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麻醉学》

    小儿麻醉诱导用药达成人剂量1例

    发表时间:2011-05-23  浏览次数:524次

      作者:齐芬 王绪祥 作者单位:272200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关键词】 小儿麻醉

      1 病历摘要

      患儿,男,5岁,体重23kg。因偶然发现颈前肿物1个月,以“甲状舌骨囊肿?”收入院。既往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外伤史,无药物过敏史及长期用药史,无肝炎、结核、传染病史,无输血史。预防接种随当地。无特殊生活嗜好,否认遗传病史。查体:T36℃,BP100/60mmHg,R23次/min,P92次/min。颈前正中处触及1.2cm 3大小肿物,质地中等,无触压痛,随吞咽活动上下移动。各项实验室检查均正常。B超示:颈前低回声包块。麻醉过程: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3mg,鲁米那钠60mg。入室前肌注氯氨酮100mg。待患儿入睡后送入手术室。入室后测BP125/80mmHg,HR135次/min,SpO 2 100%。常规吸氧,建立右下肢静脉通道。静脉滴注芬太尼20μg,静安40mg,仙林2mg诱导。10min后患儿的潮气量约200ml。又注入芬太尼30μg,静安50mg,仙林2mg,继续诱导。5min后潮气量约150ml。再注入芬太尼50μg,静安50mg持续诱导5min后仍存在吞咽反射。注入3mg依托咪酯,5min后插管成功,吸入异氟醚,进行机械通气,潮气量(VT)230ml,呼吸频率(F)16次/min,术中BP90/50mmHg,HR120次/min,SpO 2 100%。30min后手术结束,手术结束前10min停异氧醚、吸入纯氧。手术后10min,患儿无自主呼吸,BP95/46mmHg,HR140次/min,SpO 2100%。注入新斯的明0.25mg,10min后仍无自主呼吸,又注入新斯的明0.25mg,10min后出现自主呼吸,5min后患儿仍无意识,注入佳苏伦30mg。40min后患儿VT约180ml,停止吸氧,SpO 2 稳定于97%以上。拔除气管导管,发现患儿右下肢小腿部轻度水肿。术中输液约200ml。术后采取热敷、抬高右下肢肢体等消除水肿。1天后水肿消失,无组织坏死等意外发生。

      2 讨论

      小儿具有独特的生理特点,对药物的反应比较敏感 [1] ,本例患儿麻醉诱导用药较大、苏醒时间较长,考虑其原因:(1)特异体质。从患儿的一般情况和各项检查来不能具体确定;(2)药物外渗入组织间隙。虽然患儿静脉通道通畅,输液处无明显液体外渗和局部水肿现象,但患儿右下肢水肿,笔者认为可能是药物外渗入组织间隙导致药物起效和排泄延迟。关于液体外渗的原因:(1)套管针有微小的侧孔;(2)置管过程中造成血管壁的损伤、发生侧漏。因此,输液时一定要谨慎,确保套管针和操作的质量。其次,麻醉医师对于在麻醉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异常情况,均应仔细观察(若患儿清醒要及时询问、必要时做相关检查),以确保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13.

    ↑上一篇:静脉补充氯化钾所致疼痛的护理
    ↓下一篇: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全凭静脉麻醉的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