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颅脑外科学》

    重大灾害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相关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发表时间:2009-07-31  浏览次数:755次

      作者:耿勇 杨振祥 陶学勇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44医院五官科,贵州 贵阳 550009

      【关键词】  重大灾害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预防

      2008年5月14日至7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赴四川绵竹地震重灾区,我院五官科医生随队参加,于5月14日到6月4日驻扎在绵竹市体育馆,6月4日后随所保障部队进驻绵竹市九龙镇。执行的主要任务为:负责驻渝某红军师官兵的医疗保障;收治地震灾区伤病员;出外巡诊、转运伤员及消杀防疫。现针对耳鼻咽喉科疾病在重灾后的预防和治疗方面收集相关的信息进行总结分析,旨在总结经验,为今后灾后救治工作提供参考。

      1  灾害后耳鼻咽喉科疾病防治特点      特殊环境易诱发各系统疾病,包括耳鼻咽喉科疾病。部队和当地居民居住环境差,灾后出现的大量粉尘易对呼吸道产生严重刺激,饮食引水受到严重污染,蚊蝇滋扰,气候潮湿,精神紧张压力增大等都易诱发耳鼻喉科疾病;部队在野外驻扎,身处危险环境易受意外伤害,易发生鼻面颈部软组织伤及耳外伤;部队生活、休息环境艰苦,卫生条件差,平时不发生的慢性病往往急性发作。当地居民所处环境类似,当地专科治疗几近瘫痪,许多局部感染因得不到专科处置,极易发展周围间隙感染甚至全身感染。      我队接待患者中耳鼻咽喉相关病种病例统计:部队人员共395人次:头面面部软组织伤89人次、咽炎115人次、扁桃体炎37人次、鼻炎95人次、及口腔溃疡43人次、其他16人次。地方病人497人次:头面部软组织伤216人次,上颌骨骨折23人次、鼻炎98人次、急性咽炎81人次、扁桃体炎48人次、其他31人次。其中手术156人次,转运病人85人次,出诊59人次,巡诊灾民1869人次。

      2  采取对应的专科防治措施      专科器械及专科药品准备:器械包括气切包、清创缝合包、止血包扎绷带、骨折复位固定器械、缝合用细针细线等。药品包括咽喉喷剂、咽喉含片、双氧水、喷鼻剂(抗炎剂、减充血剂、抗过敏剂等)、滴耳剂(抗炎剂、消毒剂)、康复新口服液及耳鼻喉科常用中成药物等。救治的主要原则是:尽量做到专病专治。(1) 急救:抢救生命第一,强调首先解决危及生命的紧急问题,如心跳呼吸骤停、大出血、窒息、休克、开放性气胸、内脏损害和脱出等[1],快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快速扩容, 止血及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作气管切开,保持生命体征平稳。严重外伤的早期诊断是治疗成功的主要因素。(2) 上颌骨骨折:临床表现为颌骨移位及咬合错乱、功能障碍需要X线(头颅正侧位)检查,治疗原则是:排除颅脑损伤,手术复位固定,预防感染[2]。(3) 软组织损伤:清创缝合时应对面神经、腮腺导管、耳部、鼻部及喉部伤口特殊处置,其它软组织对位恢复外形、细针细线缝合,治疗的同时要考虑美容和外形的要求。(4) 感染:耳、鼻、喉、口腔科感染有其特殊性,抗菌药物的应用除口服及注射为全身用药尚有各种局部用法如滴耳、滴鼻、鼻腔喷雾、口腔含片及气溶吸入等,在用药时应根据感染致病菌和炎症阶段选择合适的药品[3],如外耳道感染常选用红霉素、氯霉素等滴耳液局部用药,中耳炎在急性炎症阶段应选用青霉素类、大环菌素类全身用药,这样才能做到抗生素的合理利用。对于扁桃体炎等,必要时在抗感染的基础上结合手术治疗。

      3  体会      (1)平时要加强对特殊伤救治技术的研究,加强对耳鼻咽喉科特殊伤情的紧急处置训练,提高应对抢险救灾卫生保障的能力,认真落实卫生战备训练制度。不但要着眼做好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卫生保障准备,同时也要做好各种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的卫生保障准备,在战争或应急状态下才能更好地应用自已的专科技术为部队或病人服务。(2)物资准备是重点,在平时要特别重视药品器材的储备工作,并定期更换过期药品、检修仪器设备。耳鼻咽喉专科药品包括麻醉药品、抗生素、咽喉喷剂、滴鼻剂、滴耳剂及耳鼻喉科常用中成药物等都是严重灾害后疾病防治的必需药品。(3)除了对本专业的各种疾病要比较熟悉外,还要对其它相关的学科如口腔科、眼科、胸外科、普外科、骨科、消化内科、皮肤科等等应作相应的了解。(4)在灾后救治中要尽快建立分诊制度实行“专病专治,专人负责”。经过分诊,可以压缩诊断所需的流程,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消耗。(5)加强医疗队及当地居民的心理救护,在改善居住、生活环境的同时要普及正确的生活卫生习惯及防病知识,增强防病意识,有益于灾后耳鼻咽喉科疾病的防治。

    【参考文献】  [1] 杨自力,吴恒义.多发伤及其急救[J].创伤外科杂志,2004,6(1):76.

      [2] 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082~1083.

      [3] Huth TS,Bruke JP.Infectons and antibiotic use in acommunity hospital.19711990.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1991,12:252~254.

    ↑上一篇: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与体会
    ↓下一篇: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163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