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麻醉学》

    急症颅脑手术的麻醉处理

    发表时间:2011-05-18  浏览次数:590次

      作者:姚勤婷 作者单位:运城市中心医院,山西 运城 044000

      【摘要】 近年来随着交通工具的飞速发展,急性颅脑损伤非常多见,再加上心脑血管病的上升趋势,脑出血患者亦越来越多。及时地当地处理好颅脑损伤,对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关系极大。在颅脑损伤救治中,手术是关键性措施之一,而正确的麻醉处理不仅为手术创造了条件,其本身也是颅脑损伤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症脑外伤的病死率可达30%~50%。我院自1997年至2007年6月十年来,共施行急症颅脑手术2 850例,均采取静吸复合气管插管全麻,避免局麻手术中的不足,供氧有保证,并及时清理呼吸道,防止误吸、舌后坠,缩短手术时间和脑缺氧时间,对手术预后有较大的益处,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静吸复合麻醉;气管插管;急症颅脑手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 850例患者,男1 723例,女1 127例,年龄3岁~85岁。其中硬膜外血肿325例,颅内血肿合并脑挫伤1 823例,高血压脑出血596例,凹陷性骨折84例,其他复合伤22例。

      1.2 麻醉方法 本组病例均采用静吸复合气管内麻醉,诱导用异丙酚2 mg/kg(或依托咪酯0.2 mg/kg~0.3 mg/kg)、咪唑安定0.1 mg/kg~0.15 mg/kg、维库溴铵0.15 mg/kg、芬太尼4 μg/kg[1]快速诱导气管插管,维持用1%~3%异氟醚吸入、芬太尼、维库溴铵间断静注。

      1.3 术中管理 术中连续监测血压(BP)、心电图(ECG)、脉搏(P)、氧饱和度(SPO2),常规导尿,麻醉深度把握在气管插管、切皮、钻颅骨、锯骨瓣、切脑膜这几个环节加深麻醉,脑膜切开后随着颅内压下降血压也会下降,麻醉深度也要相对变浅,此后维持相对稳定的麻醉深度即可。对高血压脑溢血患者术中要求血压波动不宜过大。脑干损伤患者切开脑膜后容易出现循环衰竭要特别注意。出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对症处理。术毕对术前清醒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待咽反射、呛咳、吞咽反射恢复,可拔除气管导管,送回病房。对昏迷和其他危重患者带管送ICU继续呼吸支持治疗。

      2 结果

      本组2 850例患者,除15例严重脑挫伤、脑干损伤术中血压维持较低外,其他患者术中呼吸循环基本稳定,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均在正常范围内。

      3 体会

      在急性颅脑损伤中,除脑挫裂伤外,颅脑损伤的早期病理改变主要是脑水肿。而由于中枢性呼吸抑制和颅内压增高,可引起脑缺氧,又可形成脑细胞内水肿、颅内压急剧升高,以致形成恶性循环。而麻醉手术过程中如引起颅内压进一步升高,有可能使颅内已经存在的相对轻微的脑受压,变成威胁脑干、使神经元达到不能恢复的程度,也可能因颅内淤血使暂时凝结的松散血栓脱落造成颅内出血,进一步压迫已经受损害的脑组织。所以从麻醉角度看,急性严重颅脑损伤患者的麻醉处理,比其他任何神经外科患者的麻醉处理都具有危险性。因此,颅脑损伤的麻醉处理,除要求达到良好镇痛,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和减少不良反应外,尤应注意防止加剧颅内压升高,以求术中维持较低的颅内压水平,这样才能有利于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术后伤残率。

      控制颅内压应从防止颅内压升高和处理颅内压两方面入手[2]。具体措施如下。

      3.1 麻醉药物的选择 选用不引起颅内压升高的药物,如异丙酚可有效降低颅内压、脑代谢和脑血流,利于保持满意的脑灌注;依托咪酯对脑代谢率与脑血流量的影响与巴比妥钠类药相似,并伴有对脑电图的相应抑制。依托咪酯在脑外伤患者亦能降低其颅内压而不降低脑血流灌注压,此药对心血管系统毒性低、影响小,对呼吸系统无明显抑制,适用于高危患者;芬太尼对脑代谢影响轻微,心血管功能易于稳定;咪唑安定有镇静和扩张冠状血管作用;一般不宜选用氯胺酮和琥珀胆碱等。而吸入全麻药都可增高CBF和降低脑氧耗率(CMRO2)。异氟醚在低于1.5MAC时,具有降低CMRO2及保存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的作用[3,4],同时降低CSF重吸收的阻力,所以对ICP的影响短暂而轻微[5]。Wise[6]首次报道异氟醚预处理可减少缺氧和无糖所致的培养神经细胞凋亡。Kapinya[7]报道1%异氟醚预处理3 h对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有保护作用,可降低颅内高压的程度。所以吸入麻醉药选择异氟醚。

