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麻醉学》

    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抑制芬太尼所致咳嗽反应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2-01-29  浏览次数:716次

      作者:黄烨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麻醉科,江苏南通

      【摘要】目的 观察静脉预先注射利多卡因对全麻诱导期间不同剂量芬太尼所致咳嗽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120例需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利多卡因Ⅰ组(利多卡因1.5mg/kg加芬太尼3μg/kg)、Ⅱ组(利多卡因1.5 mg/kg加芬太尼5μg/kg)和对照Ⅰ组(生理盐水5ml加芬太尼3μg/kg)、Ⅱ组(生理盐水5 ml加芬太尼5μg/kg),观察4组芬太尼注射后的咳嗽发生率及程度。结果 对照Ⅰ组和Ⅱ组患者的咳嗽发生率分别为53.33%和66.67%,利多卡因Ⅰ、Ⅱ组静脉预先注射利多卡因1.5 mg/kg后,芬太尼诱导的咳嗽发生率分别降低至20%和26.67%,明显低于对照Ⅰ、Ⅱ组,两组无咳嗽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结论 预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可有效降低麻醉诱导期间芬太尼所致咳嗽的发生率。

      【关键词】 麻醉;利多卡因;芬太尼;咳嗽

      芬太尼是全身麻醉诱导期间的常用药物,除能够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外,还可以有效地降低诱导及气管插管期间的应激反应,但静脉注射芬太尼后患者常发生激烈的咳嗽反应,造成颅内压、眼内压、腹腔内压和血压急剧升高,对于颅内高压、开放性眼外伤、包虫病以及动脉瘤患者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1]。由于利多卡因常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插管和纤支镜检查中引起的咳嗽反应,我科拟预先静脉注射小剂量利多卡因,观察利多卡因对不同剂量芬太尼所致咳嗽反应的抑制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8月择期手术需全麻的患者120例,年龄21~58岁,按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均为Ⅰ~Ⅱ级。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利多卡因组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33.22±14.00)岁,体重(62.98±16.50)kg;对照组60例,其中男27例,女33例,年龄(36.15±18.00)岁,体重(63.67±17.00)kg。所有患者均无哮喘、慢性咳嗽,手术前戒烟超过8周,2周内无呼吸道感染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未使用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支气管扩张剂、类固醇激素等药物。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

      1.2 方法 依据芬太尼用量,利多卡因组分为利多卡因Ⅰ组(利多卡因1.5 mg/kg加芬太尼3μg/kg,n=30)和Ⅱ组(利多卡因1.5mg/kg加芬太尼5μg/kg,n=30),对照组分为对照Ⅰ组(生理盐水5ml加芬太尼3μg/kg,n=30)和Ⅱ组(生理盐水5ml加芬太尼5μg/kg,n=30)。患者入室前30 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5 mg,入室后在右上肢远端建立外周静脉通道,并监测连续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和无创血压。各组患者均在外周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或等量生理盐水1min后,再分别给予芬太尼3μg/kg或5μg/kg,5s内推注完毕,记录患者咳嗽次数及强度变化。

      1.3 评分标准 患者出现咳嗽的严重程度根据咳嗽频率强度进行评分,评分标准为:无咳嗽:0次;轻度咳嗽:1~2次;中度咳嗽:3~4次;重度咳嗽:5或>5次。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PEMS 3.1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咳嗽发生率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外周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或5μg/kg后对照Ⅰ组、Ⅱ组患者的咳嗽发生率分别为53.33%、66.67%,利多卡因Ⅰ组、Ⅱ组咳嗽发生率分别降到20%和26.67%,其中对照Ⅰ组、Ⅱ组重度咳嗽分别占13.33%、33.33%,利多卡因Ⅰ组、Ⅱ组分别为0、6.67%。两组无咳嗽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

