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27例皮肤汗腺癌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09-02  浏览次数:932次

      作者:彭江南,樊大庆,胡少南  作者单位:1.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皮肤科,湖北 武汉 430079;2.湖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

       【关键词】 汗腺癌

      皮肤汗腺癌为少见肿瘤,多发于头颈部,病程缓慢,晚期常常发生远处转移。我们回顾性分析2007年收治的27例皮肤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影响汗腺癌的预后因素以及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组27例,男13例,女14例,最小年龄24岁,最大73岁。根据UICC的TNM系统的一般法则进行分期,Ⅰ期7例,Ⅱ期12例,Ⅲ期8例。小汗腺粘液腺癌4例,恶性透明细胞汗腺瘤3例,大汗腺癌20例。腋下6例,头皮8例,颞部10例,耳后3例。肿块小于2cm ×2cm 7例,2~5cm 12例,大于5cm 8例。7例出现区域淋巴转移。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行广泛性肿块切除,14例行区域淋巴结清扫,其中13例病检证实出现淋巴结转移。术后行放疗的有23例,4例Ⅰ期病例未行放疗。1例补充化疗。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对照数据都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了随访,3年生存率77.8%(21/27),5年生存率63.0%(17/27)。随访得到具体死亡原因的有9例,其中局部广泛复发破坏组织结构的4例,肺转移的3例,肝转移的1例,骨及肺转移的1例。

      Ⅰ期病例3、5年生存率都为100.0%(7/7);Ⅱ期病例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0%(9/12)、58.3%(7/12);Ⅲ期病例3、5年生存率分别为62.5%(5/8),37.5%(3/8)。3、5年生存率Ⅱ、Ⅲ期病例和Ⅰ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3 讨 论

      汗腺癌是一种发生于皮肤附属器的罕见恶性肿瘤。该病临床表现多为局部的皮下的单发肿块,很少出现皮肤破溃生长,界限不清晰,活动差。

      尽管近年来关于汗腺癌的研究报告有不少,但关于该病的组织学特征以及分类还是存在争议。一般认为大汗腺癌病理特点是可见大的腺腔,周围有大汗腺,可见铁反应及PAS染色阳性颗粒;小汗腺癌则可见到单层或双层细胞的小腺腔,有核分裂及PAS染色阳性颗粒。病理类型分为5型:未分化型、分化型、腺型、粘液表皮样型和湿疹癌型,其中以未分化型和腺型恶性程度高,容易出现血行转移。

      该病的治疗目前以手术为主,手术范围宜距肿瘤周围3~5cm作广泛切除,基底部应视肿瘤浸润程度而定,一般应将受累组织一并切除,有可疑淋巴结转移者应作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广泛性切除带来的是术后修复问题,常用的是邻近的皮瓣、肌皮瓣或全厚皮片游离,植皮既可行Ⅰ期手术,也可行Ⅱ期手术植皮,关键是保证边缘各处皆无癌,以免复发癌被埋在皮瓣之下,难以发现。术后给予放疗,放疗可以减少局部复发和控制远处转移。根据本组病例的临床分期及预后,可看出Ⅰ期患者的3、5年存活率均达100.0%,Ⅱ期病例和Ⅲ期病例相比之下有明显的区别且有统计学差异。由此提示我们汗腺癌的治疗早期应以手术为主,辅助以术后放疗。而病人预后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

    ↑上一篇: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研究近况
    ↓下一篇:老年女性带状疱疹的中西医治疗及理疗康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