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麻醉学》

    胸主动脉瘤急诊手术体外循环4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0-05-07  浏览次数:599次

      作者:宋涛, 付 冰, 刘艳秋, 杨天虎 作者单位:(贵阳医学院附院 麻醉科, 贵州 贵阳 550004)

      【关键词】 主动脉瘤,胸; 体外循环; 胸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胸主动脉瘤患者病情危急,预后差,如发生动脉瘤体的破裂,则死亡率极高。近年来,随着对胸主动脉瘤认识的提高和诊断方法的进步,体外循环转流及手术的不断完善,胸主动脉瘤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2005年11月~2007年4月收治了4例急诊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在体外循环下急诊行主动脉置换手术,手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男,60岁,因“突发胸背部疼痛2 d”入院,入院时无心前区疼痛、心悸等。CT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Stanford A型)。患者有高血压病史8+年,并不规律降压治疗。完善术前准备后,急诊体外循环下行“升主动脉置换术”。采用右侧股动脉插管-右心房腔房管插管,体外循环。术中见主动脉发蓝增粗,直径约5~6 cm,根部未扪及震颤,即行人工血管置换术。转流90 min,主动脉阻断52 min,转流中尿量100 ml,,开放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顺利停机,术后24 d痊愈出院。

      例2,男,56岁,因“摔伤致意识障碍6 h急诊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病史。入院检查:昏迷,心率110次/min,血压75/40 mmHg,颈静脉明显怒张,院外CT示升主动脉破裂,拟急诊在体外循环下行“升主动脉置换术”。先采用股动脉-静脉插管行体外转流,切开心包后再行右心房插腔房管与股动脉继续转流。术中见心包内有血凝块约150 g,不凝血约100 ml。升主动脉瘤体由主动脉根部至无名动脉,直径约6 cm,近根部一小破口,少量流血,遂行升主动脉置换,转流132 min,主动脉阻断78 min,开放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顺利停机。转流中尿量650 ml,术后一直昏迷,呈植物状态。于术后第12天抢救无效死亡。

      例3,女,47岁,因“胸痛5 d入院,无高血压病史,神清合作,一般情况可,心率120次/min,血压95/80 mmHg。心脏B超及CT示胸主动脉瘤,急诊拟行“升主动脉置换术”。 采用股动脉插管,右心房插腔房管下体外转流。术中见:升主动脉呈瘤样扩张,最粗处直径4 cm,主动脉根部未扪及震颤,破口位于右冠瓣与无冠瓣交界上约1 cm处,行人工血管置换术,开放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因吻合口漏血,修补困难,故再次阻断升主动脉将鼻温降至25.6 ℃,肛温降至22.9 ℃时停循环11 min,以便彻底修补压迫止血,手术顺利。共经体外转流354 min,3次阻断主动脉共163 min,其中停循环11 min,开放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顺利停机,转流中尿量2 200 ml,术后第2天拔除气管导管,无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21 d痊愈出院。

      例4,女,50岁,因“咳嗽、气促1周入院,有高血压史,自服药物治疗,控制不佳,CT示胸主动脉瘤,拟行“升主动脉置换术”。采用主动脉插管,右心房插腔房管后开始体外转流,术中见升主动脉内膜破裂约3 cm,行升主动脉置换术,在鼻温降至28.8 ℃,肛温降至24.2 ℃时停循环12 min,行远端吻合口吻合,经转流135 min,主动脉阻断55 min,停循环12 min,转流中尿量700 ml,开放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后转为室颤,以10W/s电除颤2次,心律恢复为窦性心律。术后昏迷,神经内科会诊考虑缺血缺氧性脑病,予抗炎、静脉营养及催醒等,对症支持治疗后于术后第15天停呼吸机,术后32 f痊愈出院。

      4例患者均使用德国JUSTRAHL-2型人工心肺机,国产膜式氧合器及动脉微栓过滤器等装置。采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地塞米松、20%甘露醇、肝素、必要时加入红细胞混悬液和血浆等预充,维持红细胞压积20%~25%,晶体液与胶体液比例为0.5~0.25,心肌保护液采用4∶1冷血停搏液顺行间断灌注。术中监测灌注压、泵压、鼻咽温、肛温、红细胞压积、动脉血气等,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酸碱平衡及电解质失衡。

