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麻醉学》

    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52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08-11  浏览次数:622次

      作者:苗振华 杨香平  作者单位:054000 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医院麻醉科

      【关键词】 颈源性头痛,麻醉

      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EH)由Sjaastad等[1]在1983年首次提出,是指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疼痛性质是一种牵涉痛,病因多为椎间盘退行性变引起的神经压迫和伴随的局部无菌性炎症。我院自2003年8月至2006年3月严格按照Sjaastad于1990年提出的诊断标准确诊CEH患者52例并给予C2旁神经阻滞,现如告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2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18例,女34例;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为45.4岁;病程<1年13例,1~3年27例,>3年12例。伴有颈部损伤史11例,受某种诱发因素影响17例。ASA Ⅰ~Ⅱ级。排除标准:近期(3个月)曾做过头颈部神经阻滞的患者;影像学提示有颈椎解剖显著改变或具有脊髓压迫证状的患者;有激素使用禁忌症者;脊柱术后和严重骨质疏松者。

      1.2 方法 C2旁神经阻滞:药物为0.5%利多卡因+曲安奈德10 mg共计20 ml。穿刺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对侧,第二颈椎横突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距乳突下1~2 cm,确认穿刺点并做好标记,皮肤常规消毒,在穿刺点垂直进针,对于椎旁压痛明显者,每进针0.5~1 cm注射药物2 ml,当穿刺针的针尖触及横突后且回吸无血液及脑脊液流出,分次注射药物共10~15 ml,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及意识改变。注药时患者常有向头部的放散感,数分钟内疼痛减轻或消失,并觉患侧头部“轻松”。有枕部及头部压痛者,同时进行压痛点注射治疗,每点2~3ml。每周1次,1个月为1疗程。

      1.3 疗效标准 治愈:头痛、颈部不适症状消失;好转:症状体征有所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变。

      2 结果

      治愈27例占51.9%,其中5例在治疗2次后症状完全消失,14例在治疗5次后治愈,5例治疗6次,3例治疗7次,1例治疗8次。好转21例占40.4%,均治疗2个疗程以上。无效4例,治疗1个疗程。

      3 讨论

      本组CEH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89符合以往有关CEH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的调查结果[2,3]。近年来的神经解剖学研究发现上部颈神经和三叉神经核团之间具有联系[4]。颈椎间盘退行性变、突出,椎间盘物质释放可直接引起非菌性炎症、水肿;椎间关节的错位或骨质增生也可造成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损伤。C1~3脊神经离开椎管后大部分走行在柔软的肌肉组织内,软组织的炎症、缺血、损伤、压迫甚至不适当的按摩等均会影响神经功能,引发颈源性头痛。颈椎旁神经阻滞,药液在横突间沟可扩散到C1~3脊神经及周围软组织内,局麻药利多卡因的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抑制神经细胞膜的钠和钾离子流,从而阻断痛信号传导通路以减轻或解除患者疼痛。而皮质醇类药物曲安奈德可以提高治疗某些神经性疼痛患者的疗效。治疗机制主要是该药能作用在患者受压的神经周围,减轻或解除该部位周围组织水肿,同时减轻对神经组织细胞的压迫,达到减轻或解除患者该部位神经支配区疼痛的目的。也有作者认为皮质醇类药物的作用主要与抗炎治疗过程有关。该药可降低组织细胞磷脂酶活性,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从而减轻或解除患者疼痛。

      【参考文献】

      1 Sjaastad O, Saunate C,Hovdol H, et al.Cervicogenic headache An hypothesis.J Cephalalgia, 1983,3:249256.

      2 Bono G, Antonaci F, Dario A, et al.Unilateral headach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cervicogenic headache.Clin Exp Rheumatol 2000,18:1115.

      3 Antonaci F, Ghimai S,Bono G, et al.Cervicogenic headache evolution of the original diagnostic criteria.J Cephalagia,2001,21:573583.

      4 倪家骧等主编.临床疼痛治疗技术.第1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10.

    ↑上一篇:不同麻醉方法在高龄高危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静脉麻醉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中的应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