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眼科学》

    正常视力视疲劳患者的屈光统计分析

    发表时间:2012-03-06  浏览次数:787次

      作者:任雪玲,王文贤  作者单位:运城市中心医院,山西 运城

      【关键词】 正常视力 视疲劳 屈光状态

      视疲劳在眼科门诊中很常见,其发生的机制是多因素且复杂[1],而大部分由屈光因素所引起,为了解正常视力视疲劳患者的屈光状态,笔者将每眼远、近视5.0以上的146例视疲劳患者进行了屈光检查,现将检查结果统计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检查对象 为最近7年来门诊验光患者,年龄16岁~48岁,主诉有头痛、眼胀、眼睛干涩,视物不能持久,甚至发生恶心、呕吐等现象,近距离用眼时尤为严重,但让患者闭目休息片刻或戴用适当凸透镜后,症状即可明显减轻或消失,眼科检查:裸眼远、近视力5.0以上,内外眼均属正常。

      1.2 检查方法 所有受检者均采用复方托吡卡胺眼液散瞳,1次/5 min,共滴4次,然后再闭眼休息20 min,待睫状肌麻痹后在暗室内用带状光检影镜检影,检影距离为1 m,统计时,屈光度以检影屈光度为准,复性散光的屈光度系将球柱镜的屈光度相加而计算,混合散光的屈光度计算以屈光度较高的子午线为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性别分布 男58岁,占39.73%,女88例,占60.27%,男、女之比为1∶1.5,女性明显多于男性。据在调查中得知,大多数女性平时比较好静,少参加室外活动,多喜欢长时间看书或毛线编织等近距离用眼,这可能与视疲劳发生率高有关。

      2.2 年龄分布 年龄16岁~48岁,平均年龄为35.2岁,男女之间无明显差异。在146例中,20岁以下4例占2.74%;20岁~35岁39例占26.71%;31岁~40岁例88例占60.27%;40岁以上15例,占10.27%。由此可见,在正常视力的视疲劳患者中,以31岁~40岁为最多,有文献报道视疲劳在30岁~50岁年龄多见[2]。

      2.3 职业分布 大多数发生视疲劳人员的职业均为视近作业者,其中会计54例,文秘47例,电脑操作者19例,纺织缝纫工作者15例,其他人员11例。

      2.4 正视眼与各类屈光不正发生率 。

      在146例292眼中,屈光不正眼为283眼,占96.92%;正视眼仅为9眼,占3.087%。正视眼与屈光不正眼之比为1∶31。而在屈光不正眼中,以远视(包括单纯远视、单纯远视散光、复性远视散光)最多,计269例,占92.12%;混合散光为14眼,占4.79%;无一例近视(包括单纯近视、单纯近视散光、复性近视散光)。由此可见,在正常视力的视疲劳患者中,绝大多数存在屈光不正,以远视性屈光不正最多。因远视眼无论看远、看近都需要动用调节,当看近物时,要比正视眼动用更多的调节,所用的调节力等于正视眼所需的调节力加上其远视的屈光度,在剩余调节力不足全部调节力的1/3时,调节作用便处于紧张状态,易发生视疲劳。

      2.5 屈光度分析 在远视性屈光不正中,以+1.25D±2.00D为最多,占70.26%;+0.50D以下仅占2.60%;远视屈光度最高为+3.00D;在混合散光中,屈光度均在0.50D~2.00D之间,以屈光度在0.50D~1.00D之间为多,占71.43%,1.25D~2.00D之间占28.57%。在屈光不正283眼中,无一例近视,均为轻度远视和散光,说明轻度远视和散光眼易引起视疲劳症状。因为一个人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只有保留1/3的调节能力,视物才能舒适持久,在轻度远视眼,虽然可以暂时视物清晰,但他使用了调节力的2/3以上,甚至动用全部调节力,所以易引起视疲劳;而高度远视眼即使动用全部调节力,仍不能使视物清晰,故而放弃调节,所以很少引起视疲劳。

      2.6 两眼屈光类型和屈光差数 在146例视疲劳患者,两眼屈光类型相同90例,占61.64%以双眼单纯远视为最多;其次为复性远视散光和单纯远视散光,其他较少;两眼屈光类型不同56例,占38.36%,其中以一眼单纯远视,另一眼复性远视散光为多,其他也较少,两眼屈光类型相同者多于不同者二者之比为1.61∶1;两眼屈光度相等的63例占43.15%;有屈光参差的为83例,占56.85%,两眼屈光度相等和差别在0.5D以内占95.89%,最高差值为1.50D,说明正常视力眼疲劳患者的两眼屈光参差均属于生理性范畴。

      2.7 散光度数和轴 散光度数在0.50D~1.00D之间的有141眼,占89.81%,远视散光中最高散光度为1.50D,混合散光中最高散光度为2.00D,在远视散光和混合散光中,合例散光占57.32%,不合例散光占42.68%,合例与不合例之比为1.34∶1。

      3 小结

      本文对146例正常视疲劳患者进行了屈光检查及临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以31岁~40岁之间年龄的视疲劳患者最多;大多数发生视疲劳人员为视近作业者,以会计、文秘、电脑操作者为多;正视眼占3.08%,屈光不正眼占96.91%。而在屈光不正眼中,远视性屈光不正占92.12%,混合散光占4.79%,无一例近视性屈光不正;远视性屈光不正,大多数(70.26%)在+1.25±2.00之间,最高为+3.00D,混合散光皆在2.00D以内;两眼屈光类型相同者多于不同者,二者之比为1.61∶1,两眼屈光度相等占43.15%,有屈光参差的56.85%,两眼屈光度相等和差别在0.5D以内占95.89%;远视散光中,散光最高为1.50D;混合散光中,散光度最高为2.00D,在散光中合例与不合例之比为1.34∶1。

      【参考文献】

      [1] 徐广弟.眼科屈光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8,239250.

      [2] 尹忠贵,汪芳润,金复春.视疲劳503例的观察研究[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1,23(3):281282.

    ↑上一篇:角膜金属异物518例治疗体 会
    ↓下一篇:贝复舒眼液治疗角膜病65例临床体会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