      注:与利多卡因Ⅰ组比较,a:χ2=7.18,P<0.01;与利多卡因Ⅱ组比较,b:χ2=6.67,P<0.01

      3 讨论

      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应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芬太尼能够抑制中枢交感神经的传出,导致迷走神经活动的相对增强,引起反射性的支气管收缩,从而出现咳嗽反应[2],但临床应用阿托品进行干预的结果却显示,阿托品不能有效抑制咳嗽反应的发生,似乎不支持迷走神经张力相对增强的假设[3,4],支气管扩张剂、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能够降低咳嗽反应,结果又支持芬太尼收缩支气管和增加支气管反应性的假设[3,5,6]。另外临床应用吗啡、咪唑安定、麻黄素等药物[7]对芬太尼诱导咳嗽反应的抑制作用提示这种反应的机制可能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临床全麻诱导期间外周静脉注射芬太尼后可诱发不同程度的咳嗽反应,Lui等[3]研究显示,静注芬太尼5μg/kg,有43%患者出现咳嗽反应,Phua等[4]观察到静脉注射芬太尼1.5μg/kg,28%患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咳嗽,咳嗽发生率的差异可能与麻醉诱导期间所选用芬太尼的剂量、给药途径和推注速度有关。本组静脉注射芬太尼的剂量分别为3μg/kg和5μg/kg,均为临床全麻诱导的常规剂量,为均衡芬太尼推注速度和给药途径对咳嗽反应的影响,我们参照了Lui等[3]报道的方法,将芬太尼的推注速度限定为5s,并经相同的静脉途径注药。观察结果表明,外周静脉给予两种不同剂量芬太尼诱发的咳嗽发生率分别为53.33%、66.67%,不同剂量的芬太尼所诱发咳嗽反应存在差异性,剂量较高的芬太尼组中咳嗽发生率相对较高。文献报道[8,9],静脉推注利多卡因抑制咳嗽反应的剂量为1.5~2.0mg/kg,持续大约5~8min,利多卡因对咳嗽反应的抑制呈现剂量依赖性,并与利多卡因的血药浓度呈正相关,但静脉注射2mg/kg可能会增加利多卡因全身毒性反应的风险,因此我们选择了利多卡因1.5mg/kg静脉注射,既能够达到抑制咳嗽反应的血药浓度2.3μg/ml,又可保持大约8min的有效时间,足以完成全麻诱导。我们观察到利多卡因1.5mg/kg对不同剂量芬太尼诱导的咳嗽反应均有抑制作用,可能与利多卡因抑制机械或化学性气管反应包括咳嗽反应有关[8,9],但对咳嗽的严重程度并没有明显影响。

      综上所述,全麻诱导期间静脉注射芬太尼前预防性给予利多卡因1.5mg/kg,能够显著降低咳嗽发生率,对预防高颅压、高眼压和动脉瘤患者的并发症有着现实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Pandey CK, Raza M, Ranjan R, et al. Intravenous lidocaine suppresses fentanyl induced coughing: a double-blind, prospective,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J]. Anesth Analg,2004,99(6):1696.

      [2] Inoue K, Samodelov LF, Arndt JO. Fentanyl activates a particular population of vagal efferents which are cardioinhibitory [J]. Naunyn Schmiedebergs Arch Pharmacol,1980,312(1):57-61.

      [3] Lui PW, Hsing CH, Chu YC. Terbutaline inhalation suppresses fentanyl-induced coughing [J]. Can J Anaesth,1996,43(12):1216-1219.

      [4] Phua WT, Teh BT, Jong W, et al. Tussive effect of a fentanyl bolus[J]. Can J Anaesth,1991,38(3):330-334.

      [5] Tweed WA, Dakin D. Explosive coughing after bolus fentanyl injection [J]. Anesth Analg, 2001,92(6):1442-1443.

      [6] Agarwal A, Azim A, Ambesh S, et al. Salbutamol, beclomethasone of sodium chromoglycate suppress coughing induced by iv fentanyl [J]. Can J Anesth,2003,50(3):297-300.

      [7] 夏容学,葛衡江.麻黄碱对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影响[J].重庆医学,2005, 34(10):1524.

      [8] Yukioka H, Yoshimoto N, Nishimura K, et al. Intravenous lidocaine as asuppressant of coughing during tracheal intubation [J]. Anesth Analg,1985,64(12):1189-1192.

      [9] Yukioka H, Hayashi M, Terai T, et al. Intravenous lidocaine as a suppressant of coughing during tracheal intuba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J]. Anesth Analg,1993,77(2):309-312.

    ↑上一篇:基层医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体会
    ↓下一篇:全麻诱导下行剖宫产术的安全性研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