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耳鼻咽喉科学》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脉络膜骨瘤1例

    发表时间:2009-11-03  浏览次数:701次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脉络膜骨瘤1例作者:张晓利,孟 妍,张丽娜,王淑晶    作者单位:130061 吉林,长春八一医院    【关键词】  瞳孔;温热疗法;脉络膜骨瘤瞳孔    温热疗法(transpupilary thermotherapy,TTT)是近年用于治疗眼底病的一种新技术,是经瞳孔将热能输送到脉络膜、视网膜色素上皮及眼底的异常组织,以达到治疗眼底肿瘤、新生血管的目的。目前,TTT主要用于治疗眼内肿瘤和新生血管性病变。具体疾病为老年盘样黄斑病变(渗出型)、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脉络膜炎、脉络膜血管瘤、脉络膜黑色素瘤等,而国内外刊物未见报道此法治疗脉络膜骨瘤病例,脉络膜骨瘤(choroid osteoma)是脉络膜良性肿瘤,可能是由发展为骨骼的胚胎组织迷路于脉络膜所致,又称脉络膜骨性迷芽瘤,1975年Henry Dyk首先提供美国陆军病理研究院(AFIP)1例脉络膜骨瘤,并在Verho-eff Society会上报告。1978年Gass等[1]报道后才逐渐引起人们注意。我院于2005年1月对1例脉络膜骨瘤患者进行经瞳孔温热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    患者女,36岁,12年前发现左眼视物不清,眼胀,伴有头痛,近3个月视力减退加重,于2001年1月16日来我院眼科门诊,无家族遗传史。全身未见特殊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右0.8,左0.2,不能矫正。右眼无异常。左眼前部正常,瞳孔等大,对光反应灵活,视乳头色正、界清,视网膜血管走行可,后极部以黄斑为中心,有3×3 PD大小的黄白色视网膜下隆起肿块,表面凹凸不平,中央呈黄白色似钙化约1×1.5 PD,周围为橘红色,表面有色素及出血,边缘不正似伪足,黄斑中心凹反射消失。眼超声左眼球后壁见一弧形条状强光回声光带。CT检查左眼球后壁可见高密度条状影,CT值310 HU和眶骨密度一致。眼底视网膜造影(FFA)黄斑病变区早期出现与眼底像中央黄白色钙化斑一致的强荧光,随造影时间逐渐增强,出血处呈现遮蔽荧光,周围区呈现弱荧光,晚期强荧光不消退。脉络膜造影(ICG):早期黄斑病变处中央呈现斑驳状强荧光。诊断:脉络膜骨瘤。一年后观察,视力:左眼0.08,病灶呈3.5×3.5 PD大小向周围扩大,视网膜、脉络膜造影与除病灶范围扩大外其余表现与上次基本相同,两年后再次复诊,右眼无改变,左眼视力0.01,病灶呈4.5×4.5 PD大小,中央呈黄白色似钙化约1.5×2.5 PD大小,造影与以前基本相似。患者病灶发展较快,我们予TTT治疗。方法:TTT操作的仪器是由瑞士 900型裂隙灯、科林公司810 nm激光及导光纤维三部分组成。通过固定于裂隙灯上的810半导体红外激光进行操作。患者治疗前行“美多丽-P眼液”充分散瞳2~3次,“倍诺喜眼液”表面麻醉后放入Ocular眼底激光镜( 90°),在病灶鼻下、下方及颞上边缘三处行TTT照射,光照射时间分别为120 s,能量800 mW,光束的宽度控制为2 mm,光斑直径为3 mm,照射区域可见发灰,患者稍感左眼胀痛,只进行了一次治疗,经瞳孔温热疗法后无特殊处置。结果:3个月后观察病灶无扩大。6个月后病灶仍无扩大,视力:右0.8  ,左0.02,治疗处网膜呈圆形灰色斑痕改变,眼底视网膜造影(FFA)显示:治疗处呈圆形低荧光,深达脉络膜,外围环形透见荧光。跟踪观察近四年病灶大小无改变。2  讨论    该患者病灶发展较快,TTT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脉络膜骨瘤的扩展。TTT的本质是热疗,它是一种大光斑、低照射、长曝光的红外线激光光凝技术。它采用的热源常为700~900 nm的红外或近红外激光,这种波长的激光穿通深、散射少。