素生物稳定性差,保管及使用不当即可失效。最近,我院采取磷甲酸钠、静脉滴注替代了干扰素的应用,取得了满意疗效。

      具体操作是:先用磷甲酸钠静脉滴注一周,再用电离子灼烧疣体,力求完全彻底清除疣体。而后继续应用磷甲酸钠静脉滴注,连用两周。并且,配合抗感染,抗真菌药物,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一次性治愈率达95%以上。明显降低复发率。

      综上所述,尖锐湿疣的发生率逐年增高。而传统的疗法治疗尖锐湿疣不理想,复发率高。因此,搞清复发原因,找出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值得研讨的问题之一。目前,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对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的临床疗效已得到肯定,而磷甲酸钠的应用更显示了有效、方便、安全的优越性。配合其他物理、药物疗法,有望于根治尖锐湿疣,展现了较好的前景。

    ↑上一篇: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治进展
    ↓下一篇:拇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皮肤缺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