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麻醉学》

    中心静脉导管的较长期留置和保护方法

    发表时间:2010-09-03  浏览次数:551次

      作者:程红梅 刘新春 作者单位:(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手术科,内蒙古包头 014010)

      【摘要】 目的:旨在研究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及在放置导管过程中对导管的保护。方法:87例需要长期作静脉营养治疗及肾功能衰竭需血液透析的患者,选左锁骨下穿刺锁骨静脉插管成功后,导管经皮下隧道由胸壁引出,并在皮下作导管固定。结果:87例穿刺成功率98.6%;并发症有局部血肿及少量空气引起的气栓;导管保留时间21~ 330d,平均68d,病例中有确切感染者1例;当营养液沉积阻塞导管时可用0.5mmol/L氢氧化钠注入导管使导管再通,当血液回流略有阻塞时可用肝素液溶化再通。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经左锁骨下穿刺最为合适,皮下隧道可预防感染,氢氧化钠溶液及肝素液可使阻塞的导管再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胃肠外营养;血液透析;感染控制

      中心静脉置入导管(CVP)目前已被临床广泛采用,可用作中心静脉压监测、输血补液、血液透析等各种治疗用药及肠外营养的通路。中心静脉的导管较长时间留置与保护是随之而逐步完善起来的一种新方法,也是确保临床实施这一方法首先必须解决的一项技术。本文报道我院近4年来87例中心静脉导管较长期留置和保护的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病例87例,其中男48例,女39例,年龄16~76岁;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病人37例,静脉高营养病人50例。置管方法: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局麻。在锁骨下缘内、中1/3交点进针,紧贴锁骨,指向同侧胸锁关节上缘,与胸壁形成的角度不大于15°~30°。在抽得暗红色血液后缓注生理盐水5mL,插入导引钢丝,拔除穿刺针;以引导钢丝为中心点,作0.5cm皮肤纵切口直达皮下;用扩开器由皮肤切口经皮下推进,从前胸壁下方穿出皮肤,皮下行程4~5cm,从此出口将导管送入到达导引钢丝处,将导管套在导引钢丝上一直送入锁骨下静脉内。导管入左锁骨下静脉长度12~15cm;保持导管埋藏皮下无扭曲、回血畅通、注液无阻力。缝合切口,固定末端导管并用肝素帽封闭,导管皮肤出口处盖无菌敷料,定期更换。如果左锁骨下穿刺失败,可改用其它径路穿刺置管。

      2结果

      本组87例经锁骨下穿刺并皮下隧道包埋仅1例失败,成功率98.8%。3例发生局部血肿,经压迫止血后缓解;1例发生轻度气胸,表现为咳嗽、胸闷,未经处理,3d后自行消失。导管保留时间长短不一,最短21d,最长保留330d,平均保留时间68d,1例因有确切感染而放置49d后拔管。

      3 讨论

      长期静脉营养疗程中,最常见的难题是导管的渐进性堵塞[1]。我们每隔1个月向导管内注入0.5mol/L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0.5~0.75mL,保留1~2h,回抽见棕色或黄色混悬液流出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可避免导管阻塞而使之通畅。如导管内有少量回血可用2mL 0.9%生理盐水溶25u肝素注入导管,可避免发生阻塞[2]。经过多年的实际操作及观察,中心静脉穿刺的途径无论是锁骨上途径还是颈内静脉途径都不及左锁骨下静脉途径穿刺并作皮下隧道恰当。此法有如下优点:(1)经皮下隧道导管出口于胸前壁,不仅护理方便、不易感染,且病人活动不受限;(2)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易循血管行走方向达上腔静脉右房开口处。遇颈胸部外伤、感染、瘢痕及多次穿刺颈部中心静脉的特殊病人,可选股静脉穿刺置管,导管经皮下隧道由下腹部引出也可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导管堵塞是长期应用静脉导管病人又一重要问题,引起导管堵塞的原因为血块、纤维血栓和药物沉积。血块堵塞可用1~2mg/mL肝素液封管预防,纤维血块形成可试用链激酶或尿激酶5 000u/mL封管。综上所述,我们对需长期留置导管的病人在预防和处理导管阻塞、导管感染方面因采取了以上的措施,效果良好,可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小平,仓静,蒋豪.548例中心静脉营养导管留置与维护[J].中华麻醉学杂志,1994,19(4):221-223.

      [2] 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19.

    ↑上一篇:正反特伦德伦伯格卧位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
    ↓下一篇:肌间沟两点臂丛阻滞的临床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