      3.2 适当的麻醉深度 掌握好气管插管、切皮、钻颅骨、锯骨瓣、切脑膜这几个环节加深麻醉,避免围术期屏气、呛咳、充分供氧、加强通气等,均可防止颅内压升高。

      3.3 及早使用脱水利尿剂 甘露醇用于严重脑外伤患者可明显降低ICP,增加CPP(脑灌注压),但不能使SjvO2和脑组织氧分压(PtiO2)增加[8]。一些研究主张采用小剂量甘露醇0.25 mg/kg控制ICP,按需可重复同样剂量。对大多数成年颅脑损伤患者,不论有无颅内高压,也不管CBF的原有水平,甘露醇均可减少血液粘滞性和增加CBF量,此特性对多数严重颅脑损伤早期的CBF下降是有利的。甘露醇和速尿交替 使用,先用甘露醇减轻脑水肿,一旦因血脑屏障破坏甘露醇渗出血管外而不能减轻脑水肿时,可加大速尿的用量;袢利尿剂如速尿和利尿酸,可减少CSF生成及改善细胞转运水的能力,从而产生减轻脑水肿的作用。速尿降低ICP的作用不如甘露醇,但具有协同效果,单独使用甘露醇剂量可达0.6 mg/kg~1.0 mg/kg,如果与速尿合用,甘露醇剂量可按0.3 mg/kg~0.4 mg/kg用药。利尿酸可减轻神经胶质水肿,但血浆渗透压超过32 mosm时容易引起肾功能衰竭,严重脱水者可引起ICP反跳性升高。

      3.4 及时矫治呼吸功能障碍 颅脑损伤的患者,因昏迷下颌松弛舌后坠或分泌物多,大多合并呼吸道梗阻,麻醉方法选择全静脉气管内麻醉或静吸复合气管内麻醉,保持呼吸道通畅,适度通气对CBF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文献报道将PETCO2调整在32 mmHg~35 mmHg(1 mmHg=0.133 kPa)[9],PaCO2降至25 mmHg~30 mmHg时控制ICP的效果最好,脑缺血的危险性最小[10]。

      3.5 选择妥善舒适的体位 一般取头高足底位5°~10°,以利于静脉回流,可使颅内压下降15%~20%。

      3.6 保持稳定的循环机能,正确掌握输血补液 因颅脑外伤患者术前多数已使用脱水药,手术中失血失液量较大,因此较容易出现血容量不足。一般全血和血浆可以补充血容量,不增加细胞外液,不增加颅内压,应适时补充,避免过多补充晶体液。不用或少用葡萄糖液,以避免高血糖症。

      3.7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稳定细胞膜,恢复血脑屏障完整性,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使病变区周围血流增加,正常区脑血流和颅内压降低。地塞米松用于术前或麻醉诱导,不仅有助于降低ICP,恢复破坏的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还可直接促进神经元功能的修复,改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预后。故宜早期使用。

      3.8 把握好气管导管拔除时机 术毕拔除气管内导管,需根据病情而定;拔管前避免因吸痰、拔管等刺激引起血压升高和心率过快,后者有可能诱发术后脑内继发性出血,可适当给予药物抑制拔管反应;对血压心率过高者宜酌情使用少量硝酸甘油、艾司络尔等以降压,并带气管导管回ICU继续呼吸支持治疗;有明显误吸者,宜尽早施行气管切开术以保持气道通畅。

      我院近十年来,在临床上重视了颅脑外伤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及手术的要求,选择了恰当的麻醉方法和药物,采取了有效的治疗措施,结合外科手术术式的快速发展,对急性脑损伤的救治成功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James G,Perer S.Opioid analgesics in cardiovascular anesthesia[J].Anesthesiology,1984,61:73.

      [2] 董英伟,张国庆,朱玉琦,等.蛛网膜下腔穿刺测压法观察不同通气方式对颅内压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2,22(3):185186.

      [3] Artur AA,Lam A,Johnson JQ,et al.Intracranial pressure,middle cerebral artery flow velocity and plasma in organic fluoride concentrations in neurosurgical patients receiving sevoflurance or isoflurane[J].Anesth Analg,1997,85:587.

      [4] Adams RW,Cucchiara RF,Groner GA,et al.Isoflurane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pressure in neurosurgical patient[J].Anesthesiology,1981,54:97.

      [5] 张铁铮,宋丹丹,孙莹杰,等.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吸入异氟醚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3,19:104105.

      [6] Wise Faberowski L,Raizada MK,Summners C.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induced neuronad apoptosis is attenuated by haothane and isoflurane[J].Anesth Analg,2001,93:12811287.

      [7] Kapinya KJ,Prass K,Dimagl U.Is flurane induced prolonged protection against cerebral ischemia in mice: a redox sensitive mechanism[J].Neuroreport,2002,13:14311435.

      [8] Unterberg AW,Kiening KL,Hartl R,et al.Multimodal monitoring in patients with head injury: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s of treatment on cerebral oxygenation[J].J Trama,1997,45:3237.

      [9] Sharma SK,Mc Guire GP,Cruise CJ.Stability of the arterial to endtidal carbon dioxide difference during anaesthesia for prolonged neurosurgical procedures[J].Can J Anaesth,1995,42:498503.

      [10] 蔡学见,陈铮立,钱晓玲,等.脑动脉瘤破裂的急诊手术处理[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0,16:345.

    ↑上一篇: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无痛内镜的临床比较
    ↓下一篇:瑞芬太尼用于全身麻醉下经鼻内窥镜垂体瘤切除术行控制性降压的临床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