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麻醉学》

    全麻与表麻下食管异物取出术的疗效对比分析

    发表时间:2011-09-13  浏览次数:657次

      作者:黄业武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浦北县中医院,广西浦北

      【摘要】 目的 对比观察全麻与表麻下食管异物取出术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食管异物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麻组50例予咪唑安定、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复合麻醉,表麻组70例行1%地卡因口咽部黏膜表面麻醉,观察两组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全麻组发生并发症11例,发生率为22.0%,表麻组发生并发症41例,发生率为82.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5.89,P<0.01),全麻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结论 全麻下食管异物取出术,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食管异物;麻醉方式;并发症

      食管异物在耳鼻咽喉科较常见,异物种类较多,如能正确处理,并发症较少。临床上常采用全麻或表麻下经硬食管镜下异物取出术,笔者就两种麻醉下经硬食管镜下异物取出术做一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2005年2月至2010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食管异物住院患者中,男75例(占62.5%),女45例(占37.5%);年龄最小2岁,最大86岁,平均54.63岁。动物类异物(包括羊骨、猪骨、兔骨、鱼刺、鸡骨、猪皮、肉片等)共50例(占41.67%);金属类异物(包括硬币、纪念币、游戏币、别针、铁片、铁钉、铜片、图钉、易拉罐拉环等)共45例(占37.50%);化学合成类异物 (包括玻珠、塑料片、塑料瓶盖、义齿等)共15例(占12.50%));植物类异物(包括话梅核、枣核、桃核、杏核、荔枝核、龙眼核等)共10例(占8.33%)。病程最短1 h,最长30天。所有病例均有异物吞入史,就诊时均有吞咽疼痛,进食困难。所有病例经X线透视或食管泛影葡胺造影确诊。随机分为两组,全麻组50例,表麻组7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麻醉方法 两组病例均于术前30分钟常规肌肉注射阿托品0.01~0.02 mg/kg,苯巴比妥钠5~10 mg/kg。全麻组建立静脉通道,静注咪唑安定0.06 mg/kg,芬太尼0.5μg/kg,丙泊酚1~2 mg/kg,维库溴铵0.1 mg/kg诱导麻醉后行气管插管。表麻组70例行1%地卡因口咽部黏膜表面麻醉,不辅用任何全麻药物。

      3.观察指标 两组不同麻醉状态下取出食管异物出现并发症的情况。

      4.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全麻组发生并发症11例,发生率为22.0%,其中黏膜损伤3例,未能一次滑入胃中7例,牙齿损伤1例。表麻组发生并发症41例,发生率为82.0%,其中黏膜损伤16例,未能一次取出8例,滑入胃中4例,呼吸困难5例,食管周围感染3例,牙齿损伤3例,气管食管瘘2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5.89,P<0.01),全麻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讨 论

      在表面麻醉下行食道异物取出术,因患者恐惧不合作、表面麻醉不充分、术中剧烈挣扎、反抗、头颈部扭动甚至坐起,特别是颈短、精神紧张、思想压力大、颈椎疾病、异物较难处理的患者,这种情况下食管镜进入紧闭的食管入口,很难窥见异物与食道前后左右的关系,盲目进行手术,特别钳取锋利异物时,并发症明显增多。轻者食管黏膜损伤、出血,重者可致黏膜严重裂伤。表麻组中有1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黏膜损伤,与表面麻醉下患者清醒状态下恐惧、挣扎、反抗、不合作、食管入口紧闭有关。3例颈短且患颈椎病者因麻醉不充分咽反射敏感,术中恶心、呕吐,导致牙齿脱落。1例巨大异物的患者取异物的过程中,食管肌肉不够松弛,强行插镜,术后出现气管食管瘘。1例尖锐锋利异物的患者在黏膜下取异物的过程中,出现食道痉挛,异物先刺破食道前壁再刺破气管后壁,术后亦出现气管食管瘘。另有2例患者因精神紧张,思想压力大,不合作导致手术失败而重新选择全麻手术。3例食管周围感染,考虑与食管壁严重损伤、穿孔、异物停留时间过长有关,严重者可形成脓肿[1]。对于小儿食管异物,有学者[2]认为,由于年龄较小,气管及喉软骨较柔软, 食管镜进入食管, 易压迫食管前壁,导致气管受压变窄,可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导致手术失败。表麻组中3例小儿因出现此现象而改行全麻下取异物。

