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眼科学》

    眼部带状疱疹伴发青光眼20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07-19  浏览次数:672次

      作者:王怡,赵大虹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洛阳

      【摘要】目的探讨眼部带状疱疹伴发青光眼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情况。方法 对20例眼部带状疱疹伴发青光眼的眼部损害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20例均经抗病毒联合降眼压药物治疗7~14 d,19例获得治愈,1例在停撤药过程中眼压回升,再次用药控制眼压后行小梁切除术,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 抗病毒联合降眼压治疗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伴发青光眼,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 带状疱疹,青光眼,治疗

      眼部带状疱疹是眼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不仅影响面部容貌,而且常常合并许多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有逐渐增多的趋势。特别当其伴发青光眼时,容易被临床医师所忽视,从而延误诊治。现将2008年1月~2010年3月我院眼科诊治眼部带状疱疹伴发青光眼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眼部带状疱疹伴发青光眼20例,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47~79岁,平均56岁,均为单眼发病,右眼12例,左眼8例。

      1.2 临床表现 所有病例均为三叉神经第1分支即眼支受累,表现为一侧神经分布区域剧烈神经痛,眼睑、前额、头皮及鼻背部皮肤出现程度不同的肿胀、潮红,簇生透明或浑浊水疱,疱群间皮肤正常,不越过中线。其中有皮损及结膜炎20例,并发角膜炎16例,虹膜睫状体炎12例,眼外肌麻痹1例。

      1.3 治疗方法 ①给予常规全身和局部使用抗病毒药物,包括静脉滴注或口服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0.1%阿昔洛韦眼药水点眼,1次/h;或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点眼,3~4次/d。②局部使用抗生素眼药水预防继发感染,左氧氟纱星眼药水点眼,3~4次/d。③降眼压治疗,包括口服醋甲唑胺25 mg,2次/d;0.5%噻吗心安眼药水点眼,2次/d;必要时静脉注射20%甘露醇注射液125 mL,2次/d。④角膜上皮完整者可给予全身或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包括地塞米松5 mg静脉滴注,百力特眼药水点眼,4~6次/d。⑤并发虹膜睫状体炎者给予复方托品卡胺眼药水或1%阿托品眼膏散瞳,以及皮质类固醇类药物的使用。⑥B族维生素营养神经治疗,包括维生素B1、B12肌肉注射。⑦皮肤病变给予阿昔洛韦软膏、炉甘石洗剂等外涂患处。⑧必要时镇静剂、镇痛剂的应用;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的中医药治疗。

      1.4 疗效判断 皮肤疱疹处创面愈合,眼部刺激症状消失,无充血,眼压10~21 mmHg。

      2 结果

      20例均经抗病毒及联合降眼压药物治疗,治疗疗程7~14 d,跟踪随访2年。19例获得治愈,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10~21 mmHg),其中4例角膜遗留较薄云翳,视力分别为0.6~0.8,无复发。1例在停撤药过程中眼压回升,再次用药控制眼压后行小梁切除术,术后眼压控制正常,无复发。

      3 讨论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所致,主要侵犯皮肤和神经系统,临床上以肋间神经及其分布区域皮肤最常见,其次为腰段、颈段和三叉神经分布区域。虽然三叉神经带状疱疹所占的比例较小,但由于发病部位特殊,常常合并许多严重的并发症。眼部带状疱疹是由VZV感染所致,病毒沿三叉神经纤维末梢向中心移动,进入三叉神经节,保持终生潜伏状态,当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或在其他外界刺激诱导下,病毒即被激活繁殖而发病[1]。其发病年龄呈阶梯式上升,以老年人居多,大多数在春秋季发病[2]。其眼部表现有眼睑、睑缘带状疱疹,急性卡他性、滤泡性结膜炎,表层巩膜炎、巩膜炎,各种类型角膜病变、虹膜睫状体炎、继发性青光眼、视神经炎、眼外肌麻痹、急性视网膜坏死等,偶尔在抵抗力低下时侵犯脑部而致脑膜脑炎[3]。

      带状疱疹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色素膜反应导致色素颗粒或细胞碎屑阻塞小梁网,同时因为炎性物质在房水中渗出较多,可导致房水黏滞度增高,渗透力下降。此外炎症反应可使虹膜产生周边前黏连或瞳孔后黏连,多种因素综合导致房水交通受阻,眼内压升高。另外本组病例除12例典型的色素膜炎外,其他病例均无色素膜炎的表现,可以认为是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小梁网或集合管组织水肿、变性而引起眼压升高。

      眼部带状疱疹伴发青光眼在临床上并非少见,但凡患者出现明显青光眼症状和体征时应常规做眼压检查,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为避免交叉感染及对角膜上皮损伤,应选择非接触式眼压计。本组病例均使用非接触式眼压计(NIDEK N-T2000)测量眼压,以往均无青光眼病史,健眼眼压及眼底正常。患眼经过抗病毒及降眼压药物治疗,炎症消退,眼压恢复正常。其中1例在停撤药过程中眼压回升,再次用药控制眼压后行小梁切除术,术后眼压控制正常,无复发。该患者是否是因为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小梁网或集合管组织水肿、变性而引起眼压升高,抑或是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尚无定论。

      通过对本组20例患者的临床综合治疗,得出以下体会:①该病的发病率与年龄密切相关,本组50岁以上发病率为90%,Tiesegang[4]也认为老年人无论是免疫状态正常或低下,都存在增加带状疱疹感染的风险。②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对疱疹类病毒有特异性的抑制作用,能抑制病毒复制。我们采用早期静脉点滴或口服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起到了较好的抗病毒的效果,缩短了病程。③角膜上皮完整者,如无禁忌症,可酌情考虑给予局部或全身小剂量的皮质类固醇激素短程治疗,以利于减轻皮肤和神经炎症、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症。④临床经验显示带状疱疹继发性青光眼应避免使用缩瞳剂,若炎症显著,应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可减轻疼痛和虹膜后黏连,防止眼压升高。⑤大剂量药物使用后眼压仍控制不理想,或停撤药过程中复发,应考虑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⑥临床上出现眼肌麻痹者,常是引起脑炎及愈后不良的信号,应加以警惕。⑦中医认为该病为热毒内盛、火攻于目,而双黄连、新癀片等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故用于此症[5]。

      综上所述,眼部带状疱疹作为一种常见病,对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应有足够的重视。眼压测量应作为常规的检查方法,尤其是伴有可疑青光眼症状时,更应密切随访眼压的变化,予以对症处理,必要时及时手术治疗,防止视功能进一步损害。抗病毒联合降眼压药物是治疗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伴发青光眼的关键,综合治疗既能控制炎症,又能降低眼压,疗效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徐锦堂.眼表疾病的基础理论与临床[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22.

      [2] 魏雨佳,王亮,耸守荣.三叉神经带状疱疹48例临床分析[J].贵州医药,2001,25(6):526-527.

      [3] 宰春和.神经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214.

      [4] Liesegang TJ.Ophthalimic herpes zoster:diagnosis and antiviral therapy[J].Ceriatrics,1991,469(10):64-71.

      [5] 吴岱峰.综合治疗眼睑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J].中原医刊,2008,35(8):51-52.

    ↑上一篇:P38 MAPK在角膜创伤愈合过程中的作用
    ↓下一篇:外源性眼内炎的诊断和治疗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