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眼科学》

    象限咬切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0-09-13  浏览次数:582次

      作者:郭海梅 马子程 田金叶 张宽森 作者单位:1 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 2 大连大学医学院

      【摘要】 目的:观察象限咬切法小切口硬核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象限咬切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法,治疗392例(408眼)硬核白内障。观察术后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3 d视力≥0.5者321眼(78.68%),术后1月视力≥0.5者375眼(91.91%)。 结论:象限咬切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于硬核性白内障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 象限咬切法;小切口;白内障;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是眼科临床的首位致盲眼病,占盲目和低视力病例的40.6%[1],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由于对Ⅲ级、Ⅳ级、Ⅴ级硬核[2]操作较为困难,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是近几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新技术,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其效果几乎可与超声乳化术相媲美[3],现将我院2000年6月~2006年12月对核硬度≥Ⅲ级的老年性白内障采用象限咬切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共392例(408眼)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92例(408眼),其中男183例(190眼),女209例(218眼),年龄53岁~90岁。平均年龄69.5岁,均为Ⅲ级~Ⅴ级核的老年性白内障,手术前视力光感至0.08,术前常规测眼压,眼B超,角膜曲率,A超、冲洗泪道,根据A超计算所需人工晶状体的度数。

      1.2 手术方法

      术前以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散瞳,术前半小时口服乙酰唑胺片500 mg,球周麻醉。常规消毒、铺巾、开睑器开睑,鼻上或颞上方做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暴露巩膜并止血,于11:30~12:00位做弦长约5.5 mm反眉切口,中央距角膜缘约1 mm,切口两端距角膜缘2 mm~3 mm,深约1/2巩膜厚度,用一次性美国产隧道刀做巩膜隧道,分离至透明角膜约1 mm,3.2型尖刀穿刺进入前房,注入黏弹剂,信封式截囊,水分离,前房注黏弹剂,以黏弹剂注射针头旋转晶状体核,并将核的上方赤道部托起,使核的一半脱出囊袋而进入前房。用特制的1/4三角形钳式象限核咬切器,经隧道切口进入前房,钳的后叶伸入核的后方,前叶沿核的前表面前进,至核前极,把核的1/4夹于咬切器的两叶之间,咬切核 1/4。退出咬切器并带出1/4核,此时,晶状体核缺少1个象限,所余3个象限用晶状体圈匙托起缓缓退出切口,在退出的同时向下压巩膜切口后唇,只剩3个象限的晶状体核可自行旋转而顺利经过5.5 mm的切口娩出,注吸法清除残余皮质,囊袋内注黏弹剂,植入光学直径为5.5 mm,PMMA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于囊袋内,囊膜剪向前囊膜两侧各剪一剪,用撕囊镊撕去前囊膜。如后囊膜破裂则保留前囊膜片,于前囊膜表面注黏弹剂,植入人工晶状体于睫状沟处。BSS液置换出黏弹剂,前房内注卡米可林注射液缩小瞳孔。检查遂道切口是否达到“水密”,有无漏水现象。如无漏水,则切口不需缝合;如有漏水,则可缝合一针。上方球结膜内注射庆大霉素及地塞米松注射液,球结膜瓣隆起自行掩盖巩膜切口,包扎术眼。

      2 结果

      2.1 术后视力

      术后3 d视力≥0.5者321眼(78.68%),术后1月视力基本稳定,视力≥0.5者375眼(91.91%)。

      2.2 并发症

      本组392例(408眼)象限咬切法小切口硬核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并发症共8眼,其中6眼为单纯性后囊破裂;另2眼为后囊破裂少量玻璃体脱出。术中保留前囊膜片,将黏弹剂注入前囊膜片前而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于睫状沟。

      3 讨论

      象限咬切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由日本鸟取大学饱浦淳介(Junsuke Akura)教授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基础上的一种改良手术,我院自2000年采用象限咬切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以来,共施392例(408眼)体会如下:(1)切口小,使用象限咬切法确实做到了小切口。实际上,由于咬切了1个象限的晶状体核,剩下3个象限的晶状体核经过隧道切口时,切口只要等于晶状体核的半径即可,所以此方法又称为“半径摘出法”。(2)反眉切口使切口自闭性好,一般不需缝合,术中内口应大于外口,同时巩膜遂道切口不应有切口组织多层现象。(3)由于咬切器只须进入核的一半距离,不须到达核的对侧,从而减少了损伤角膜内皮和刺破后囊的危险。(4)本组未做侧切口,以利于冲吸皮质,并减少眼球组织损伤。(5)做信封式截囊的优点:因前囊膜片是植入人工晶状体后剪除,所以可以确切地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同时如遇后囊破裂或玻璃体轻度脱出可以不剪除前囊膜,使其起一支撑作用,把人工晶状体植入睫状沟。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已在国内广泛开展,但对硬核性白内障的手术方式一直存有争议[4,5],在基层医院中,临床上所遇到的白内障多为硬核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也在应用中不断改进。白内障手术重在复明[6],象限咬切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真正做到了切口小,组织损伤小,术后反应轻,角膜散光小,视力恢复快的效果,适应在基层防盲治盲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美玉.我国眼科50年进展. 中华眼科杂志,2000,36(3):165~170.

      [2] 葛坚主编.眼科学.第1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5.

      [3] 张效房,吕 勇,马 静,等.介绍一种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0,22(5):501~502.

      [4] 宋 愈.硬核性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62例.国际眼科杂志,2004,4(2):327~328.

      [5] 陈瑶琴,李卫红,关山月.爆破模式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中的应用. 国际眼科杂志,2006,6(3):632~634.

      [6] 何守志.再论白内障手术重在复明.中华眼科杂志,1999,35(2):85~87.

    ↑上一篇: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63例疗效观察
    ↓下一篇:施图伦滴眼液预防LASIK术后视疲劳40例的疗效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