TTT治疗的途径为经瞳孔治疗,这一途径的特点是治疗直接、确切,同时,也要求被治疗眼的瞳孔能充分散大,区光间质基本清晰。红外激光经瞳孔照射到眼底后极部后,主要被视网膜色素上皮、脉络膜的黑色素细胞及病变组织内的黑色素或其他色素吸收。TTT激光作用于肿瘤和新生血管的原理与传统激光光凝不同。传统激光光斑的温度是60 ℃,光凝后即刻引起肿瘤表面组织的坏死,不能到达肿瘤的深部,只能起到治标不治本的作用。而TTT传递热能可使眼底肿瘤的温度升高45 ℃~60 ℃,首先导致细胞膜的损害,蛋白质变性,染色质破坏及细胞生化功能的紊乱等,这一温度可使病变组织发生直接的细胞毒性损伤,也可因同时破坏了滋养血管而达到治疗目的。由于此温度低于光凝的温度水平,不引起治疗区表层的组织坏死,因此热的穿透杀伤力更强,数小时或数天后才发展为肿瘤坏死,起到治标又治本的作用,TTT治疗破坏了骨瘤骨小梁和血管,从而抑制了骨瘤的生长。    脉络膜骨瘤是由成熟骨组织构成的脉络膜良性肿瘤,多发生于健康年轻女性,26~39岁占80%~90%,多为单眼,也有双眼发病的报道[2]。病因不明。有学者认为脉络膜骨瘤与脉络膜炎症有关,也有学者认为是脉络膜血管瘤骨化形成,但从组织病理研究均不能证实。现在大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骨性迷芽瘤,胚胎性骨组织遗留在脉络膜内,出生后发展为骨瘤。病理所见是由分化成熟的骨小梁结构和少量血管组成,其间可见一些骨细胞,骨母细胞及破骨细胞等,因此,眼超声及眼眶CT扫描可见眼球壁有骨密度影像,用以诊断。其发病有报告称其和炎症、内分泌有关,也有家族发病的报道三姐弟双侧脉络膜骨瘤,姐姐和双胞胎二个弟弟均为本病,肿瘤的横向发展,支持本病有遗传性。本病发展进程:骨瘤可进行性扩大,但生长缓慢,也有肿瘤停止发展,还有脱钙,最后骨瘤消失的病例[3]。(1)诊断:临床上年轻健康女性,单眼或双眼发病,视力早期可正常,以后因波及黄斑、产生变形、暗点或视野相应缺损。有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出血,中心视力下降。眼底在视乳头附近,或常见黄斑区有黄白色肿块,大小不一,表面凹凸不平,有色素沉着或出血,中心有黄白色钙化斑,周边呈橙红色。因病变组织有骨化,故眼超声及眼眶CT扫描有强回声或眼球壁有和骨密度一致的骨化斑。有临床诊断意义。随着眼底血管造影的应用,荧光血管造影的影像已有描述脉络膜骨瘤病变早期呈高荧光,是因瘤体压迫使表面色素上皮变薄和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裸露的脉络膜大血管形态被充盈的结果,晚期高荧光持续增强是瘤体表面有细胞间隙荧光积留。如有新生血管膜可出血荧光渗漏,合并色素及出血则有遮蔽荧光。我们首次进行吲哚青绿(ICG)造影,发现病变处没有正常脉络膜血管影像,早期和眼底病变一致的高荧光,进一步证明病变发生在脉络膜。由于骨瘤有骨小梁和血管结构,早期出现高荧光,以后造影剂不断循环,荧光逐渐减弱,晚期骨细胞间隙也有荧光储留而呈弥漫荧光。因此认为ICG造影对脉络膜骨瘤确定病变的部位有一定意义。(2)治疗:目前本病治疗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该病发展缓慢,若病变侵犯黄斑区,引起浆液性视网膜脱离或出血,最终视力预后不佳。也有骨瘤吸收的报道,如有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可行激光治疗,可促进出血吸收,防止渗漏,对于骨瘤发展迅速,视力较差患者可试行TTT治疗。【参考文献】  1 Gass JD.Choroidal osteoma.Arch Ophthalmol,1978,96(3):428-435.  2 戴红等.双眼脉络膜骨瘤病例报告.眼底病,1986,2(3):169.  3 Susan N Trimble,Howard Schats.Decalcification of a choroidal osteoma.Br J Ophthalmol,1991,75:61-63.

    ↑上一篇:筛骨垂直板嵌顿法修补鼻中隔穿孔的体会
    ↓下一篇: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类喷鼻剂治疗慢性鼻炎体会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