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卒中康复液颈动脉灌注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0-04-22  浏览次数:672次

      作者:黄汉升 黄翔 顾亚珍 周卫东  作者单位:224100江苏省大丰市第二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 探讨卒中康复液颈动脉加压灌注对超过治疗时间窗的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方法 82例脑梗死8h以上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卒中康复液颈动脉加压灌注,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结果 治疗组在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颈动脉加压灌注中卒中康复液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减少致残率和生活依赖,无不良反应。

      关键词 脑梗死 卒中康复液 颈动脉加压灌注 缺血半暗带 治疗时间窗

      脑卒中(梗死)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约75%有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的丧失,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我院从2002年6月~2004年5月,采用经科学提取的中药注射液,使用经颈动脉加压灌注的方法,治疗梗死时间超过治疗时间窗的脑梗死患者43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82例,均为我科住院病人,根据患者自愿,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梗死面积、既往史,治疗前神经缺损程度评分、发病到治疗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病例选择 入选病例82例,均经CT或MRI扫描证实,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1] ,且符合下列条件:(1)第1次卒中或虽一次以上卒中但未遗留神经功能缺损;(2)发病时间均已超过8h,且少于15d;(3)除外脑出血;(4)非脑梗死,非轻型脑梗死;(5)无全身严重并发症;(6)无颈动脉灌注禁忌证。

      1.3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即调整血压、血糖、血脂、抗感染、脱水降低颅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支持疗法及对症处理),对照组给予维脑路通0.6g,胞二磷胆碱1.0g静滴,每日1次,连用20d;治疗组使用卒中康复液(黄芪30ml、刺五加60ml、川芎嗪200mg、血栓通500mg、2%普鲁卡因6ml)使用注射泵在患侧颈动脉中加压输入,推注时间为35min,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需注意:(1)防止推注速度过快而发生癫痫样抽搐。(2)拔针后局部压迫不能少于8min,防止血肿。

      1.4 疗效判定 按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评分标准 [2] 判定疗效:功能缺损减少90%~100%为基本痊愈,46%~90%为显著进步,18%~45%为进步,0~17%为无变化,0以下为恶化。

      1.5 统计学方法 χ 2 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5%,显效率为81.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80%,显效率为33.34%。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经χ 2 检验,P<0.01),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略)

      2.2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前有显著下降(P<0.01),而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经χ 2 检验,P<0.01),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 (略)

      2.3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既有病灶中心的神经组织迅速坏死,又有缺血灶周边区和灶外区迟发性或进行神经元坏死及选择性神经元坏死,同时存在着病理性自由基反应增强等病理因素 [3] ,即使病情进入稳定期或后遗症期,仍然存在着周边区和灶外区的低灌流量以及神经细胞的低兴奋性,增加灌流量会激活脑细胞等一系列相互的关系。有学者报道,梗死后5~7d时,DWI病变(病变容积)大小平均增加300% [4] ,因此,即使超过了治疗时间窗,尽快改善缺血半暗带的微循环,仍然是降低病死率、减轻致残程度的关键。颈动脉和加压灌注疗法,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法。动物实验及临床实践证明,颈动脉灌注侧半球的药物浓度较对照组高190%~280%,药物经颈动脉灌注到梗死区域后,由于血药浓度的升高,脑细胞与药物接触的时间延长,从而滋养、拯救了濒死脑细胞和/或激活了长期处于低灌注血流量状态下的脑细胞,反过来促进了梗死区血流量的增加。颈动脉灌注还可开放血脑屏障,使脑细胞对药物的通透性增加6~40倍 [5] ,故能迅速改善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已有多位临床工作者使用颈动脉灌注的方法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笔者使用的药物中黄芪、川芎嗪、血栓通和刺五加均为经科学提取的有效注射液,黄芪为补气要药,中医素有“气为血帅,气动则血行”之说,清代名医王清任重用黄芪的补阳还五汤,就专为中风偏瘫而设,现代药理表明,黄芪具的扩张血管,降低区域血管阻力的作用,它能增加神经因子,有利于神经细胞损伤的恢复;刺五加“性温味苦,治四肢不遂”,“贼风伤人”《药性论》,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清除自由基,增强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等作用 [6] ;血栓通成分为三七总甙,它能显著降低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使血粘度下降,血流增快,增加病灶的血流量[7] ;川芎嗪能改善血流变性和阻止血栓形式,研究表明它能缩短血栓的长度,减轻血栓的干重和湿重 [8]。以上药物,均有抑制钙超载和抗自由基损伤的作用,而普鲁卡因解除脑血管痉挛,治疗脑中风的疗效已得到肯定 [9~12] 。数药合用,经颈动脉注入脑部梗死区能明显增强改善缺血半暗带的微循环,提高缺血缺氧脑细胞的营养及血氧供应,对抗氧自由基对脑细胞的损害,促进神经细胞的恢复和再生,从而取得较明显的疗效。

      研究证实,颈动脉反复穿刺不会造成管壁增厚及管腔狭窄;穿刺损伤的颈动脉内膜可完全修复,未发现附壁血栓形成;原有的粥样硬化斑块也未见脱落;损伤的弹力纤维瘢痕修复,未发现血流动力学有不良影响 [13]。我科在使用本法治疗患者时,未发现不良反应。笔者认为:本方法及药物组方疗效可靠,不需要高档设备,操作不复杂,价格较低,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1995)1996,29(6):381.

      3 罗祖明,董佑忠.脑血管疾病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8:377-379.

      4 曲方,胡连源.DWI和PWI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意义.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21(6):379.

      5 邬祖良.颈内动脉持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肿瘤.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88,3:113.

      6 梅全喜.现代中药药理手册.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541-544.

      7 侯电波,于华阳.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出血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1(3):53.

      8 张宁兴.中医活血化瘀治疗脑卒中研究概况.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1(5):292.

      9 焦顺发,杜全枝.颈动脉点滴治疗脑血栓.太原:山西卫生出版社,1983,82-85.

      10 史重华,王逢远.复方普鲁卡因注射液颈动脉点滴治疗脑卒中偏瘫后遗症.天津医药,1999,16(1):212-214.

      11 张崇凡,郭玉璞.中国脑血管病治疗专家集.沈阳:沈阳出版社,1998,192-201.

      12 刘斌,梅运涛.简易颈动脉灌注普鲁卡因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1,4(6):72-73.

      13 李育臣,王健茹.实用颈动脉灌注治疗法.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34-141.

     

    ↑上一篇:特殊类型的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精神分裂症伴肺结核的平衡治疗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