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普通外科学》

    一次性切开对口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83例

    发表时间:2011-09-15  浏览次数:541次

      作者:杨运添  作者单位:广东省兴宁市人民医院肛肠科,广东兴宁

      【摘要】 目的 观察一次性切开对口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方法 对83例肛周脓肿施行一次性切开对口引流。结果 一次性治愈80例。住院时间为14~35d,平均住院时间为23d。形成肛瘘1例,复发2例,均需再次手术者占3.6%。结论 一次性切开对口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治愈率高,疗程短,肛瘘的发生率和脓肿的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肛周脓肿,手术,疗效观察

      2003年3月至2006年9月,我科对耻骨直肠肌以下的83例肛周脓肿患者采用一次性切开对口引流术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将其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3例中,男49例,女34例;年龄14~69岁,平均年龄32岁;病程1~52 d,平均28 d。肛周皮下脓肿68例,坐骨直肠窝脓肿11例,肛门后间隙脓肿4例。内口位于截石位6点位43例,9点位22例,3点位18例。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侧卧位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按患者具体情况采用局部麻醉、腰俞麻醉或骶管麻醉。将亚甲蓝液注入脓肿内,按压脓肿部位,使混有亚甲蓝的脓液从内口溢出,从而确定内口的位置。先在有利于引流及内口对应处作一放射状梭形切口,切口的长度和宽度要充分,防止外口过小致过早闭合影响脓腔的引流。切开皮肤进入脓腔,排出脓液。术者一手食指插入肛内,另一手持探针由切口进入脓腔,查明脓腔与内口的关系,此过程须耐心,忌用暴力,以防造成假性内口。沿探针向肛门延伸切口,直到内口处的肛隐窝部,同时用手指将脓腔纤维间隔钝性分离,以防残留死腔,并适当地清除坏死组织,使引流通畅。对范围较大的11例坐骨直肠脓腔,则在原切口一侧或两侧作一放射状梭形切口,使切口相通形成对口引流,然后在切口间挂浮动橡皮条,使引流畅通,最后用2%双氧水、生理盐水先后冲洗脓腔,铺盖纱布并固定。术后保持排便通畅,联合应用抗生素3~5 d,每日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盆2~3次,每次5~10min。换药时要保持引流通畅,如有假性愈合要及时分开,使肉芽组织从基底部向上生长。浮动的橡皮条视肉芽组织生长情况拔除,一般不超过1周。

      1.3 结果

      本组疗程14~35 d。83例中80例肛周脓肿一期治愈。随访1a,术后形成肛瘘1例,脓肿复发2例,均需再次手术占3.6%。

      2 讨论

      肛门周围脓肿是肛肠科常见病,为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或其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1]。现代医学认为肛腺感染是肛周脓肿最常见的发病原因。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脓肿单纯切开引流,但这只是暂时缓解了患者的痛苦,并没有处理感染灶的问题(内口)。肛周脓肿自行溃破或切开后不能愈合的主要原因是原发内口继续感染致长期慢性炎症使局部病灶形成纤维化管壁,管道弯曲及肛门直肠周围支持组织,特别是括约肌的收缩均可致管道排脓不畅[2]。传统的手术方法既没有处理原发病灶,引流又不够通畅,容易形成死腔及假性愈合,所以术后肛瘘形成和脓肿复发的比例高,患者往往须再次手术才能治愈,此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又延长了治疗时间,并且加重其经济负担。为避免上述诸多缺点,我科采用一次性切开对口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此术式是针对肛瘘形成学说和肛周脓肿的病因,在切开引流的同时把内口(感染灶)打开,去除了继续感染的病源,消除了肛瘘形成的主要因素。对范围较大的脓腔挂浮动橡皮条对口引流,则可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使伤口引流通畅,组织损伤少,同时橡皮条有刺激创口肉芽生长的作用,去除了肛周脓肿不能愈合的原因,从而达到根治的目的。因此该术式具有治愈率高、疗程短,肛瘘的发生率和脓肿复发率低(3.6%)的特点,与戴秀臣等[3]的结果相仿。

      笔者认为,要取得手术治疗成功需要做好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1)正确认定和处理内口。据统计99%的肛周脓肿是由肛窦感染继而肛门腺化脓而来,无论施行何种术式,必须找到内口才能根治,否则即使近期治愈,远期还会感染复发。需要注意的是,探查内口时一定要耐心,忌用暴力操作,以防形成假性内口。(2)合理设置切口。要采用一次性梭形切开,使切口边缘整齐,不用再次修剪创面,切口愈合后肛门不易变形,肛门外观平整。切开感染的肛窦即内口可避免肛瘘的形成。切口的长度和宽度要充分,可切除一部分切口边缘的皮肤,防止引流不畅或皮肤过早愈合形成肛瘘。内口周围如有瘢痕组织,必须尽量切除,否则伤口不易愈合。对范围较大的脓肿,通过对口引流,使伤口引流通畅,缩短愈合时间。(3)做好术后换药工作,重视术后创面的清洁。患者每日以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盆2~3次,每次5~10min。换药时应注意使肉芽组织从基底由深至浅,从里至外生长,避免形成假性愈合或死腔。(4)术后合理应用抗生素,此对早期创口炎症消退和伤口尽快愈合是必要的。肛周脓肿是以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为主的混合感染,治疗时应首选抗革兰阴性杆菌和抗厌氧菌为主的抗菌药[4]。

      【参考文献】

      [1]孟荣贵,喻德洪.现代肛肠外科手术图谱[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54.

      [2]胡伯虎,李宁汉.实用痔瘘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27.

      [3]戴秀臣,陈超,赵丽忠.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治疗治疗总结[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5,25(5):17.

      [4]杨尚东,张泽,安敏,等.肛周脓肿的研究进展[J].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2,22(5):36.

    ↑上一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原因分析
    ↓下一篇: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260例手术治疗体会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