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结核与结节性红斑的关系探讨及治疗

    发表时间:2011-08-25  浏览次数:631次

      作者:王玉兰  作者单位:大同市第四人民医院,山西 大同 037008

      【关键词】 结核 结节性红斑

      结节性红斑是皮肤科常见的临床病症,现将我院皮肤性病科门诊接诊的36 例结节性红斑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符合结节性红斑的临床诊断[1]。男4 例,女32 例,男∶女为1∶8。年龄17~56 岁。其中17~20 岁10 例(均为高中或大一住校生)。病程5 d~28年。初发10 例(占27.8%);反复发作,多家医院求医者26 例(占72.2%),患者曾经或正在接受系统糖皮质激素和(或)雷公藤多甙治疗者16 例。有明确肺结核接触史但无肺结核者4 例。

      1.2 临床表现

      所有病例均表现为下肢散在分布的红斑性结节性皮损,双侧28 例,单侧8 例。大腿或上肢合并有皮损者8 例。皮损形态:散在分布的几个至几十个黄豆至杨梅大小的红色或紫红色圆形或椭圆形、质稍硬的皮下结节,有程度不等的小腿胀痛或压痛。病程中有乏力、纳差、午后低烧、夜间盗汗者22 例,咳嗽咳痰者6 例,关节疼痛肿胀者8 例,有口腔溃疡者14 例,多种药物过敏者2 例。

      1.3 辅助检查

      所有病例均行卡介苗纯蛋白衍生物(BCGPPD)试验(以下简称PPD)。X线胸片检查:PPD试验强阳性者,均作X线胸片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1 例WBC11.68×109/L、N 0.88,14 例血沉增高。抗链“O”(+)2 例。自身抗体IgM(+)1 例。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异常者4 例(47~54 U/L)。尿常规、类风湿因子、丙肝抗体、乙肝五项、肾功能所有病例均无异常。

      1.4 治疗

      PPD为强阳性或极强阳性的28 例患者,根据其临床皮损的轻重程度,肝功、肺部情况,用药过敏及副反应情况,酌情用2HLE/4HE(10 例)、2HLZ/4HL(8 例)、3HLZE/6HLE(4 例)、3HRZE/9HRE(6 例)方案治疗(H、L、E、Z、R分别为异烟肼、利福喷丁、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利福平)。用量为:H 0.3~0.4 g,E 0.75~1.0 g,R 0.45 g均为每日1次,早晨顿服,L 0.6 g每周2次,Z 0.5 g每日3次。总疗程6~12个月。所有患者每月复查一次肝、肾功能,血常规及血沉。

      2 结 果

      治疗3~20 d后,有10 例新发几个至十几个皮疹,在治疗2个月后,4 例仍有新发疹,但数目少、疼痛轻、消退快。治疗2个月时,有18 例原皮损消退,3个月时,有10 例原皮损消退,8 例治疗前血沉增快者分别于1,2,3,6个月降至正常。治疗中出现肝功异常、血细胞数降低者给予对症治疗。所有病例,在各自疗程结束时,复查肝、肾功能,血常规,血沉均正常。

      3 讨 论

      结节性红斑是由于真皮脉管和脂膜炎症所引起的结节性皮肤病。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系链球菌、病毒、真菌、结核或药物(包括避孕药)所致的一种迟发性过敏反应。还有自身免疫疾病过程中发生者,如结节病、白塞病等[1]。完整的结核杆菌在皮肤血管炎皮损中并不多见,也可能是由结核杆菌产生的蛋白或其碎片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在局部沉积所引起。

      而PPD的意义是:阴性者一般表示受试者无结核菌感染,阳性者说明有过结核菌感染,但并不表示有活动性病灶;强阳性和极强阳性者,提示体内可能有潜在的活动性结核病灶,须进行更全面仔细的体格检查[2]。另一文献报道[3],PPD强阳性和极强阳性者,常见于结核杆菌感染者,是结核病的一个有效证据。本组病例PPD强阳性或极强阳性者28 例,其中,合并有肺结核者6 例,白塞病者6 例,合并有肺结核又有白塞病且在抗结核治疗3个月后减药时,出现双下肢结节性红斑者1 例,之前因皮损反复发生而切除扁桃体1 例。28 例经抗结核治疗后,除2 例因自行停药,中断治疗,8个月后复发,治疗失败外,其他26 例,在各自疗程结束后,追踪随访1~1.5年均无复发。

      李勇忠等[4]报道,我国南方结节性红斑的起病诱因为结核菌感染。黄利生和马丽君[5]报道,我国结节性红斑多与结核杆菌感染有关。关于结核杆菌引起结节性红斑的发生率,文献报道各不相同,范团起等[6]报道的发生率为53.6%。李秉煦等[7]报道发生率为84.0%。本组病例的发生率为77.8%(28/36)。提示:结核杆菌有可能是引起结节性红斑的最主要原因。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对结节性红斑的患者,尤其是反复发作的病例,应常规先作PPD试验,以排除结核菌引起的可能性。

      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须注意叮嘱患者,不可间断用药或自行停药。在治疗2个月内,仍会有新发疹,尤其在治疗1个月内,有的患者皮疹反而会增加。所以,要坚持治疗下去,直到皮疹完全消退,疗程结束。

      【参考文献】

      [1]赵辩.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60.

      [2]王侠生.现代皮肤科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32.

      [3]彭卫生,王英年,肖成志.新编结核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9 100.

      [4]李勇忠,陈铭华,陈爱英.45例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的结节性红斑的诱因及特点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11):12.

      [5]黄利生,马丽君.结核感染致结节性红斑10例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1996,25(3):223.

      [6]范团起,李卫红,张广政.结节性红斑与结核病的关系探讨[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6,22(5):389.

      [7]李秉煦,蔡剑锋,林孝华.下肢红斑结节性皮损与结核关系的探讨[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2,16(3):166

    ↑上一篇:35例脓癣治疗体会
    ↓下一篇:咪唑斯汀、雷尼替丁和潘生丁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157例疗效观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