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眼科学》

    白内障患者散瞳前后眼部生物测量比较及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精确选择分析

    发表时间:2010-01-26  浏览次数:659次

    作者:王红星,徐庆    作者单位:100022)中国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眼科 【摘要】  目的:比较白内障患者散瞳前后眼部生物测量变化,比较散瞳前后人工晶状体屈光度选择的准确性。

    【关键词】  散瞳;超声生物测量;人工晶状体

            Comparison of ocular biomeasurement before and after mydriasis in cataract patients and analysis of precise selection of intraocular lens diopter HongXing Wang, Qing Xu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Chuiyangliu Hospital, Beijing 100022, China Abstract  AIM: To compare the changes of ocular biomeasurement and the accuracy of selection of intraocular lens (IOL) diopter before and after mydriasis in cataract patients.  METHODS: The axial length(AL), lens thickness(LT) and 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 were measured in 36 eyes of 50 patients with cateract before and after mydriasis by tropicamide,comparing the difference of predicted (IOL) diopter. RESULTS: ACD was 2.95±0.07mm before mydriasis and 3.05±0.08mm after mydriasi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wo examinations (P<0.05). LT was 4.83±0.06mm before mydriasis and 4.73±0.06mm after mydriasi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he two examinations (P<0.01). AL was 22.98±0.24mm before mydriasis and 22.95±0.24mm after mydriasis, 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he two examinations. Range of predicted diopter for IOL was(0.00~0.50D),and predicted IOL diopter was 22.38±0.44D before mydriasis and 22.56±0.47D after mydriasi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he two examinations. But predicted diopter for IOL after mydriasis was 0.50D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mydriasis. CONCLUS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sample size,anterior chamber deepening may occur after mydriasis; lens may attenuat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hanges of axis oculi and predicted IOL diopter; but after mydriasis, predicted IOL diopter may be 0.50D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mydriasis. Ocular biomeasurement in normal pupil eye, especially for eyes with adjustable intraocular lenses may be recommended.  KEYWORDS:  mydriasis; ultrasound biomicroscopy; intraocular lens方法:选择白内障患者26例36眼,在托品卡胺散瞳前后分别行眼部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测量,比较散瞳前后预期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差异。  结果:前房深度散瞳前后分别为2.95±0.07mm和3.05±0.08mm,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晶状体厚度散瞳前后分别为4.83±0.06mm和4.73±0.06 mm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轴长度散瞳前后分别为22.98±0.24mm和22.95±0.24mm,无统计学意义;人工晶状体预留屈光度范围(0 .00~0.50D),预期屈光度散瞳前后分别为22.38±0.44D和22.56±0.47D,无统计学意义。但散瞳后预期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明显高于散瞳前0.50D。  结论:在目前研究样本量下,散瞳后前房加深,晶状体变薄,眼轴变化无统计学意义,预期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无统计学意义,但散瞳后预期人工晶状体屈光度多数高于散瞳前0.50D,建议正常瞳孔下行眼部生物测量,尤其应用于可调节人工晶状体。0引言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已经由单纯的复明手术发展成为屈光手术。提高白内障术后的全程视力已经成为眼科医生关注的话题。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生物参数测量的精确化,准确地计算所植入的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是术后获得理想屈光状态的重要环节之一。尤其多焦人工晶状体的应用,需要精确的屈光结果,才能有良好的临床效果。那么,临床中常规白内障散瞳检查,是否对预期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精确选择有影响呢?我们对在我院拟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26例36眼,散瞳前后行眼部生物测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我们对200904/07在我院拟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中随机抽取26例36眼,其中男11例16眼,女15例20眼,平均年龄62±6.3岁。排除眼部病变如角膜病、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病变等。

      1.2方法  使用法国BVI公司眼科专用AB型超声诊断系统中的A型超声生物测量系统。探头为眼压式生物测量专用,频率10MHz,脉冲式。分别于托品卡胺散瞳前后进行生物测量。操作时,拭去眼部液体(眼液及泪液),探头与角膜面垂直正交,勿施压力,嘱患者固视正上方。启动仪器,A型生物测量波形屏幕自动显示,每眼均自动测量10次,数据由计算机自动处理并显示,取均值登记,所取数据s<0.1,所有对象均由同一人操作完成。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包进行配对资料t检验。

      2结果      前房深度散瞳前后分别为2.95±0.07mm和3.05±0.08mm,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晶状体厚度散瞳前后分别为4.83±0.06mm和4.73±0.06mm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轴长度散瞳前后分别为22.98±0.24mm和22.95±0.24mm,无统计学意义;人工晶状体预留屈光度范围(0.00~0.50D),预期屈光度散瞳前后分别为22.38±0.44D和22.56±0.47D,无统计学意义。但散瞳后预期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明显高于散瞳前0.50D(表1)。

      3讨论      在临床工作中,散瞳检查是眼病常规检查方法之一,但散瞳前后的眼部生物测量是否有变化,是否影响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精确选择,有关此方面文献少有报道。复方托品酰胺是一种抑制副交感神经作用的α受体阻断剂,同阿托品相似,能对抗节后副交感神经,松弛瞳孔括约肌,使受交感神经支配的瞳孔开大肌作用占优势,结果开大肌单独收缩,瞳孔散大,同时能抑制睫状肌收缩使之松弛,结果悬韧带紧张度增加,晶状体变薄,前房加深[1,2]。本文数据显示,散瞳后前房加深,晶状体变薄,具有统计学意义。眼轴长度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预留晶状体屈光度散瞳前后无统计学意义,但本样本中散瞳后预期人工晶状体屈光度高于散瞳前0.50D。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已经由单纯的复明手术发展成为屈光手术。多焦人工晶状体的应用,可以提供优秀的远、近视力,良好的中间视力。精确的生物测量是关键,需要我们最大程度减少术后屈光意外。A型超声在测量准确性方法无法替代的地位,目前仍然被广泛地应用于眼科[3]。

      表1  散瞳前后眼部生物测量比较(略)

      注:ACD:前房深度散瞳;LT:晶状体厚度散瞳;AL:眼轴长度用瞳

      本文样本中,有部分眼植入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目标屈光度为正视 (0.00~+0.50D),选用散瞳前测量预期屈光度,术后检影验光,球面屈光度为0.00±0.25D,在目标范围之内。选用数据特点:(1)本文测量眼轴范围在正常范围(22.0~24.5mm)间,不包括短眼轴(<22.0mm)和长眼轴(>24.5mm);(2)角膜曲率选用散瞳后的测量值,经过反复多次的测量;(3)所选测量数据标准差在0.10mm内。(4)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为SKT。      本文中没有考虑角膜厚度在散瞳剂的影响,散瞳眼液引起角膜组织轻度水肿,水合作用增强,使超声波通过的速率下降,间接增加角膜测厚的数值[4]等。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进一步去做,总之,应该建立自己医院生物测量及手术经验值,最大减少生物测量的误差。

    【参考文献】  1朱梦钧,瞿小妹.非接触法观察两种散瞳剂对近视眼眼前节的影响.眼科研究 2008;26 (3):222224

      2范传峰,丛爱宁,范惠芝.青少年应用复方托品酰胺散瞳前后电脑验光的结果分析.国际眼科杂志 2006;6(6):14551456

      3杨文利.齐心协力共谱眼科超声诊断的新篇章.中华医学超声杂志 2007;4(5):260262

      4 Mertz GW. Overnight swelling of the living human cornea. J Am Optom Assoc 1980;51(2):211214

    ↑上一篇: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846例分析
    ↓下一篇: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