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致药疹1例及剥脱性皮炎1例

    发表时间:2011-09-15  浏览次数:630次

      作者:邱四侠,钱成永  作者单位:山东滕州,滕州市东沙河镇卫生院

      【关键词】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药疹 剥脱性皮炎

      1 病例资料

      病例1:患者,女,23岁,因发热伴颌下淋巴结肿大3天来本院就诊。查血WBC17.9×109/L,临床诊断为“急性淋巴结炎”。来院后做青霉素皮试(-),给予NS 250ml+ PG 800万单位, NS 250ml+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3.6g静滴。患者在静滴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约5min后,自觉针尖处瘙痒,见4~5个红色小丘疹,当时就考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过敏,随给予停药,并给予NS 250ml+10%葡萄糖酸钙20ml+VC 3.0g静滴,后未述任何不适,嘱其回家多饮水。于第二天患者出现全身散在的红色丘疹伴瘙痒,以头面部和颈部尤甚,遂给予肌注扑尔敏10mg,静滴NS 250ml+氢化可的松10mg+10%葡萄糖酸钙20ml,并给予美能以增强机体的抗免疫能力。于第3天皮疹减少,瘙痒减轻,第7天皮疹消失。 病例2:患者,女,42岁,因咳嗽伴憋喘5天来院就诊,临床诊断为“肺内感染”,来院后做青霉素皮试(-),给予NS 250ml+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3.6g和左氧氟沙星0.4g静滴,滴完后未述任何不适,夜间休息时感觉背部瘙痒,未见皮疹。第二天停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患者既往用过左氧氟沙星),因患者来院时无不适症状,未用抗过敏药物。第三天患者背部出现大片状丘疹伴水泡,当时就考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引起的迟发性过敏,随转入上级医院救治,于15天后痊愈出院。

      2 讨论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为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钾的复方制剂,具有广谱抑酶的作用,合用可提高阿莫西林抗产酶耐药菌的作用。对于产酶金黄色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肠球菌均具有良好的作用,对某些产β-内酰胺酶的肠球菌科细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脆弱拟杆菌也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临床主要用于敏感菌引起的下列感染:(1)上呼吸道感染;(2)下呼吸道感染;(3)泌尿道系统感染;(4)皮肤和软组织感染;(5)其他感染:如中耳炎、骨髓炎、败血症和手术后感染。目前由于抗生素的滥用,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增强,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正好提高抗产酶耐药菌的作用,临床疗效确切,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但近1年来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所引起的过敏反应,屡见不鲜,所以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对有药物过敏史及过敏性疾病者应慎用,在静滴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并要有相应的救治措施。

    ↑上一篇:青春期后痤疮49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28例回顾性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