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注射用尼麦角林在改善脑功能治疗中的不良反应观察

    发表时间:2010-03-15  浏览次数:678次

    作者:宋艳秋 孔静波 王晓玲    作者单位: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 郑州 450000   【关键词】  尼麦角林;不良反应;脑功能

      我科于200309~200808应用该药物治疗共328例,不良反应75例,我们对328例患者采用尼麦角林改善脑功能治疗中的不良反应观察和分析,望补益于同仁和广大患者。现将观察其相关不良作用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8例均为我科住院病人,男201例,女127例,经头部CT证实,有急性脑梗死126例(颈内动脉系统101例,椎动脉系统25例),脑梗后遗症46例,脑出血后遗症43例,血管性痴呆73例,年龄40~88岁,平均58.67岁,(既往有高血压病258例,糖尿病史78例,CHD病65例)。

      1.2  方法  尼麦角林4~8mg加入NS或5%GS中静滴,1次/d。

      2  结果      出现不良反应约75例(22.9%),其中52例(15.9%)头晕心慌,面部潮红,停药后0.5h左右症状消失;10例(3.0%)低血压、嗜睡、出汗;其中8例(2.4%)肠胃不适、恶心;低热1例(0.3%),停药1d左右体温恢复正常;血尿酸升高3例(0.9%),应用3~5d碳酸氢钠后恢复正常; 1例刚用1min左右,胸闷、憋气喘息,类似速发性变态反应,立即拔除尼麦角林,给予地塞米松5mg静脉推注,约10min后症状缓解。

      3  讨论

      3.1  尼麦林  为二氢麦角碱的半合成衍生物,具有较强的α受体阻滞作用和扩血管作用,可增加脑血流量。加强脑细胞能量的新陈代谢,增加氧和葡萄糖的利用。促进神经递质多巴胺的转换而增加神经的传导。加强脑部蛋白质的合成,改善脑功能障碍。本药还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1]。尼麦角林的主要代谢产物为MMDL(1.6二甲基8甲基10甲氧基尼麦角林)和MDL(6二甲基8β羟甲基10α甲氧基尼麦角林)主要由肝脏代谢,经肾脏排出(约80%),少量从粪便排出(10%)。临床运用于急慢性脑血管疾病和代谢性脑供血不足,改善脑梗后遗症引起的食欲低下和情感障碍(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缺乏意念、忧郁不安等)也使用于血管性痴呆。用法:4~8mg溶于NS或5%GS中静滴,1次/d。不良反应:(1)耳鸣、头晕、面部潮红、发热、低热、胃肠不适、血压降低、嗜睡、失眠等。(2)血尿酸浓度升高等。

      3.2  不良反应  发生几率22.9%,以上发生不良发应:(1)头晕、心慌占第1位;(2)低血压、出汗占第2位;(3)胃肠不适、恶心占第3位;(4)血尿酸升高3例,占第4位;(5)低热、速发性变态反应各1例,占第5位。

      3.3  注意事项  (1)先缓慢静滴观察有无不良反应;(2)可以从改进制药技术,提高纯度,这样可以增加病人耐受度,病人才愿意接受此药;(3)血压本身不高者用药时需慎重;(4)用药前监测肾功能(血肌酐),如达到氮质血症期就慎用此药,并密切监测及复查肾功能。

    【参考文献】  [1] 陈新谦.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96.

     

    ↑上一篇: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评价
    ↓下一篇:22家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