      随着麻醉技术的提高,全麻逐步成为一种安全而可取的麻醉方式,而全麻下食管异物取出术亦逐渐成为一种较佳的手术选择方式。本文全麻组病例采用异丙酚、咪唑安定、芬太尼、维库溴铵复合麻醉。异丙酚是一种新型的快效、短效静脉麻醉药,其主要作用是镇静,而镇痛作用弱,不能有效抑制应激,剂量较大时易引起呼吸、循环抑制,而芬太尼镇痛确切,两者合用具有协同作用,可减少用药量,增强镇静镇痛的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故临床上采用芬太尼、丙泊酚比较普遍[3],如遇强刺激或较长时间的刺激时,常需以深镇静对抗,需追加异丙酚剂量,但心血管和呼吸抑制率随之增加。咪唑安定属新一代苯二氮卓类药物,具有良好的镇静和顺行遗忘作用[4],对心血管和呼吸影响不大,毒副作用小,特别是其顺行性遗忘(即患者对手术当日入手术室后的外显记忆情况),使患者完全遗忘,能消除患者恐惧感。咪唑安定和异丙酚合用作诱导麻醉时,减少了异丙酚术中追加剂量,既可降低异丙酚剂量相关性的心血管及呼吸抑制发生率,对患者的呼吸、循环干扰小,又能很好地抑制食管镜置入时强刺激引起的不良反射[5]。维库溴铵作为麻醉肌松药,能减少肌肉痉挛,使食管肌肉松弛,便于进镜。异丙酚、咪唑安定、芬太尼、维库溴铵四者全麻诱导既可发挥各自的优点,又可避免各自的不足,合用具有协同作用。全麻患者给予咪唑安定、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等诱导麻醉后行气管插管,气道通畅,患者无挣扎,可保持适宜的体位,食管入口及食管肌肉松弛,可窥见异物与食道前后左右的关系,有的放矢进行手术,避免盲目性,手术时间缩短,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特别对于尖锐锋利异物、巨大的异物、存留时间长的异物,并发症严重患者及不合作儿童,增加了一次取出异物的成功率,表麻手术下所遇到恶心、呕吐、恐惧、挣扎、反抗、不合作、食管入口紧闭、呼吸困难、窒息等问题得以解决。全麻组中7例患者异物滑入胃中,与食管肌肉松弛,异物易滑入胃中有关。全麻组中黏膜损伤较表麻组少,考虑与全麻下患者安静,体位适宜,食管入口及食管肌肉松弛,易窥见异物与食道前后左右的关系有关。对儿童而言,全麻下手术可避免日后长久存在的心理生理创伤,有利儿童心身的健康成长。

      通过全麻和表麻下食管异物取出术并发症的比较, 发现全麻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1),提示丙泊酚、咪唑安定、芬太尼、维库溴铵复合麻醉能充分满足手术医生的操作和消除患者的恐惧,认为全麻下食管异物取出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东卫,刘育琼,彭巧华.静脉麻醉辅助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52例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2):154-157.

      [2]黄哲洙,孙 坤.小儿食管异物120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5):159-160.

      [3]韩劲松.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在门诊手术的应用[J].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2007,20(2):173-174.

      [4]陈 丽.咪唑安定联合芬太尼和异丙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1(3):394.

      [5]徐国亭,李中巧,冯雨人.异丙酚咪唑安定复合麻醉用于小儿食管异物取出术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9):2593,2595.

    ↑上一篇: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7例分析
    ↓下一篇:七氟醚在小儿扁桃体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