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麻醉学》

    穴位注射麻醉在甲状腺手术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1-07-22  浏览次数:562次

      作者:林均练,李润铭  作者单位:529100 广东江门市新会区会城医院麻醉科

      【摘要】目的:探讨穴位注射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95例甲状腺疾病需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7例采用穴位注射麻醉,对照组48例采用颈丛阻滞麻醉。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对比,在手术开始、剥离甲状腺、术毕及术后24小时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术前、麻醉后5分钟、手术开始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差异无显著性;剥离甲状腺、术毕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术后膈神经麻痹、喉返神经麻痹、霍纳氏综合征等发生率,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注射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可起到与颈丛阻滞麻醉同样的效果,无颈丛阻滞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关键词】 穴位注射麻醉 颈丛阻滞 甲状腺手术

      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方法有多种,颈丛神经阻滞较常用,但病人常有牵拉反应而导致血液动力学的不稳定以及膈神经麻痹、喉返神经麻痹、霍纳氏综合征等术后并发症。如全身麻醉就可避免这些不良反应,但全身麻醉不利于唤醒病人以判断喉返神经是否损伤。我科自2005年8月~2008年8月将穴位注射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收到了较好的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本组9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7例采用穴位注射麻醉;对照组48例采用颈丛阻滞麻醉组。男23例,女72例,年龄19~65岁,平均36.8岁。其中甲状腺瘤62例(65.3%);甲状腺囊肿18例(18.9%);结节性甲状腺肿15例(15.8%)。两组在性别、病种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麻醉方法:①试验组:用普通一次性20ml注射器(注射针头用7号)抽取0.375%布比卡因10ml+芬太尼注射液2ml(0.1mg)+氟哌啶注射液2ml(5mg)充分摇匀,先于右侧扶突穴行针刺,用无痛快速进针法将针刺入皮下组织,然后慢慢推进或上下提插,待患者自觉酸、胀、麻、痛等得气感应后,回抽无血液无脑脊液无气后,推注混合药液6ml。再行右下肢太冲穴针刺,得气后回抽无血,推注混合药液1ml。同法行左侧扶突穴及太冲穴位注药麻醉,推注完毕后,轻揉各注药穴位,随后面罩给氧。②对照组:在胸锁乳突肌与颈外静脉交叉点附近可触到C4椎板,注射器从此点进针,碰到骨质后稍退针回抽无血及脑脊液,即注入1%利多卡因+0.375%布比卡因5ml的混合液;再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进针,回抽无血注入相同的局麻药混合液5ml,即封闭浅丛;对侧浅丛同此法。手术开始后追加半个单位氟芬合剂。

      麻醉效果判定和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手术开始、剥离甲状腺、术毕、术后24小时VAS疼痛评分;分别观察记录术前、麻醉后5分钟、手术开始、剥离甲状腺、术毕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随访追踪,并记录术中、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术后膈神经麻痹、喉返神经麻痹、霍纳氏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X±S表示,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疼痛情况:两组患者的疼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比较:两组术前、麻醉后5分钟、手术开始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差异无显著性;但两组剥离甲状腺、术毕的收缩压及心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4。

      术中、术后恶心及呕吐发生率比较:试验组术中及术后发生恶心呕吐有2例,对照组术中及术后发生恶心呕吐有5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并发症比较:试验组无膈神经麻痹、喉返神经麻痹、霍纳氏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对照组4例发生喉返神经麻痹,1例发生膈神经麻痹。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讨论

      针刺穴位使机体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增加[1],有资料报道,针麻能使痛阈升高,其镇痛作用强于50mg哌替啶效应[2]。麻醉药物穴位注射,既有药物镇痛作用,又能通过注射针具对穴位的刺激,药物作用和针刺样作用之间具有交互性、协同性,导致疗效的提高[3]。扶突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定位于喉结旁开3寸,胸锁乳突肌中点。主治咽喉肿痛、瘰疠、瘿气,并且扶突穴与颈浅神经丛有密切关系[4]。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原穴、输穴,它的作用能疏肝理气,平肝熄风,泄肝火等。根据脏腑经络理论,采用穴位注射可使药物沿经络直达病所而产生麻醉增效,减少药物用量,可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实验表明,针刺太冲穴的短期降压作用,原因可能是针刺太冲穴,能促进肝脏加速代射甲状腺素而减少血压和心率的波动。

      本研究中,穴位注射麻醉与颈丛阻滞麻醉比较,麻醉效果相当。而穴位注射麻醉对血压、心率的影响小于颈丛阻滞麻醉;穴位注射麻醉恶心呕吐发生率与颈丛阻滞麻醉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膈神经麻痹、喉返神经麻痹、霍纳氏综合征等并发症明显低于颈丛阻滞麻醉。说明穴位注射麻醉同样可以用于甲状腺手术,并且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穴位注射麻醉具有安全、生理干扰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而且麻醉效果肯定及有较长时间镇痛效果,是甲状腺手术可行的麻醉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创伤小、患者易于接受,因此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孔昭墨,屠佑生,主编.实用针灸学.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05.

      2 闫国君.耳针麻醉用于甲状手术43例体会.针灸临床杂志,1993,9(6):43.

      3 范刚启,陆斌.穴位注射疗法研究的现状及展望.中国针灸杂志,2001,21(7):437.

      4 邱茂良,主编.针灸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85:31-32.

      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

      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

    ↑上一篇:麻醉机消毒方法在吸入麻醉期间对气道炎症反应的影响
    ↓下一篇:喉罩在临床麻醉及抢救呼吸骤停患者中的应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