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耳鼻咽喉科学》

    润燥养喉止咳汤治疗喉源性咳嗽45例

    发表时间:2010-05-18  浏览次数:578次

      作者:范琴舒 作者单位:315470 浙江省余姚市第四人民医院

      关键字:润燥养喉止咳汤治疗喉源性咳嗽

      喉源性咳嗽主要是一组在慢性咽喉炎基础上因感冒等,或急性咽喉炎缓解后诱发的咳嗽,以阵发性剧烈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咽痒、燥、干涩不舒为特征。相当现代医学的感染后咳嗽,治疗上用一般止咳化痰药或抗生素难以奏效,作者近年用自拟润燥养喉止咳汤治疗本症,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4年1月至2006年8月本院门诊病例45例,其中男15例,女30例,年龄25~55岁。所有病例均经胸片检查排除肺、气管、支气管病变,经纤维喉镜检查存在咽喉炎症,但无其它器质性病变。临床症状为咳嗽,阵发性发作,咽干燥涩,咽痒,痒则咳,咳嗽剧烈难止,无痰或少量颗粒状粘痰,白天严重,夜间减轻。

      1.2 治疗方法

      自拟润燥养喉止咳汤:元参、麦冬、生地、白芍、荆芥、防风、僵蚕各10g;桔梗、蝉衣、川贝粉(吞)各6g,甘草5g,仙鹤草30g。若气虚加白术10g,黄芪15g,取玉屏风散意;风热加银花、连翘15g,取银翘散意,风寒加麻黄6g,苏叶10g,咽喉隐痛加山豆根5g,玉蝴蝶6g。上药用水浸泡1h,煎取300~500ml,再复煎1次,约300ml,两次药液混合,放入开水瓶中,分3~4次服用。

      1.3 结果

      33例患者服10~15剂咳嗽、咽痒、咽燥诸症消失而愈,另12例患者晨起仍有少许干咳,继服3~5剂后痊愈。

      1.4 病案举例

      张某,男,35岁,2005年10月25日初诊。患者原有慢性咽喉炎,1个月前因感冒致高热,流涕,咳嗽,经抗病毒与抗生素治疗,全身症状基本消失,而咳嗽加剧,咽喉干涩,发痒,痒则剧咳,无痰,直至恶心方缓,早晨起来明显,夜间缓解,咳则汗出恶风。胸片、血常规、血沉正常,纤维喉镜提示慢性咽喉炎。此为风燥伤津液,咽喉失濡养,应为喉源性咳嗽,投润燥养喉止咳汤:元参、麦冬、生地、白芍、荆芥、防风、僵蚕、白术各10g;桔梗、川贝粉(分3次吞)、蝉衣各6g;黄芪15g,仙鹤草30g,甘草5g,5剂。10月30日二诊。患者咽痒咳嗽显著减轻,但仍觉干燥,上方元参、麦冬加至15g,5剂。11月4日三诊。患者诸症基本消失,继服上方3剂巩固。

      2 讨论

      咳嗽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中医学认为咳嗽大都因肺失宣肃之职,肺失宣散,肺气上逆而致,而喉源性咳嗽虽与肺有一定关系,但究其病机,在于火郁喉燥。朱丹溪《丹溪心法·咳嗽十六》所说“干咳嗽,难治。此系火郁之证,乃痰郁其中,邪在中”。喉源性咳嗽病位在咽喉,风燥灼伤津液,咽喉失去濡养,患者辅助检查肺、气管、支气管无异常发现,血常规无炎症征象,但患者大都有慢性咽喉炎病史,或原来无咽喉炎史,此次因感冒等诱发咽喉炎。干祖望老中医认为:“凡一切慢性咽炎,主症状是咽喉干燥。其所以干燥,由于液不养咽,津不濡喉。干生燥,燥生风,风生痒,痒则酿成本病,此其一。‘诸痛疮痒,皆属心火’。干生燥,燥生火,火生痒,这是另一个由津枯而造成作痒的途径。此其二。这是由慢性咽喉炎导致喉源性咳嗽的机制。”由此可见,导致喉源性咳嗽的关键在于津燥咽喉失养。

      润燥养喉止咳汤中生地、麦冬、元参,润肺滋肾,俾金水相生,泉源不竭,津液得生,咽喉得养;白芍配甘草酸甘化阴,既能滋养脾阴,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洒陈于咽,滋养肺气,舒缓肺气,又能缓急解痉,减轻咳嗽;荆芥、防风祛风解表、解痉;桔梗、蝉衣祛痰利咽;僵蚕祛风散结;仙鹤草有类似激素样作用,扶正祛邪止痒,扶正而不留邪;川贝散结化痰止咳,诸药合用,具有生津润燥,养喉止咳之功。

    ↑上一篇:80例茎突综合征手术治疗报道
    ↓下一篇:儿内科与小儿鼻窦炎(附108例报告)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