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普通外科学》

    经胆囊管胆道造影在胆道手术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1-11-09  浏览次数:480次

      作者:姚志刚,钱呈兴   作者单位: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普外科,江苏 昆山

      【关键词】 经胆囊管胆道造影 胆道手术

      胆囊结石患者中约有15%~18%合并胆总管结石[1],其中1/3不引起任何临床症状被称为隐匿性胆总管结石;而怀疑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行胆总管探查手术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intraoperative cholangiography,IOC)既可降低胆道残余结石发生率,又可降低胆道探查的阴性率。现总结我院50例胆道手术经验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50例,其中男18例,女32例,年龄23~75岁,平均45岁。术前诊断胆囊结石、胆囊炎35例,开腹行胆囊切除术3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例,2例为急诊手术;术前诊断胆总管结石15例,经B超及CT确诊,均开腹手术。

      1.2 方法

      切除胆囊后,保留胆囊管约1~2 cm,然后以7号头皮针管剪除尖端或磨平,插入胆囊管约1.0 cm,丝线结扎或钛夹固定,回抽出胆汁后,患者体位呈头低足高位,注入25%~30%泛影普胺30~40 mL后摄片。

      1.3 结果

      术前诊断单纯胆囊结石35例中,术中造影6例中表现为胆总管扩张,直径大于1.0 cm,有2例发现胆总管结石,最后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在胆囊结石、胆囊炎患者中,造影发现胆囊管冗长扭曲1例,胆囊管高位开口于右肝管3例,胆囊床微小胆管胆漏1例。在行胆总管切开取石病例前,3例患者造影发现无结石表现,避免了不必要的胆道探查,减少了患者带T管的痛苦,降低了患者的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

      2 讨论

      2.1 术中胆道造影的意义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对于胆囊结石和胆道疾病的诊断越来越准确,但仍有其局限性,由于肠道内气体干扰等因素,B超对胆总管结石诊断准确率仅为80%[2],螺旋CT为85%~95%,MRCP为93.4%[3],而IOC可达90%~98%,可以弥补术中手法探查的不足,使术后残石率明显降低。胆囊结石患者因胆总管内残留结石需再次手术,发生率为10%~30%。原因在于胆囊内多为小结石或泥沙样结石,术中被挤入胆总管造成医源性残余结石,因此IOC对预防结石残余很有必要。本组35例胆囊结石患者,术前无胆总管梗阻症状,B超等检查亦未发现胆管结石,术中行胆道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2例,占5.71%,行胆总管探查取石,避免了术后残余结石的发生。

      传统的胆总管探查手术具有一定的盲目性[4],术中IOC可使探查阴性率明显下降。本组15例术前诊断胆总管结石的病例中有3例经IOC确诊无结石,从而避免了胆总管探查。术中胆道造影可以清楚显示各胆道走行及相互关系,有助于了解胆道解剖异常及异常胆管的存在,对解剖胆囊三角有指导意义。特别当三角区粘连明显,三管关系模糊不清,术中胆道造影能清楚辨认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的关系,有的放矢地进行分离解剖,及时发现胆管损伤、Mirzzi综合征,降低手术后胆漏的发生率,提高胆囊切除手术的安全性。本组术中胆道造影发现胆囊管冗长扭曲1例,胆囊管高位开口于右肝管3例,胆囊床微小胆管胆漏1例。

      2.2 术中胆管造影的指征

      是否常规行术中胆道造影,分歧较多,欧美学者主张常规行IOC[5]。总结我院经验,我们认为有以下因素者应行IOC:?譹?訛既往或现存在有黄疸,术前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曾有一过性升高或持续性升高者;?譺?訛B超提示胆总管扩张或有结石者;?譻?訛胆囊结石病史超过5年;?譼?訛既往有胰腺炎病史者;?譽?訛胆囊颈部有结石嵌顿、三角区炎性粘连严重、解剖不清者,术前或术中怀疑胆管变异、损伤或怀疑有Mirizzi综合征者;?譾?訛对于单纯胆囊结石患者,如术中探查发现胆囊管直径较粗,大于结石直径,胆囊内有多发细小结石或泥沙样结石,胆总管扩张者[5]。

      2.3 术中胆道造影的注意事项

      ?譹?訛插管一般以1.5~2.0 cm为佳,不一定进入胆总管,过浅或固定不牢固,易使造影管脱出或造影剂外溢,影响观察,过深易损伤胆总管。?譺?訛注射前应回抽部分胆汁,排尽空气,勿注入气泡,以免出现假象。?譻?訛造影剂最佳浓度为25%~30%,浓度过高会影响对结石的观察,浓度过低结石不易显示。?譼?訛胆造影剂注入压力适中,防止压力过大或速度过快导致造影剂外漏及Oddi括约肌收缩,影响造影结果的显示;?譽?訛对于急性胆管炎患者慎用,易引起细菌逆流从而发生菌血症。

      总之,术中胆道造影可了解胆道形态和发现胆道疾病,减少胆道探查阴性率,避免不必要的胆道探查,减低胆道结石残余率,减少手术并发症,是一种简便、有效、安全的检查手段,该方法不需要特殊设备,适于在基层医院普及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风,汪健,蒋晓飞,等.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和胰胆管合流异常的关系[J]. 肝胆胰外科杂志,2009,21(4):98-100.

      [2] 程永德. 胆总管结石的超声和CT综合影像诊断[J]. 安徽医学,2009,30(6):671-672.

      [3] 凌文哲,郝宏毅,陈大治. B超、CT及M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评价[J]. 宁夏医学杂志,2006,28(4):301-302.

      [4] 夏超,崔杰,张俊坤. 胆囊切除术中胆总管探查阴性的分析[J]. 肝胆外科杂志,2005,13(5):363-365.

      [5] 赛福克,阿里木,本塔里甫,等.胆囊结石术胆管造影初探[J].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4,7:485-486.

    ↑上一篇:c-Fos在胰腺癌靶向分子转移中的作用
    ↓下一篇:血脂和脂蛋白测定在临床诊断胰腺炎中的应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