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麻醉学》

    0.37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0-05-25  浏览次数:661次

      作者:曾宇,莫坚 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白石正骨医院麻醉科,广东江门 529000;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广东湛江 524001

      【摘要】目的 观察0.37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 I~Ⅱ级拟行上肢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左旋布比卡因组(LB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两组,每组各20例,分别用30 mL的0.375%左旋布比卡因和0.375%布比卡因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麻醉效果优良率以及麻醉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 LB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完全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3.08±0.30)、(12.01±2.7)、(20.35±3.75) min,而B组则分别为(3.08±0.35)、(12.00±3.10)、(20.85±4.25) 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B组的上肢感觉恢复时间为(8.91±1.12) h,明显长于B组的(8.14±1.26) h (P<0.05)。结论 0.37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与0.375%布比卡因的麻醉起效时间相似,但0.375%的左旋布比卡因术后的镇痛时间较长。

      【关键词】 左旋布比卡因 布比卡因 麻醉 臂丛神经阻滞

      布比卡因(BUP)是一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广泛用于临床麻醉,但其具有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毒性,误注入静脉有致死的危险[1]。有关研究表明其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毒性主要在右旋镜像体,左旋布比卡因(LBUP)是布比卡因(BUP)的左旋镜像体纯提取物,中枢神经毒性及心脏毒性比布比卡因低,应用于临床麻醉及术后镇痛较布比卡因更为优越[2-3]。本研究观察了0.37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及安全性,并与0.375%布比卡因进行了比较,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ASA(美国麻醉医师学会)Ⅰ或Ⅱ级拟行上肢手术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18~62岁,体质量43~72 kg。术前检查均无严重的呼吸、循环系统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无局麻药物过敏及臂丛神经阻滞禁忌证。随机分为左旋布比卡因组(LB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病种及手术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略)

      1.2 麻醉方法

      术前30 min肌内注射阿托品0.5 mg、咪唑安定0.1 mL/kg。入室后取平卧位接心电监护仪及及开放静脉。以沿肌间沟向下,约锁骨上3 cm处为穿刺点[4],针头与皮肤垂直进针,进针约2 cm时,有明显的突破感或异感者,回抽无血,注入30 mL药量。两组麻醉药均不加肾上腺素。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1)心率、血压、脉搏、呼吸频率。(2)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时间:从注药完毕开始计时,采用针刺法测定患者感觉阻滞情况。患者诉刺痛减轻时为感觉阻滞起效时间(T1),完全无痛时为感觉阻滞完全起效时间(T2);阻滞后嘱患者以肩关节为轴外展上臂,以肘关节为轴屈曲前臂.当活动费力时为运动阻滞起效时间(T3);当患者上肢感觉恢复如初时为恢复时间(T4)。(3)阻滞满意度。阻滞满意度标准为:优,对术中刺激均无痛感手术顺利完成;良,切皮不痛,术中操作有不适感,须加辅助药物以完成手术;差,切皮即痛,辅助用药也不能完成手术,须改用其他麻醉方法。(4)神经阻滞后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有序分类资料用秩和检验,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时间

      LB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T1)稍短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感觉阻滞完全起效时间(T2)、运动阻滞起效时间(T3)无统计学意义(P>0.05)。LB组的感觉阻滞恢复时间(T4)长于B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臂丛神经阻滞时间和恢复时间比较 (略)

      与LB组比较:*P<0.05;其余P>0.05。

      2.2 阻滞满意度

      左旋布比卡因组有2例需要辅助小剂量镇痛药,布比卡因组有3例需要辅助小剂量镇痛药才能完成手术,两组都无追加神经阻滞或更改麻醉方法才能完成手术的病例,阻滞满意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臂丛神经阻滞满意度比较 (略)

      两组比较Hc=0.351, P>0.05。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麻醉期间及麻醉后,血压维持在100/65~130/80 mmHg、脉搏维持在70~90次/min、呼吸18~23次/min。两组均无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3 讨论

      临床使用的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布比卡因是左旋体和右旋体等量混合的消旋体,其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毒性主要来源于右旋体,一旦发生,难以逆转。局麻药中毒是臂丛神经阻滞的并发症之一。左旋布比卡因是布比卡因的左旋体,临床研究显示左旋布比卡因的直接和间接心血管系统的毒性及神经系统的毒性显著弱于布比卡因[5],因而具有较好的临床安全性。

      动物试验证明布比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具有相同的神经阻滞潜能,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和消退时间相似[6]。本研究也显示两组的阻滞完全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完全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75% 左旋布比卡因组和0.375% 布比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其作用强度有轻微区别,但是从临床麻醉的角度考虑,这两者作用类似,两种药物阻滞的成功率没有差别,说明这个浓度和剂量的两种药物都能提供较完善的、满足手术要求的阻滞。

      Priotta等[7]报道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可引起自限性抽搐。本文观察到以左旋布比卡因麻醉的患者未发生神经系统和心血管毒性现象,提示神经系统和心脏毒性较小,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是安全、有效的,但需要更大样本的观察,以确定左旋布比卡因在提高患者安全性方面的价值。

      本研究应用0.375%左旋布比卡因与0.375%布比卡因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均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在阻滞后感觉恢复时间上左旋布比卡因较布比卡因长,显示左旋布比卡因的镇痛时间长于布比卡因,有利于术后镇痛,此主要与左旋布比卡因在体内消除慢且游离血药浓度低有关。

      【参考文献】

      [l] 沙林.李剐神经导航系统概况及其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徽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4,9(12):569572.

      [2] Mznchanda S C, Krishnaswami S. Combination treatment with trimetazidine and dialtiazem in stable angina pectoris[J]. Heart, 1977,78(4):353357.

      [3] Szwed H, Sadowski Z, Pacocki R, et al. The antischemic effects and tolerability of trimetazidine in coronary diabetic patients:a substudy from TRIMPOL1 [J]. Caediovasc Drugs Ther, 1999, 13(3):217222.

      [4]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57.

      [5] 吕安旗.左旋布比卡因的药理学[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2000,21(1):26.

      [6] Cheng C R,Su T H,Hung Y C,et a1. A comparative studv of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0.5% levobupivacine and 0.5% bupivacine of repidural anesthesia in subuects undergoing elective caesarean section[J].Acta anaesthesiologica Sinica, 2002, 40(1):1320.

      [7] Pirotta D,Sprigge J. Convulsions following axillary brachial plexus blockade with levobupivacaine[J]. Anaesthesia,2002, 57(12):1187l189.

    ↑上一篇:人脑脊液中利多卡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下一篇:单次腰麻单次硬膜外术后镇痛用于剖宫产麻醉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