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耳鼻咽喉科学》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咽炎的临床观察(附142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0-03-15  浏览次数:686次

    作者:陈伟南 香祝浓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治疗 咽炎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对急性咽炎治疗的疗效。 方法  对142例急性咽炎患者随机分成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医治疗对照组,以自拟清咽汤为基础方进行临床疗效比较观察。 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的总有效率94.4%,西医组总有效率83.1%,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更有利于咽部疾病症状和体征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急性咽炎是病毒或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咽黏膜、黏膜下组织及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属于祖国医学“喉痹”的范畴。我们1998年1月~2004年1月分别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西医治疗急性咽炎142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8年1月~2004年1月我院门诊接诊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组,单数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双数为西医组(简称:对照组)。中西医组71例,男45例,女26例,年龄17~65(平均25.8)岁;西医组71例,男48例,女23例,年龄15~67(平均23.6)岁。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咽喉部干燥、疼痛,吞咽不便,全身症状轻重不一,轻者伴乏力、低热,重者伴高热、头痛、全身酸痛。检查见咽部黏膜急性弥漫性充血肿胀,悬雍垂和咽后壁滤泡充血。辨证分型:风热型58例,风寒型38例,火热型46例。      1.2 治疗方法      1.2.1 中西医组 以自拟清咽汤为基础方,方以地胆头、威灵仙、菊花、甘草为基础。风热型加蝉衣、桑叶、丹皮、银花、天花粉和干地黄等药;风寒型加防风、苏叶、前胡、薄荷等药;火热型加黄芩、天竺黄、射干、青天葵等药。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用。并配合西医治疗,口服先锋Ⅳ0.25g,每天4次;用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糜蛋白酶5mg,蒸馏水10ml,通过超声雾化器吸入,每天2次,每次15min。治疗时要求患者休息、禁烟酒、多饮水、进食流质和软食。5天为一疗程。      1.2.2 西医组 以西医治疗,口服先锋Ⅳ0.25g,每天4次;用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糜蛋白酶5mg,蒸馏水10ml,通过超声雾化器吸入,每天2次,每次15min;不进行中医治疗。治疗时要求患者休息、禁烟酒、多饮水、进食流质和软食。5天为一疗程。      1.3 疗效评价      1.3.1 症状及体征观察 每个病例均建立登记卡,初诊和复诊时记录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治疗一个疗程后进行总结,必要时重复治疗。      1.3.2 症状评价 对治疗前后咽喉部疼痛、全身症状改善情况、咽部黏膜充血程度、悬雍垂和咽后壁滤泡充血情况进行评估。显效:全部症状消退,无咽喉痛、发热和全身酸痛;咽部黏膜、悬雍垂和咽后壁滤泡充血消退。有效:咽喉痛和全身酸痛明显好转,咽部黏膜、悬雍垂和咽后壁滤泡充血明显消退。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效果不满意。       2 结果

      中西医组与西医组症状、疗效评价见表1。

      表1 中西医组与西医组症状、疗效评价 (略)

      注:P<0.05   

      从表1可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咽炎,患者咽喉痛、发热及全身酸痛症状和体征改善都较好,显效率为80.3%,而西医组为62.0%;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4%和83.1%,两组疗效相比,经统计学处理P均<0.05,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中医认为急性咽炎多由气候急剧变化,起居不慎,肺卫失固,风寒或风热邪毒侵袭肺金所致 [1] 。风热邪毒从口鼻而入,内伤于肺,肺气不宣,邪热蒸结于咽,气血壅滞,致咽喉部肌膜红肿;风寒外袭,肺气壅歇,气机不利,风寒之邪凝集于咽,也使咽喉不利。对咽部疾病,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在审症求因和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我们以自拟清咽汤为基础方,方中地胆头味苦、辛,性微寒,有消炎、利尿和抗细菌作用,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临床应用于急性炎症的治疗 [2] ;威灵仙味辛,性温,可祛风湿、止痛,体外试验对伤寒杆菌、肠炎杆球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3] ;菊花清热解毒,甘草调和诸药。风热型加蝉衣、桑叶疏风清热解表,丹皮凉血,银花清其邪毒,天花粉和干地黄养阴清热生津;风寒型加防风疏风散寒,苏叶、前胡和薄荷疏风宣肺解表;火热型加青天葵、黄芩和射干清热解毒,天竺黄清热化痰。      西医认为 [4] 急性咽炎是由感染(病毒或细菌)、职业因素(吸入生产性粉尘、有害气体)、烟酒过度、外伤、检查器具损伤等所致咽黏膜的急性炎症。治疗上采用禁声休息、抗生素和局部治疗(蒸气或超声波雾化吸入)。本组清咽汤有清热化痰、宣肺消肿、消炎利咽的功能,抗生素有消炎功能,局部超声波雾化吸入可增加咽部的药物浓度、减轻咽痛的症状,均有利于咽部症状和体征的改善。      庄金梅等 [5] 报道:用开音汤结合西医口服复方新诺明或强力霉素、地塞米松和理疗治疗咽喉炎,总有效率93.7%,优于单用西医治疗组83.1%。我们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咽炎,显效率为80.3%,而单用西医治疗对照组为62.0%;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4%和83.1%,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卡方检验P均<0.05,差异有显著性,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更有利于咽部疾病症状和体征的改善,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德鉴.中医耳鼻喉科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56-77.

      2 广东中医学院.70种常用草药的定量抗菌作用测定.新中医,1971,3:30-33.

      3 中山医学院.中药临床应用.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75,169-170.      4 李云英.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242.       5 庄金梅,庄白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喉炎175例疗效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1994,2(1):11-12.

      作者单位:523900广东东莞太平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上一篇:中药上感清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单纯性喉炎临床观察
    ↓下一篇:老年人鼻出血56例病因分析及治疗体会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