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麻醉学》

    七氟醚在小儿扁桃体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1-09-09  浏览次数:637次

      作者:赵徽  作者单位: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 麻醉科

      【摘要】 目的 分析七氟醚在小儿扁桃体手术麻醉中的应用特点。方法 选择行扁桃体手术的患儿40例,采用呼吸机供氧,七氟醚吸入麻醉行扁桃体摘除术。结果 40例患儿扁桃体顺利摘除,无1例发生喉痉挛等并发症。结论 七氟醚吸入麻醉平稳迅速,对呼吸循环抑制较小,且诱导及拔管并发症较少,适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的手术。

      【关键词】 扁桃体手术 七氟醚 麻醉 儿童

      14岁前儿童,咽部淋巴组织有肥大的生理倾向,尤其有上呼道感染,扁桃体炎的反复刺激下,扁桃体腺体肥大非常常见[1]。小儿因不易在手术中配合以及残留恐惧记忆等因素,小儿扁桃体手术现多采用气管内插管的全身麻醉。七氟醚是一种新型吸入麻醉药,诱导平稳迅速,嗅味好,患儿易于接受。笔者将七氟醚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手术的麻醉诱及维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患儿,男22例,女18例。年龄5~12岁,体重18~36 kg。ASA 1~2级。

      1.2 麻醉方法 患儿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02 mg/kg。入室,常规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血氧饱和度,麻醉诱导以8%七氟醚吸入,氧流量为4 L/min,诱导无预冲。待角膜反射消失后,开放静脉通路,同时将七氟醚浓度降为3%~5%,流量仍为4~5 L/min。静脉给予罗库溴铵0.6 mg/kg,辅助呼吸,2~3 min后实施气管插管。术中,以2%~3%的七氟醚维持麻醉氧流量为1.5~2 L。手术结束待自主呼吸恢复后停七氟醚,将氧气流量增大至4~6 L,洗出肺内残余的七氟醚,静脉给予地塞米松5 mg以防治喉头水肿;待患儿完全清醒后,送回病房。

      1.3 治疗结果 40例患儿诱导平稳,术中血压,心率无大幅度波动,拔管后气道通畅,手术结束后很短的时间里全部苏醒,无1例发生喉痉挛等并发症。

      2 讨论

      咽喉部是吸入空气与摄入食物的共同通路。扁桃体摘除手术与麻醉共同合用同一气道,而麻醉医生又不能接近气道,且使外科医生容易操作,减少患儿恐惧记忆,所以选择麻醉要具有良好的镇静,肌肉松弛,抑制咽喉和咳嗽反射的作用,且过程中要保护气道通畅,保证足够的气体交换。过去应用氯胺酮于全麻手术,氯胺酮麻醉时延髓和边缘系统兴奋,丘脑抑制因这种选择性的兴奋和抑制作用,与深度镇痛作用不一致,感觉虽仍能传入中枢,但不能识别等矛盾现象。由于兴奋和抑制只是程度上的差别,或谓边缘系统并非兴奋,仅趋迟钝,故分离麻醉名称是否确切,有待商榷。苏醒期间,肌肉张力先恢复,部分病人(5%~45%)有精神激动和梦幻现象,如谵妄、狂躁、呻吟,严重者抽搐或惊厥,术中或术后,因唾液、胃液分泌增多,咽喉反射不消失吞进大量气体与液体造成急性胃扩张,而需采取胃肠减压治疗;呼吸系统有时发生喉痉挛或支气管痉挛,有时也有呃逆、恶心和呕吐的发生[2]。完全清醒后心理恢复正常需一定时间,患儿难以接受。应用七氟醚[3]诱导全麻,小儿的清醒时间明显比应用阿片类药物或其它吸入药时间短,更重要的是给药后心率减慢及术后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

      【参考文献】

      [1] 田永权.临床耳鼻喉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31137.

      [2] 刘俊杰,赵 俊.现代麻醉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72276.

      [3] Katoh T,Lkeda K.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 of sevoflurane in children[J].Br J Anaeth 1992,68(2):139.

    ↑上一篇:全麻与表麻下食管异物取出术的疗效对比分析
    ↓下一篇:区域神经阻滞在小儿嵌顿疝手法复位中的应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