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耳鼻咽喉科学》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扩大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16例报告

    发表时间:2009-06-30  浏览次数:713次

    作者:宋振宇,徐卫东,吴卫林【关键词】  慢性泪囊炎

      慢性泪囊炎患者以往都经眼科医生在鼻外行鼻腔泪囊吻合术,创伤大,面部有瘢痕。近年来,鼻内镜手术为该病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术途径。本科2005年12月至2007年2月于鼻内镜下行鼻内鼻腔泪囊造口术16例(21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患者(21眼),男4例(5眼),女12例(16眼);年龄23~54岁,平均36.5岁。其中有5例7眼是曾经行泪囊置管治疗1年,拔管后复发的患者,患慢性泪囊炎病史1~20年不等。临床表现:长期溢泪,其中13例压迫泪囊区有脓性分泌物从泪小点溢出,经多次泪道冲洗或探通治疗均无效。术后经泪囊造影显示泪囊下端阻塞。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行硬质鼻内镜下鼻腔详细检查,行泪囊碘油造影。(1)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2)用含1‰肾上腺素的1%地卡绵片(1%地卡因10ml+1‰肾上腺素2ml)作鼻腔粘膜表面麻醉,1%利多卡因(加适量1‰肾上腺素)行鼻丘及中鼻甲前端粘膜下浸润麻醉。(3)应用国产杭州尖端鼻内镜0°和30°镜及摄像监视系统下将中鼻甲前端附着处钩突为后界的鼻粘膜作弧形切口至骨面,向前分离并切除粘膜,在中鼻道前端切除15mm×15mm“口”形粘膜,并切开粘骨膜,向后分离至钩突前缘,用骨凿凿除部分上颌骨额突及泪骨,分离泪骨前部并用咬骨钳将其咬除,形成直径约1cm×1.5cm的骨窗,暴露泪囊。(4)用探针自泪小点插入至泪囊,在探针引导下,用镰状刀切开泪囊并去除泪囊内壁,根据泪囊大小,尽量开大泪囊窗口,窗口可达泪囊内壁2/3大小,清除骨窗周围骨屑及粘膜组织,冲洗泪囊。(5)2例合并鼻息肉鼻窦炎患者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术),1例鼻中隔偏曲先行鼻中隔矫正术。(6)术后造口处放置少许明胶海绵压迫止血,同时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者行凡士林纱条填塞。      术后按常规应用抗生素5d,每日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术后24h清除造口处明胶海绵,冲洗泪道1次/d,鼻腔滴呋麻滴鼻液每日数次,术后1周在内镜下清理鼻腔造口痂皮及分泌物。

      1.3  随访  术后1个月内每周1次,以后每2周1次至痊愈,约3~6个月。每次随访给予清除鼻腔内泪囊造口处的痂皮,行泪囊冲洗。

      1.4  疗效评定  (1)治愈:鼻内镜下观察中鼻甲前端鼻腔外侧壁泪囊口孔形成,且上皮化,流脓溢泪症状消失,泪道冲洗通畅。(2)有效:偶有溢泪,鼻内镜下未见泪囊造口形成,但症状减轻,冲洗泪道通畅或加压后通畅,或泪小点有少许反流现象。(3)无效:症状不缓解,冲洗泪道不通,鼻内镜下未见泪囊造口形成,造孔闭锁。

      2  结果      经鼻内镜鼻内鼻腔泪囊造口术21眼,治愈18眼,好转3眼,无失败病例及其他并发症,总有效率为100%。

      3  讨论      慢性泪囊炎为眼科常见病症,且以农村患者最多见,以往均采用鼻外径路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手术特别复杂,创伤大,易遗留面部瘢痕。国内外学者积极探讨经鼻内行鼻腔泪囊造孔术,特别是鼻内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该类手术的实施提供了更有效的保障。与传统手术相比,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具有明显的优点。     传统手术失败后复发性泪囊炎,由于手术瘢痕收缩,结构破坏,再次手术易出血,操作不便,定位不准,吻合困难。而鼻内镜下鼻内鼻腔泪囊造口失败原因由于造瘘口处肉芽增生,瘢痕收缩至瘘孔闭锁,但骨窗已经存在,再次手术往往只需内镜下切除造瘘孔周围软组织,或放置扩张管即可,较简单有效。对合并鼻部疾患如鼻腔鼻窦炎症或解剖异常的患者,单行鼻腔泪囊吻合由于鼻窦炎症导致手术失败,而行鼻内镜下鼻内手术可同时清除鼻腔鼻窦病变,保证手术成功,减少多次手术给患者造成的痛苦。

         鼻内镜下鼻内鼻腔泪囊造口术损伤小,并发症少,可避免鼻外手术内毗部血管、韧带的损伤;以钩突为后界,可避免眶内损伤。另外,术后无面部瘢痕,适合年轻患者及瘢痕体质患者。但国内常见报道鼻腔泪囊造口术在处理泪囊造口瓣时一般均采用放置扩张管固定鼻内(需要眼科医师配合手术)不仅手术烦琐,而且易造成患者不适,且容易局部感染、肉芽增生,或采取脑科银夹固定粘膜瓣,且很多基层医院欠缺器材,操作难度较大,不容易掌握,本手术相对扩大泪囊造口使之不易闭合,可以不需要银夹固定粘膜瓣,或扩张管置之固定,对器械要求低,患者术后不适反应小,一次性手术,技术操作简捷,易于掌握,费用低,更加适合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手术。      总之,经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扩大造口术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恢复快,无面部瘢痕,可同时处理鼻腔疾病等优点,而且其并发症少,成功率高,更适合在已经开展了鼻内镜的基层医院广泛开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韩德民,周兵. 鼻内窥镜外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1~154.

      2 李奇志,汪文晓.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疗效观察. 临床眼科杂志,2001,9(1):64.

      3 丁元吉,王红,王红涛.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32例报告.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6,6(1):46.

      4 黄思海,李华斌. 鼻外径路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的对比分析.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20(11):519.

    ↑上一篇:鼻内镜术中上颌窦口处理方式探讨
    ↓下一篇:突发性耳聋预后相关因素的探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