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耳鼻咽喉科学》

    以耳闷为首发症状的突发性耳聋20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1-11-11  浏览次数:685次

      作者:卫丽红,沈丽娜  作者单位:武警浙江总队杭州医院 五官科,浙江 杭州 310051

      【关键词】 聋;突发性;耳闷;听力检查

      突发性耳聋是指不明原因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多于数小时或数分钟内听力损失达到高峰,可伴有耳鸣和眩晕。而以耳闷为首发症状者少见,且临床易误诊,给早期合理治疗及预后带来一定影响。现将我科2002年1月—2007年10月诊治的25例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1月—2007年10月本科门诊就诊的突发性耳聋25例(25耳),均符合中华耳鼻喉科学会制定的突发性聋的诊断标准(1997)。以单侧耳闷塞感、堵塞感为主诉,10例伴有低调持续耳鸣。其中男15例,女10例;左耳14例,右耳11例;年龄5~39岁,平均29.6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 h~8 d,平均3 d。所有患者发病期间无感冒史和噪音暴露史。排除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全身免疫系统疾病。

      1.2 检查及治疗方法

      听力学检查:分别在发病后4 h~8 d 测试。均经声阻抗(峰力GAI33型美国产)、咽鼓管功能(RIONJK04A型日本)检查排除中耳病变,且显示咽鼓管主动开放、被动开放功能正常。纯音测听:所有患者气骨导听阈一致,无气骨导差。听力评价WHO听力损伤分级建议(1991),听力损失的程度多为轻度、语言频率均值为27.0 dBHL。患者诊断后立即给予地塞米松、丹参、高压氧,口服都可喜,辅以B族维生素,治疗1~2周。

      2 结果

      纯音测听的特点:听力图均呈以低频下降为主的上升型曲线,中、高频听力基本正常。听力损害程度由重到轻的频率依次为500 Hz(40±8)dBHL、250 Hz(35±7)dBHL、125 Hz(30±5)dBHL,听力损害在各个频率的出现率由高到低依次为500 Hz(100%)、250 Hz(93.33%)、125 Hz(60%),其中14例为3个频率同时下降、8例为相邻2个频率下降、3例仅有1个频率下降。治疗效果:听力恢复标准依据中华耳鼻喉科学会、中华耳鼻喉科杂志编委会颁布的突发性耳聋疗效分级标准(1997),治愈23耳,有效2耳,总有效率100%。

      3 讨论

      突发性聋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 以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和耳鸣为主,可伴有眩晕、恶心、呕吐[1]。而以耳闷为首发症状的患者临床较少见。本组突发性聋患者有以下特点:(1)发病到就诊时间短;(2)均以单侧耳闷为首发症状,可伴或不伴耳鸣,且耳鸣均为低调性,无眩晕、恶心呕吐,听力下降无波动性;(3)纯音测听:听力图为低音型,中高频率基本正常,听力损失多为轻、中度;(4)治疗效果好,易恢复。突聋的病因、发病机制等迄今尚无定论,但多数文献报道与内耳微循环障碍有关[2]。内耳的主要供血动脉为内听动脉蜗支,其走向从耳蜗底部走向顶部,当其发生程度不重的血供障碍时,蜗顶主管的低频听力较高频听力先受损害[3],即会出现本组患者低频受损中高频基本正常的情况。因其听力损失的程度多为轻、中度,故患者仅感觉耳闷而未诉明显耳聋。多数文献证实:听力图表现为上升型的突发性耳聋疗效和预后较好。本组的听力损失即是低频损害又是轻、中度损害,且治疗及时,故效果满意。本病还需与梅尼埃病和中耳病变鉴别。梅尼埃病也有耳闷、听力下降,但患者主要症状为发作性眩晕,且听力下降多为波动性反复发作;中耳病变的患者也常诉耳闷,但病前多有感冒史,纯音测听多有骨气导差,声导抗咽鼓管功能多有异常改变,据此不难鉴别。因此,临床上为预防误诊,对以单侧耳闷为主诉者应考虑突发性耳聋的可能,宜早期进行听力检查。

      【参考文献】

      [1] 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011-1014.

      [2] 周定蓉,甘永莲,徐伟恒,等.以突发性听力损失为首发症状病例的病因讨论[J].听力学及言语病杂志,2008,8(1):12-14.

      [3] 韩朝,林国经.前列地尔治疗突发性聋的效果观察[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18(4):245.

    ↑上一篇:曲安奈德结合理疗在耳廓假性囊肿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下一篇:微波热凝治疗Littles区鼻出血的疗效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