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麻醉学》

    七氟醚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骨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0-07-06  浏览次数:514次

      作者:安群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六灶医院麻醉科, 东台224244)

      【摘要】 目的:观察七氟醚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骨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8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七氟醚+臂丛神经阻滞)和对照组(氯胺酮)各40例。观察诱导时间患儿术中肢动、心率、术后呕吐情况。结果:手术前后观察组心率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明显增快(P<0.05);麻醉诱导观察组78.0±20.5 s,对照组142.2±28.5 s;苏醒时间观察组为3.0±1.1 min,对照组23.2±13.3 min;术后恶心呕吐观察组1例,对照组12例;术中躁动观察组无,对照组14例。结论:七氟醚+臂丛麻醉是患儿上肢骨科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

      【关键词】 骨科手术;患儿;七氟醚;臂丛麻醉;氯胺酮

      [中图分类号] R61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0-2057(2009)03-0219-02小儿骨科手术常需全身麻醉,以往氯胺酮在小儿手术中应用普遍,但需静注或肌注,小儿不配合且无肌松作用,术后呕吐发生率高,苏醒较晚,有暂时性心血管兴奋作用等缺点。七氟醚作为一种新型吸入性麻醉药物,安全性高,麻醉诱导时间及苏醒时间均较短,且不增加呼吸道分泌,不影响心率、心律等血流动力学指征,较为安全可靠。本文将我院于2005年7月~2008年7月七氟醚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骨科手术的麻醉效果与传统的氯胺酮静脉麻醉效果作比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行上肢骨科手术患儿80例,男54 例,女26例;年龄3~10岁,平均7.2岁;体重11.8~32.5 kg,平均20.8 kg。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组,ASAⅠ~Ⅱ级。观察组40例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3~5岁13例,6~10岁27例;体重11.8~33.1 kg,平均20.00±3.00 kg。对照组40例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3~5岁15例,6~10岁25例;体重11.7~32.5 kg,平均19.20±3.50 kg,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均无发热、哮喘、咳嗽等病史。

      1.2 麻醉方法 两组患儿术前禁食6~8 h,禁饮4~6 h。术前0.5 h肌注阿托品0.02 mg/kg,苯巴比妥钠1.6 mg/kg。患儿入室后监测血压、心电图、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观察组采用与患儿对话的同时吸入6%七氟醚,同时进行臂丛神经阻滞(0.8%利多卡因13~25 ml),术中七氟醚的浓度为2.5%~5%维持。对照组患儿先肌注氯胺酮4~6 mg/kg,患儿入水后开放静脉,静注咪达唑仑0.1 mg/kg、氯胺酮1~2 mg/kg,患儿入睡后根据疼痛反射情况及手术刺激强度间断静注氯胺酮1~2 mg/kg维持麻醉。

      1.3 观察指标 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清醒时间(睁眼)及术后恶心、呕吐、躁动等不良反应。术后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密切观察呼吸情况,维持呼吸道通畅,血氧饱和度在97%以上。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成组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儿围手术期及术中监测值比较见表1。

      3 讨 论

      满意的小儿麻醉需要麻醉效果确切、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无并发症,尽量避免影响患儿的心理和行为活动等要求。氯胺酮、咪达唑仑合用是经典和常用的小儿麻醉方法。但需肌注或开放静脉,常因患儿不配合哭闹给患儿及其家属带来心理伤害,而且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高(33%~44%)[1-2],有心血管兴奋及术后精神兴奋症状等副作用,使心率增速,血压增高,易使脑血流量增加,耗氧上升,唾液及呼吸道分泌物增加,且可引起呼吸抑制,使肌张力增强,增加骨科手术的难度。恢复期的兴奋可能给患儿带来如自拔静脉输液管等后果。

      七氟醚的理化性质稳定,血气分配系数小,仅为0.63,吸入气最低有效浓度平均2.0%。用于小儿吸入麻醉诱导快速,气道刺激小,心血管抑制轻,常用浓度不使心率增快,不增加心律失常发生率,由于其芳香味增加了患儿的好奇心,患儿更易于接受,减轻患儿的心理创伤,更适合小儿麻醉诱导。七氟醚还可通过降低血浆IL-6水平,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来对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3-4]。麻醉满意,苏醒迅速,安全可控。从本文结果可见,七氟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能有效减少手术的应激,麻醉诱导平稳、手术过程平稳,麻醉后苏醒迅速,不良反应少[5],术后躁动和呕吐可安全有效的用于小儿骨科手术,明显优于以往的氯胺酮麻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俊. 新编麻醉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293-294.

      [2] 陆银珍. 氯胺酮用于小儿麻醉并发症处理体会[J]. 南通医学院学报,1994,14(3):307-309.

      [3] 俞卫锋. 麻醉与复苏新论[M].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1:555-558.

      [4] 冯晶. 七氟醚手术终末期低流量吸入的临床观察[J]. 交通医学,2000,14(2):170-170.

      [5] Veyckemans F. Excitation phenomena during sevoflurane anaesthesia in children[J]. Curr Opin Anaesthesiol,2001,14(3):339-343.

    ↑上一篇:氟哌啶醇引起不随意运动7例分析
    ↓下一篇:800例术后皮下镇痛临床报告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