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麻醉学》

    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复合麻醉42 例

    发表时间:2010-05-07  浏览次数:598次

      作者:付纲, 聂 泉, 肖剑波 作者单位:(贵州省武警医院 麻醉科, 贵州 贵阳 550005)

      【关键词】 气管异物; 儿童; 麻醉

      小儿气管异物病情危急,患者气道应激性升高及不同程度的吸气性呼吸困难,异物取出手术中多有不同程度的气道痉挛、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1],因此,全身麻醉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2005-2008年,应用七氟烷联合丙泊酚-芬太尼和γ-羟丁酸钠联合氯胺酮静脉麻醉两种方式取出气管异物,总结其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气管异物患儿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0.8~3岁,体重8~14 kg。分为七氟烷联合丙泊酚-芬太尼麻醉组(A组,n=23)和γ羟丁酸钠联合氯胺酮麻醉组(B组,n=19),两组患儿年龄及体重无差异。异物种类:花生米22例,瓜籽9例,笔帽3例,其它8例,异物均位于支气管内。

      1.2 麻醉方法 患儿均于术前30 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02 mg/kg。进入手术室后,A组用面罩法吸入5%七氟烷-氧气4 L/min,行快速诱导麻醉,建立静脉通道,保持自主呼吸,静脉缓注芬太尼1 μg/kg,丙泊酚1 mg/kg,术中靠丙泊酚30~60 μg/kg维持;B组氯胺酮4~6 mg/kg肌肉注射,观察3~5 min待患儿入睡后建立静脉通路,经静脉缓推γ-羟丁酸钠80 mg/kg,术中视患儿反应追加氯胺酮1 mg/kg维持麻醉。两组均咽喉镜暴露声门,以2%利多卡因进行咽喉、声门、气管内表面麻醉。术中脉搏氧分压(SPO2)<90%持续20 s或屏气持续20 s时,应暂停手术操作,用T形管经刚性支气管镜侧孔辅助或控制通气。术毕时用地塞米松3~5 mg静脉注射,防止喉头水肿,直至潮气量正常、呼吸平稳,患儿清醒并啼哭后护送至病房。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屏气、喉痉挛、呼吸暂停次数及下镜次数,记录术者对于麻醉的满意程度。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配对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置镜满意度 A组满意度为86%(20/23),B组满意度为63%(1219),P<0.05。呼吸、循环变化见表1。 

      2.2 麻醉及苏醒时间 两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A组苏醒时间(40.2±8.3)min,与B组(106.6±23)min相比,P<0.01。

      2.3 并发症 术中置镜后A组屏气发生1例(5%),低于B组(7例,40%),P<0.01,A组呛咳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B组主支气管置镜后有3例发生喉痉挛,A组未发生。苏醒期恶心、呕吐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未发现患儿有精神症状,苏醒后无再嗜睡、舌后坠及呼吸抑制现象,而B组有3例舌后坠。

      3 讨论

      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首先要保证患儿术中稳定的血氧饱和度,抑制咽喉及气管对置入支气管镜的不良反应,同时要维持适宜的麻醉深度。麻醉深度不足可以导致患儿在术中挣扎、呛咳或气管痉挛,加重呼吸和循环功能紊乱;麻醉过深,则对呼吸和循环功能产生严重抑制,甚至发生呼吸或心跳 表1 两组患儿术中MAP、HR、SPO2变化(x ±s)Tab.1 Content changes of MAP, HR, SPO2 in two groups of children during operation观察时间骤停。因此,探索良好、适度的麻醉方式,对减少气管异物的死亡率大有裨益。 氯胺酮复合大剂量的羟丁酸钠是传统的小儿手术麻醉方法,因其良好的镇痛效果在手术中广泛应用。但是氯胺酮麻醉后精神副作用较多见,发生率为5%~35%,其发生率与年龄(16岁以下<10%,16岁以上为24%~34%)、性别(女性>男性)、使用剂量以及有无复合其他麻醉药物有关[2],且升压效应较明显,剂量稍大时,有抑制呼吸的可能。这是氯胺酮在患儿苏醒近期和术后远期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应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 本组手术以七氟烷为主的复合麻醉,在手术中血氧饱和度稳定,术者对麻醉的满意程度高,与氯胺酮复合大剂量的羟丁酸钠麻醉方式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苏醒时间缩短,术后不良反应小。七氟烷是一种血气分配系数为0.63的气体麻醉药,诱导迅速,无恶味,麻醉深度易于调控,特别是对小儿手术麻醉上有其独特优点[3]。由于七氟烷血气分配系数低,与传统的氯胺酮为主导的静脉复合麻醉比较,患儿苏醒速度快,并且对气道刺激性小,吸入诱导平稳,是小儿较为理想的麻醉诱导药物之一[4]。国内学者也发现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安全有效,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具有起效快,复睡率低,苏醒快,恶心呕吐率低,安全等优点[5,6]。在气管异物麻醉中,七氟烷复合麻醉正是具有上述优点,获得了临床麻醉医师的重视,不仅是在气管异物麻醉中,而且在其他类型的手术中被广泛使用[7,8]。但是七氟烷价格昂贵,在贵州经济落后的地区,临床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上一篇:胸主动脉瘤急诊手术体外循环4例报告
    ↓下一篇:七氟烷吸入并喉罩气道管理在小儿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