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氯地酊治疗痤疮328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02-01  浏览次数:723次

      作者:赵英菊,钱咏梅,杜信翔,王侠生    作者单位: 200741 上海,上海市吴泾医院皮肤科 200040 上海,上海市华山医院皮肤科(指导老师)

      【关键词】 痤疮

      痤疮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1999~2003年我科采用自制氯地酊(含氯霉素、地塞米松)治疗各种类型痤疮75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随访到的328例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筛选 所有患者均在我院皮肤科门诊确诊为痤疮,排除痤疮性药疹或职业性痤疮。患者不伴有其他相关皮肤病。

      1.2 分组 采取随机分组。治疗组328例,男183例,女145例;年龄14~49岁,平均26岁。对照组166例,男96例,女70例;年龄13~46岁,平均23岁。

      1.3 疗法 治疗组采用氯地酊。制备方法:将氯霉素1g,地塞米松2.5mg,加入100ml瓶中,再加入75%乙醇30ml,加蒸馏水至100ml,制备成氯地酊,外用,每日2次;对照组用市售绿药膏。治疗期间避免酗酒、熬夜及食用油炸食品。

      1.4 疗效评价 有效为皮损消退>30%,显效为皮损消退>70%,基本治愈为皮损消退>90%,用药2周观察疗效。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痤疮的分类 依照Pillsbury分类法分为Ⅰ~Ⅳ度[1]。Ⅰ~Ⅳ度患者疗效比较。两组药物治疗痤疮总体疗效比较。

      注:χ21 、P1为基本治愈率比较;χ22 、 P2为总有效率比较。Ⅰ度:P1<0.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2<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Ⅱ度:P1 <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2<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Ⅲ度:P1<0.05,差异有显著性,P2<0.05差异有显著性。Ⅳ度:P1>0.05,无统计学意义,P2<0.05差异有显著性

      注:χ21 、P1为基本痊愈率比较;χ22 、P2为总有效率比较。P1<0.01,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2<0.01,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13例出现较轻微的局部刺激性反应,表现为面部皮肤潮红,考虑为酒精刺激皮肤所致。经处理后均不影响治疗。对照组中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痤疮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其发病涉及内分泌、免疫及微生物感染等多个环节,其中微生物感染因素已得到公认。有研究报道[2,3]寻常性痤疮的病原菌中主要为需氧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以及厌氧菌中的痤疮丙酸杆菌。笔者选择氯霉素治疗痤疮主要是因为氯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敏感,且氯霉素产生耐药性较慢、较轻。根据笔者几年的临床观察,氯霉素外用毒副作用小,不产生面部皮肤反应。而低密度地塞米松又可起到非特异性抗感染作用。两者配伍对各类痤疮可发挥较好的抑菌消炎功效。选用含乙醇的搽剂剂型其目的是可起一定祛脂作用,患者搽后不但没有乳膏类的油腻不适感,反而有清凉爽肤感,故而受患者欢迎。在临床观察中发现在治疗Ⅰ~Ⅲ度痤疮方面,无论是总有效率还是治愈率方面氯地酊都比传统方法效果显著。在治疗Ⅳ度痤疮方面总有效率也较传统方法明显。

      【参考文献】

      1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35.

      2 孔俐君,孙令,秦城.寻常性痤疮患者粉刺与脓疱中细菌的分离研究.临床皮肤科杂志,1995,24(3):151-152.

      3 范志莘,赵胆胜,施瑞华,等.寻常性痤疮细菌感染病因学因素探讨.临床皮肤病杂志,1996,25(6):371-373.

     

    ↑上一篇:口服美他环素并红霉素-过氧苯甲酰凝胶外用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下一篇:皮 肤 病 的 预 防 措 施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