      2 讨论

      胸主动脉瘤可根据病理形态分为囊性动脉瘤、梭形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夹层主动脉瘤往往发病急骤,预后凶险。对于已确诊的夹层主动脉瘤,如一旦出现左心功能衰竭表现,内科治疗无效时,高度怀疑有破裂倾向者应急诊手术。本组4例均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在体外循环下急诊行升主动脉置换手术。病变未累及主动脉弓的手术常不采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技术,而是通过股动脉插动脉管与右房插腔房管后,采用常规中低温体外循环。病例1手术顺利,术后无明显神经系统并发症,痊愈出院;病例2患者因病程过长,入院时已深昏迷,虽停机顺利,仍于术后第12天死亡;病例3患者血管吻合口渗血,几次修补未能成功止血,采用了DHCA技术,鼻咽温及肛温分别降至25.6 ℃和22.9 ℃时,停循环11 min;病例4也在鼻咽温28.8℃ ,肛温24.2 ℃时停循环12 min.术后2例患者均顺利停机。病例4术后虽昏迷5 d,但在对症和支持治疗后痊愈出院。

      DHCA于1959年首次应用于心脏直视手术,现已广泛用于复杂先心病矫治、成人大血管手术、复杂颅内动脉瘤夹闭及器官移植手术中[1]。DHCA用于主动脉置换术时,可以使术野清晰,为手术操作提供便利,而且操作方法简单,不需专用设备,只要把停循环时的鼻咽温控制在10~20 ℃即可[2]。但DHCA后会造成重要脏器功能损害,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所以脑保护是DHCA的关键[3]。低温代谢可抑制脑耗氧量,使以ATP为代表的高能磷酸键能保持在较高水平,从而取得脑缺血耐受时间。脑是全身对缺氧最敏感的器官,常温下仅能耐受3~4 min停循环,大量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鼻咽温降到15 ℃,直肠温降到20 ℃时,停循环1 h是安全的。一般认为鼻、咽温度分别为28 ℃、26 ℃、22 ℃、19 ℃时,停循环安全时限分别为20 min、30 min、45 min和60 min[4]。本组中的2例鼻咽温度分别为降至25.6 ℃与28.8 ℃,停循环时间分别为11 min、12 min,均未超出上述安全时限。虽然未经特殊脑保护措施,但术后无明显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也证实短时间内DHCA是安全的。如手术复杂,需较长时间的停循环,则必须采取必要的脑保护措施。DHCA复合上腔静脉逆行灌注能有效地延长DHCA脑缺血缺氧的安全时限,能提供平均20%的氧含量,在深低温情况下,基本能满足脑代谢的需要[5]。选择性顺行脑灌注(ASCP)是最早用于弓部胸主动脉瘤的手术方法,临床实践证实,单测腋动脉灌注可以达到与双侧腋动脉灌注或常规的ASCP相同的临床效果[6]。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情危急,急诊手术是挽救患者生命最重要的方法,手术可以极大地提高临床生存率。病变未累及主动脉弓的手术可不采用DHCA技术,但在手术中出现吻合口渗血的情况下,行短时间的DHCA技术可节约手术时间和减少手术操作风险,达到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松青,熬虎山,薛庆华,等.主动脉弓手术的麻醉体外循环处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12):52-53.

      [2]Rokkas CK,Kouchoukos NT. Profound hypothermia for spinal cord protection in operations on the descending thoracic and thoracoabdominal aorta[J].Semin Thorac Cardiovasc Surg, 1998(10):57-60.

      [3]Crawford ES,Svensson LG,Coselli JS,et al . Surgical treatmentof aneurysm and / or dissection of the ascending aorta,and transverse aortic arch:factors influencing survival in 717 patients[J].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1989(98):659 - 674.

      [4]SvenssonLG,Crawford ES,HessKR,et al. Deep hypothermia with circulatory arrest. Determinants of stroke and earl mortality in 656 patiens[J].Thorac Cardiovasc surg,1993(106):1931.

      [5]Okita Y,Minatoya K,Tagusari O,et al . Prospective Comparative Study of Brain Protection in Total Aortic Arch Replacement: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 With Retrograde Cerebral Perfusion or Selective Antegrade Cerebral Perfusion[J]. Ann Thora Surg ,2001(72):72-79.

      [6]Bartolomeo RD,Pacini D,Eusanio MD,et al . Antegrade selective cerebral perfusion during operations on the thoracic aorta:our experience[J]. Ann Thorac Surg,2000(70):10-16.

    ↑上一篇:静脉麻醉用于食道支气管瘘手术1例
    ↓下一篇: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复合麻醉42 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