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麻醉学》

    罗哌卡因用于儿童骶管阻滞的最低有效镇痛浓度的观察

    发表时间:2011-03-03  浏览次数:559次

      作者:孙家韬, 纪孝良 作者单位:佳木斯市中心医院麻醉科,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关键词】 骶管阻滞;儿童;最低镇痛有效浓度;罗哌卡因

      罗哌卡因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新型长效局部麻醉药,在患儿骶管阻滞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选择合适的罗哌卡因浓度是患儿骶管阻滞成功和安全使用的前提。目前,患儿骶管阻滞使用的罗哌卡因的浓度报道不一,波动范围较大,从0.1%至0.5%均有使用[1~3]。因此,寻找可靠的临床定量指标来确定罗哌卡因的使用浓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不同年龄段儿童骶管阻滞时能否使用不同浓度的局部麻醉药,尚未得到临床证实[4]。本研究用Dixon’s Up-and-down法,以局部麻醉药最低有效镇痛浓度(Minimum Local Analgesia Concentration,MLAC)为指标,观察学龄和学龄前儿童骶管阻滞用于尿道下裂修复手术镇痛时罗哌卡因的最低有效浓度(MLAC),并比较年龄对该指标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患儿骶管阻滞时选择合适的罗哌卡因浓度提供科学的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选择了51例,年龄1~12岁,ASAⅠ级,拟行择期尿道下裂修复术的患儿。其中年龄<6岁的患儿为学龄前组,≥6岁的患儿为学龄组。骶尾部皮肤感染、手术前1周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凝血机制异常、神经肌肉疾病或最近1个月内使用镇静镇痛药物史的患儿除外。

      1.2 方法

      所有手术均在全身麻醉联合骶管阻滞下完成。手术前常规肌注咪达唑仑 0.1mg/kg,阿托品0.01mg/kg。入室后用Jackson-Rees通气环路面罩吸入60% N2O-O2-安氟烷进行麻醉诱导,建立静脉通道后,静脉输注乳酸林格液5~10mL/kg·h。气管插管前静脉给予丙泊酚2mg/kg,琥珀胆碱1mg/kg,气管表面喷雾2%利多卡因1mg/kg(以提高患儿对气管导管的耐受性)。手术中采用常规无创监测:心电图(ECG),无创血压(NIBP),呼气末安氟烷浓度(ET-安氟烷)、二氧化碳分压(ET-CO2),腋窝体温(T)。手术中患儿应用Jackson-Rees通气环路维持自主呼吸,必要时行辅助通气,维持呼气末CO2浓度在35~50mmHg。在完成骶管阻滞效果的判断后,吸入60% N2O-O2-安氟烷维持麻醉,手术后根据需要再次骶管给予0.2%罗哌卡因0.5mL/kg。

      1.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0.0统计软件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中位数(范围)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U非参数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在学龄前组患儿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的最低有效浓度为0.105%(95%CI,0.086%~0.123%)。95%有效浓度为0.134%(95%CI,0.118%~0.241%)。在学龄组患儿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的最低有效浓度为0.158%(95%CI 0.141%~0.175%)。95%有效浓度为0.191%(95%CI,0.175%~0.281%)。学龄组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的最低有效浓度比学龄前组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的最低有效浓度高51%(95%CI,36%~66%)。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1)。见表1。表1 不同组别之间的罗哌卡因骶管阻滞有效浓度(略)

      3 讨论

      影响局部麻醉药骶管阻滞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局部麻醉药的容量和浓度。既往的临床经验发现,患儿脐以下手术一般用量为1mL/kg;而骶管阻滞时罗哌卡因使用浓度的波动范围较大,从0.1%~0.5%均有报道。罗哌卡因浓度过低,临床上可能出现骶管阻滞不全、镇痛效果欠佳;而增加罗哌卡因浓度,在改善阻滞效果的同时,也增加了罗哌卡因毒性反应的危险性。理想的罗哌卡因使用浓度应该既能保证良好的镇痛效果,又能尽可能地减少其用量。因此,如何确定患儿骶管阻滞时罗哌卡因的使用浓度是临床上十分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参考了Columb的研究方法,应用Dixon’s Up-and-down法,对学龄和学龄前儿童骶管阻滞用于尿道下裂修复手术镇痛的罗哌卡因MLAC进行了观察和比较。临床的经验也提示,患儿的年龄与局麻药的浓度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表明,学龄前和学龄儿童骶管阻滞的罗哌卡因MLAC分别为0.105%和0.158%。学龄组较学龄前组高51%,从临床上初步证实了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神经纤维对局部麻醉药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本研究应用Dixon序贯法测定了罗哌卡因在患儿骶管阻滞时的MLAC。在吸入0.8%安氟烷时,尿道修复术的学龄前和学龄儿童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的MLAC分别为0.105%和0.158%,学龄儿童骶管阻滞罗哌卡因的MLAC比学龄前儿童高51%。

      【参考文献】

      [1]Koinig H,Krenn CG,Glaser C,et al. The dose-response of caudal ropivacaine in children[J]. Anesthesiology,1999,90:1339

      [2]Luz G,Innerhofer P,Haussler B,et al.Comparison of ropivacaine 0.1% and 0.2% with bupivacaine 0.2% for single-shot caudal anaesthesia in children[J]. Paediatr Anaesth,2000,10:499

      [3]Bosenberg A,Thomas J,Lopez T,et al. The efficacy of caudal ropivacaine 1,2 and 3 mg x l(-1) for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in children[J].Paediatr Anaesth,2002,12:53

    ↑上一篇:异丙酚静脉麻醉对重症颅脑损伤手术患者脑氧摄取率和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
    ↓下一篇:舒芬太尼对全麻患者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影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