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麻醉学》

    氟比洛酚酯超前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0-05-13  浏览次数:599次

      作者:徐宏明 杨海军 应江明 斯小龙 作者单位:311300 浙江省临安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关键字:氟比洛酚酯超前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是目前广泛开展的手术方式,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但仍存在术后切口疼痛和不良反应。氟比洛酚酯作为一种新型非甾体类静脉注射靶向镇痛药,具有作用持久、疗效明确的优点,本研究旨在观察其超前镇痛对LC术后疼痛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2至6月,本院择期LC术67例,其中男32例,女35例,年龄35~65岁,ASAⅠ~Ⅱ级,均无药物依赖、精神疾病、癫痫和严重变态反应,无心肺肝肾功能不良。采用全麻,术前给咪唑安定0.07mg/kg、阿托品0.5mg(或东莨菪碱0.3mg)。

      1.2 方法

      患者入手术室后,开放上肢静脉。麻醉诱导前均快速静脉补入乳酸林格氏液10ml/kg。麻醉诱导:依次静脉给咪唑安定0.05 mg/kg、丙泊酚2mg/kg、芬太尼5μg/kg、维库溴铵0.1mg/kg。面罩给氧去氮气管插管后以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维库溴铵维持肌松。CO2气腹腹内压控制在13cmH2O(1cmH2O=0.098kPa)以下,流速为10L/min。术毕用昂丹司琼4mg静注以减少恶心呕吐反应。随机分为两组,A组(35例)为实验组(氟比洛酚酯超前镇痛组),在气管插管、消毒铺巾时,0.8~1mg/kg 氟比洛酚酯缓慢静脉推注;B组(32例)为对照组,在铺巾消毒时推注生理盐水5ml。

      1.3 观察指标

      记录手术结束至清醒时间;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于术后6、12、24、48h评估疼痛程度;术后6h抽取静脉血,测定血糖和血皮质醇含量;记录恶心呕吐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1.1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对照组中3例术后疼痛难忍而使用吗啡,退出研究,最后未作统计。

      2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手术后清醒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见表1;术后疼痛比较见表2;术后6h血糖、血皮质醇含量比较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略)表2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疼痛VAS 比较(略)注:与B组比较,P<0.05,P<0.01表3 两组患者术后6h血糖、血皮质醇含量比较(略)注:与B组比较,P<0.01

      3 讨论

      LC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相对减轻,但仍有许多患者疼痛不能忍受,需要使用镇痛剂的比例达73%[1]。随着手术麻醉技术的不断改进,术后使用镇痛剂的比例正逐渐下降,超前镇痛是在伤害性刺激作用于肌体之前采取的措施,防止中枢敏化,以减少或消除伤害引起的疼痛。非甾体类镇痛药有一定的超前镇痛作用,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已运用于胸腔镜手术,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

      氟比洛酚酯属于非甾体类镇痛药,由脂微球和其所包裹的氟比洛酚组成。脂微球是一种由脂肪油为软基质并被磷脂膜包封的微粒体分散系,外膜为卵磷脂,内层为软基质油,其中包裹脂溶性药物。氟比洛酚酯静脉给药后,脂微球与血浆蛋白结合,微球中的大部分药物向血中移行,被前列腺素(PG)的合成细胞摄取,抑制了PG的生物合成,从而达到止痛作用。

      健康受试者静脉注射氟比洛酚酯5ml(50mg)后5~10min,血药浓度即达峰值,给药量10~80mg时,血药浓度呈线性,药物消除半衰期为5.8h[3]。有研究显示,脊髓水平NSAIPS诱发的PG合成抑制作用还对疼痛刺激的中枢反应具有调节作用,术前使用双氯芬酸(50mg)或酮洛芬(30mg),均可以明显减轻腹腔镜术后24h内疼痛及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的用量[4],本观察结果与文献一致。LC术后疼痛早期主要是切口和内脏的疼痛,而肩背部疼痛早期比较轻微,术后24h后才加重,持续2~3d后逐渐消失[5],本观察结果也显示第48h有较高的疼痛发生率,主要是腰背痛。两组之间腰背痛差异无显著性,可能与单次静脉给予氟比洛酚酯药物持续时间欠长有关,可在患者有需求时再次给予镇痛药物。

      LC术虽创伤小,但仍存在术中术后的应激反应。本观察结果表明,使用氟比洛酚酯的实验组患者术后血皮质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表明氟比洛酚酯对术后机体应激反应有一定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1 Ure MB,Troidl H,Spangeberger W,et al. Pain after laparoscopic cholecytectomy. Intens and localization of pain and analysis of predicators in preoperative symptoms and intraoperative events.Surg Endosc,1994,8:90~96.

      2 黄秀芳,高元兴,金建国. 氯诺昔康用于胸腔镜手术病人超前镇痛的临床观察. 浙江临床医学,2006,8(4):409.

      3 段砺瑕,李晓玲. 氟比洛酚酯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中国新药杂志,2004,13(9):851~852.

      4 Paul F,White-Phd MD.非阿片类镇痛技术在术后疼痛治疗中地位的转变.麻醉与镇痛,2006,2(3):84.

      5 鲍恩武.腹腔镜胆囊切除后肩部疼痛的原因及防治.肝胆外科杂志,2003,11(5):398~399.

    ↑上一篇:低位硬膜外穿破硬脊膜后改连续脊麻6例
    ↓下一篇:静脉麻醉用于食道支气管瘘手术1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