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外科学》

    颅骨钻孔双腔引流管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2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2-02-15  浏览次数:776次

      作者:杨永飞,张洪涛,邢贞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郑州 450000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颅骨钻孔;双腔引流管

      我院从200302~200902采用颅骨钻孔双腔引流管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18例,女4例,年龄46~78岁,平均61.3岁。血肿单侧20例,双侧2例。病程4周~6个月。有明显外伤史18例,22例均有头痛症状,伴恶心、呕吐9例,不同程度肢体无力、轻度偏瘫17例,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12例。术前头颅CT扫描显示均为低密度14例,等密度及混杂密度6例,高密度2例。血肿呈多房性2例,血肿壁有机化者2例。

      1.2 治疗方法 22例均采用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术后生理盐水持续冲洗,根据冲洗液颜色调整滴速,持续冲洗引流3~5d。CT复查证实血肿全部或大部分消失后,拔出引流管。

      2 结果

      2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颅骨钻孔引流术后3~5d,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引流液颜色变浅时拔出,平均引流4d。术后复发2例,无死亡,复发率为9.09%。2例复发病人行骨瓣开颅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治愈。其他患者随访1年无复发。

      3 讨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指颅骨损伤后3周以上并表现出临床症状的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多发于老年患者,以老年男性多见,约占颅内血肿的10%,在硬膜下血肿中约占25%[1]。

      目前对于血肿出血来源和发病机制无统一的认识,有文献报道50%~84%的患者有明确头部外伤史,认为剪切力作用可能与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由于脑与颅骨产生相对运动,引起桥静脉的撕裂或造成皮质与硬脑膜间小交通动脉的损伤、渗血,血液集聚于硬膜下腔[2],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形成包膜。同时由于局部凝血因子的大量消耗、纤溶亢进、包膜内层围绕血肿处,在血肿的炎性刺激下,持续新生不成熟的毛细血管不断渗出凝血以及包膜外层纤维化,进一步促进血肿增大[3]。老年患者由于脑组织萎缩,硬脑膜与皮质间间隙增大,CSDH一旦发生,不易活愈,通常采用手术方法治疗,目的是阻断纤溶酶原的作用和占位效应。Lee JY[4]报道172例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CSDH患者,不管是哪种手术方法,均没有单纯钻孔引流术优越,所以后者仍是值得推荐的手术术式。我们采用颅骨钻孔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引流慢性硬膜下血肿22例,20例治愈,占90.91%,效果良好。

      本组手术有以下优点:(1)整个手术过程是全封闭冲洗引流,使硬膜下腔在相对密封闭条件下完成,基本无气颅。(2)持续生理盐水冲洗能及时填充原血肿空间不会导致低颅压脑压,有效防止局部自身调节功能失调而血管破裂[5]。(3)常压下冲洗,安全可靠。冲洗液的高度仅高于穿刺点20cm,在脑压正常的范围,有效预防由于引流管被小血块阻塞导致颅内高压。(4)我们在冲洗时将引流袋放在低于头部5~7cm处,结束后将产生约0.5负压,有利积液引出及脑膨复,有效减少术后颅内积气积液,尽快缓解患者症状[6]。(5)局麻下进行操作。穿刺成功后接好引流管及冲洗管,即可像静滴一样冲洗到澄清,对年老体弱者尤为合适。引流术后复发2例,1例为多房性血肿,1例为血肿机化者,采用骨瓣开颅清除血肿治愈。影响CSDH术后复发的因素很多[7]:(1)年龄大,老年病人脑萎缩严重,术后脑组织膨起困难。(2)血肿包膜坚厚,硬膜下腔不能闭合。(3)血肿腔内有凝血块未能彻底清除,新鲜出血而致血肿复发。(4)有凝血机制障碍者术后易于复发。(5)血肿的密度与术后复发率密切相关,一般认为在CT表现上呈混杂密度到高密度者常提示血肿未完全液化,血肿腔含大量凝血块,易于堵塞引流管,造成引流不畅,引起复发。

      在临床工作中,为减少术后CSDH的复发,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1)术中用骨蜡封闭板障要仔细,既要达到止血的目的,也要避免把骨蜡挤入颅骨硬膜间隙,造成硬脑膜剥离,产生新的出血。(2)由于CSDH张力大,切开硬脑膜后陈旧性积血多喷涌而出,要注意缓慢减压,以免诱发颅内出血。(3)选用柔软且有较多侧孔的引流管,置管应尽量达到血肿前部区域,以利术中、术后排气,减少复发。(4)置管的过程中应谨慎操作,引流管深度不要超过血肿腔的半径,切忌用力,以免戳破蛛网膜,产生大量引流液及造成硬膜下积液。(5)术中应用大量生理盐水注入冲洗管反复交替冲洗,一进一出等量交换,直至冲洗液清亮为止,必要时可适当加压并调整引流管的方向,务必将局部絮状的凝血块及含大量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液体冲出。(6)术中应充分利用骨孔,使硬膜的切口直达骨缘,并将骨孔后部的骨质咬出一部分,形成一斜槽,有利于置管和调整引流管方向;必要时切除部分硬膜,因为加压冲洗过程中,如硬膜上切口过小,一旦被血块堵塞,入量大于出量,可能会导致桥静脉的撕裂,产生严重后果。(7)术后关闭切口时,尽量使引流口位于最高点,以利排气;同时,使用生理盐水注满血肿腔及高位的引流管(暂时关闭),减少血肿腔残余气体量。(8)对于多房性或有机化倾向、包膜较厚或已有钙化的慢性硬膜下血肿,应果断采用骨瓣开颅加血肿壁剥离术。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主编.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36338.

      [2] Robert G Grossman,Christopher M Loftus主编,王任直主译.Principles of neurosurger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4;117118.

      [3] 任红兵,宋伦贤,吴成章,等.慢性硬膜下血肿诊治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1):14301431.

      [4] Lee JY,Ebel H,Ernestus RI,et al.Various surgical treatments of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and outcome in 172 patients:is membranectomy[J].J Sung Neural,2004,61(6):523527.

      [5] 杨月舟.慢性硬膜下血种31例钻孔引流术治疗的体[J].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2(16):1510151.

      [6] 金维,张树方.负压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7例[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6,22(4):203.

      [7] 李树.38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复发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3):4849.

    ↑上一篇:内镜辅助双管引流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前瞻性研究
    ↓下一篇:CT诊断脑脓肿22例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