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眼科学》

    双撕囊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

    发表时间:2011-08-15  浏览次数:642次

      作者:祁爱敏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眼科医院

      【关键词】 双撕囊,前段玻璃体切除术,先天性白内障

      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的主要致盲眼病,Forster等报告全世界约有20万盲童患白内障,常规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后后囊浑浊的发生率几乎是100%,为减少后发性白内障(后发障)的发生,我们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采用双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先天性白内障患儿45例60眼,其中男29例38眼,女16例22眼;年龄5个月~12岁,平均年龄10.2岁;其中全白内障10例,核性白内障28例,前极性白内障7例,视力光感~0.15;伴有眼球震颤10例。

      1.2 人工晶体选择 2岁及以上患者均植入人工晶体,术前测量角膜曲率和眼轴,使用SRK2公式计算,接近7岁的按术后正视屈光状态确定人工晶体屈光度,低于7岁的按欠矫10%的度数为原则确定人工晶体的度数,选用Pharmacia PMMA肝素表面处理型人工晶体。

      1.3 手术方法 不能合作的患儿手术在氯胺酮全麻下进行,合作者行表面麻醉及球周麻醉,沿上方角膜缘剪开球结膜,于角膜缘后2 mm切开巩膜,做巩膜隧道,于透明角膜内1 mm穿刺前房,注入粘弹剂,环行撕开前囊约为5 mm,注吸皮质,注入粘弹剂,环行撕开后囊约3 mm,行前部玻切,切速为360~500次/min,负压90~100 mm Hg,植入人工晶体,1%匹罗卡品缩瞳,注吸缩瞳剂及粘弹剂,形成前房,术毕。植入人工晶体的术后局部给予典必殊膏点眼,未植入人工晶体的局部给予0.5%阿托品膏点眼,持续1个月。

      2 结果

      2.1 视力 术后10例(14眼)无法配合视力检查,其余35例(46眼)视力如下:术后一周矫正视力>0.5者12眼,0.5以下者48眼;半个月矫正视力>0.5者14眼,0.5以下者46眼;一个月时矫正视力>0.5者15眼,<0.5者45眼;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0.5者13眼,<0.5者47眼。

      2.2 术后反应及瞳孔情况 两只眼前房内膜性渗出,经局部及全身应用激素,散瞳后吸收;5只眼人工晶体前可见色素沉着,不影响视力,未做处理;一只眼瞳孔轻度上移,为后囊撕开过大,残留玻璃体造成。

      2.3 后囊情况 术后1周复查时无1例发生后发障;0.5个月时,2周岁以下未植入晶体者有的出现周边部后囊膜浑浊,但撕囊区清亮;3个月时植入晶体者有5例周边后囊出现浑浊,但撕囊区清亮;半年时2例4眼发生撕囊区浑浊,YAG激光治疗,效果欠佳,再次行前部玻璃体切除术。

      3 讨论

      后发障主要的形成原因是白内障术后残留的晶体上皮细胞在后囊膜或玻璃体前界膜增殖移行,纤维化生,其次是由于血-房水屏障的破坏,在人工晶体周围形成膜状物,其类型包括纤维化型,珍珠小体型,混合型。后发障是儿童白内障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1983年,Parks[1]提出在摘除白内障的同时使用玻璃体切割头行后囊膜切除和前段玻璃体切除,这样就会大大减少后发障的发生。但这种方法使人工晶体囊袋内固定或二期睫状沟固定较为困难。Dahan等[2]建议<8岁的先天性白内障都应行后囊膜切除和前段玻璃体切除,仅行后囊膜切开而不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不能预防后发障的发生,这是因为,虽然已经没有后囊膜这一重要支架,玻璃体前表面或玻璃体前界膜仍可作为细胞支架导致一些炎症细胞,巨噬细胞,残存的晶体上皮细胞移行,增殖而发生后发障,导致视轴浑浊,而采用白内障摘除联合双撕囊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不仅使晶体上皮细胞失去移行的增殖的支架,而且在玻璃体及后囊膜之间形成一定的空间,使视轴区保持透明。

      由于先天性白内障术后,随着眼轴的发育,屈光状态会出现近视化飘移,我们通常根据眼轴长度保留2~4D的远视,8岁以上如果眼轴已达到23 mm,尽量矫正到正视,而且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双眼视功能的重建,弱视的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双撕囊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是目前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的主要术式,对于预防后发障的发生是非常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Parks MM.Posterior lens capsulectomy during primary cataract surgery in children.Ophthalmology, 1983,90:344.

      2 Dahan E,Samenson BD.Pseudophakia in children Precautions techniques and feasibility. JcataractRefractSuiy,1990,16:75.

    ↑上一篇: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128例临床观察
    ↓下一篇:窦、小梁、巩膜床切开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