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眼科学》

    退红方治疗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1-09-15  浏览次数:657次

      作者:汤晓东,候颖慧,韦斌  作者单位: 新疆昌吉,昌吉州中医医院眼科

      【关键词】 退红方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临床观察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也称为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般在数小时至24h之内发病,双眼可同时起病或先后起病,刺激症状重,患者迅速出现异物感,眼磨痛、流泪、畏光以及水样分泌物增多。少数患者可有全身发热、乏力,咽喉及肌肉酸痛等症状。多于夏秋季节发病,主要传染源为其眼部的分泌物及泪液。近两年来,本科用经验方“退红方”治疗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00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明确诊断的门诊患者50例(均为双眼发病)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两组。中药治疗组50例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64岁,平均36岁;复发者2例,病程最短7天。对照组50例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最小9 岁, 最大者73岁,平均41岁;复发者3例,病程最短14天。

      1.2 诊断依据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临床符合病例:在夏秋季,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史、2~3h或1~2天潜伏期,急剧发病或爆发流行性、传播快的急性结膜炎或角结膜炎,具有结膜高度充血、水样分泌物增多、耳前淋巴结肿大,部分伴有角膜上皮性病变等特征,可以作出临床诊断。另外,对结膜囊的分泌物进行病毒分离鉴定,有助于病毒肠道病毒70型、柯萨奇病毒A24变种的确定。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服中药自拟经验方“退红方”。药物组成:菊花9g,桑叶9g,栀子6g,川芎6g,夏枯草9g,生地15g,密蒙花9g,黄芩6g,赤芍9g。每日1剂,水煎服,局部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每日4次,氧氟沙星眼药水,每日3次。对照组: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每日4次,氧氟沙星眼药水,每日3次。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治愈:球结膜无充血水肿,结膜下无出血。好转:球结膜充血明显减退,水样分泌物无。未愈:球结膜充血、结膜下点、片状出血,水样分泌物增多。治疗7天后判断疗效。

      2.2 治疗结果

      治疗组50例治愈32例(64%),好转16例(32%),未愈2例(4%),总有效率96%。2例未愈者改用其他综合疗法。好转着继续治疗,平均治愈时间天(11±4)天(7~14天)。对照组50例治愈21例(42%),好转20例(40%),无效9例(18%),总有效率82%,平均治愈时间(20±5.5)天(14~28天)。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着性(χ2=5.41,P<0.05),两组平均治愈时间比较差异有显着性(t=5.41,P<0.05),中药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相当于中医学“天行赤眼”,有明显的季节性,本病发于白睛、胞睑。多因疫疠之气上犯白睛;或因肺胃积热,相召疫疠之气,内外合邪,交攻于目。病者多因眵、泪经手、物互传所致。退红方以菊花、桑叶清肝明目,栀子清三焦郁火而退红,生地滋阴养血,赤芍、川芎凉血活血而退红,夏枯草、密蒙花、黄芩清热祛风。通过临床观察,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96%,且疗程短复发率低。西药治疗有一定疗效但疗程长易复发。本病初发时即服中药且配合西药效果最好。

    ↑上一篇: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盲部学生视力状况的调查分析
    ↓下一篇:银蒲汤雾化治疗病毒性角膜炎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