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眼科学》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63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0-09-14  浏览次数:525次

      作者:华远锋, 钟晓东, 余锦强 作者单位:(郧阳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眼科,湖北 十堰 442000)

      【关键词】 糖尿病;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白内障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成为糖尿病引起的最主要的眼科并发症,并且是导致失明的最主要原因[1]。手术摘除白内障是目前治疗最有效的方法。现将我院2008年2月-2009年2月63例糖尿病并白内障患者与61例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糖尿病组63例83眼,为2型糖尿病并白内障,男39例,女24例,年龄41~89岁,平均65.6岁;非糖尿病组白内障患者61例78眼,男36例,女25例,年龄44~91岁,平均67岁。两组患者病例数、性别、年龄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两组术前视力均在光感~0.3。糖尿病组,光定位及色觉眼压均正常,合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者30眼。手术前空腹血糖控制在8 mmol/L以下。

      1.2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术前3 d滴抗生素眼液,美多丽充分散瞳,倍诺喜表面麻醉。使用眼力健公司AMOTM CMP680300超声乳化仪。颞侧角膜透明切口,宽约3 mm,穿刺前房,注入粘弹剂,连续环形撕囊,充分水分离,水分层,囊袋内超声乳化吸出晶体核注吸皮质,前房及囊袋内注入粘弹剂,扩大切口至6~7 mm,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内,切口用100缝线缝合1针,吸出前房粘弹剂,术毕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U+地塞米松2.5 mg,点典必殊包扎术眼。

      1.3 术后处理

      视力记录以国际标准视力表判定,提高两行或以上为显效,提高一行为有效,维持不变或下降者为无效。随访3~12个月,观察视力、前房、人工晶体及眼底等情况。

      2 结果

      2.1 术后6个月随访视力

      合并视网膜病变者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显著性(χ2=34.3,P<0.01);无视网膜病变者与非糖尿病组差异无显著性(χ2=1.81,P>0.05),见表1。表1 术后6个月视力情况 注:与非糖尿病组比较,*P<0.01

      2.2 术后并发症

      糖尿病组发生角膜水肿混浊30眼,经术后常规治疗,术后3~5 d全部恢复透明;前房渗出性炎症6眼,经局部应用皮质激素,并每日应用散瞳和缩瞳药物活动瞳孔,3~7 d完全吸收;色素脱落14眼,1月~1年大部分消失;后囊混浊15眼,其中12眼未明显影响视力未处理,3眼术中发现后囊膜混浊,做一期后囊膜中央小口径圆形切开;前房出血2眼,经应用止血药物亦改善。非糖尿病组情况较好,经处理症状均解除(见表2)。表2 手术并发症(眼,%)

      2.3 术后眼底观察

      糖尿病组未按约定进行光凝治疗的7眼视网膜病变加重,新出现视网膜病变者2眼。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性肾病、酮症酸中毒等全身疾病。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后具有易发生前房出血、感染、切口愈合延迟的风险。超声乳化吸出并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具有手术切口小、伤口愈合快、术后反应轻、术后视力恢复好等优点[1],已成为目前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矫正视力的主要方法。

      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具有多形性,大小不等,在手术中更易受到损伤,术后更易发生角膜水肿。因此,对这类患者手术更要注意角膜内皮的保护,选用高品质的粘弹剂,避免高能量持续超声,缩短手术时间,术后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防止角膜失代偿。

      在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眼大部分组织都可受到影响,常有虹膜萎缩、瞳孔不易散大等改变,术后炎症反应较大,易发生出血感染。术前点双氯芬酸钠眼液,术中在灌注液中加入散瞳剂,防止瞳孔缩小;应用托百士预防潜在的和继发性感染。消除虹膜炎症反应,选用高质量的人工晶体,采用小切口、连续弧型撕囊技术;术中操作轻巧,尽可能的保证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减少前房内操作次数以减轻对角膜内皮及虹膜的刺激,都是减少前房渗出反应及人工晶体前膜形成的因素[2]。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手术后常有血糖升高,而血糖增高会加重术后炎症。因此,术后应继续稳定血糖,加强术眼局部抗炎,减轻术后反应,可获得满意视力[3]。

      有研究指出,白内障手术可加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4],本组观察证实该观点。但白内障的形成又妨碍了对视网膜病变的观察与治疗,使一些患者延误了治疗时机,视力无法恢复。因此,对于确实因白内障影响视力或影响视网膜病变治疗的患者,主张尽早手术治疗。术后注意随访观察,及时有效地控制和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总之,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8mmol/L以下无全身并发症的患者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相对安全,是提高视力的重要手段,为观察及治疗眼底病变创造了条件。掌握这类患者的眼部特点及全身状况,通过提高手术技巧,术中注意保护角膜,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虹膜损伤,预防应用止血及抗感染药物治疗,术后注意随访,加强术眼局部抗炎治疗,有效地控制血糖,对合并视网膜病变者及时行眼底激光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获得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黄炳护.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白内障42例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08,30(6):919.

      [2]李艳秋.糖尿病性人工晶体前膜形成28例临床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7,10(10):1 163.

      [3]田琦萍,金 炜,袁海燕,等.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手术前综合因素评估[J].医学论坛杂志,2007,28(2):60-61.

      [4]潘敏敏,刘保松,高 岩.老年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视网膜病变的连续观察[J].眼科新进展,2007,27(2):140-141

    ↑上一篇:晶体半脱位白内障的手术方法探讨
    ↓下一篇:象限咬切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