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颅脑外科学》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53例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09-07-27  浏览次数:833次

    作者:祁华林,张立勇,姚志明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建湖慈航医院神经外科,建湖224700

    【摘要】  目的:对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病例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53例,积液量:<60 ml 27例,60~100 ml 17例,>100 ml 9例。手术治疗21例,单侧硬膜下腔-腹腔分流11例,单侧钻孔引流8例,双侧钻孔引流2例。结果:保守治疗32例中21例积液消失,6例积液减少,2例积液无明显变化,3例伤后2~3月形成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治愈;手术治疗21例中19例一次治愈,2例术后复发,改行硬膜下腔-腹腔分流后治愈。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在不同时期采取相应手术方法;保守治疗期间CT动态复查十分重要。

    【关键词】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钻孔引流术;硬膜下腔-腹腔分流术;慢性硬膜下血肿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raumatic subdural effusion, TSE)又名外伤性硬膜下水瘤, 发生率约占颅脑损伤的1%[1]。我院于2001年3月~2006年12月对53例TSE 进行临床治疗及观察研究,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41例,女12例,年龄6月~77岁,平均55.3岁,<16岁5例,16~60岁19例,>60岁29例。53例均有头部外伤史,其中车祸伤38例,跌伤15例。不同程度脑挫裂伤21例,颅内小血肿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9例,颅骨骨折11例。均出现头痛、头晕,当保守治疗无效时症状加剧,并出现呕吐、意识障碍、精神异常、肢体乏力、失语或癫痫。

        1.2   辅助检查   均行CT检查,积液全部位于幕上,扫描示单侧者或双侧颅骨内板内侧低密度区,呈弧形或新月形,与脑组织边界清楚。积液部位:双侧颞额部28例,单侧额颞部15例,额颞部6例,颞顶部4例。积液量:<60 ml 27例,60~100 ml 17例,>100 ml 9例。

        1.3   方法   (1)白蛋白5 g静滴,1次/日,或血浆200 ml静滴,qd;(2)胞二磷胆碱0.5 g静滴,qd;(3)醋氮酰氨0.25 g口服,tid;(4)尼莫地平40 mg口服,tid;治疗时间2~3周。其中3例伤后2~3个月并形成慢性硬膜下血肿,均行单侧钻孔引流。手术治疗21例,单侧硬膜下腔-腹腔分流11例,单侧钻孔引流8例,双侧钻孔引流2例;单侧钻孔引流术后复发2例,改行不带分流阀的直管进行硬膜下腔-腹腔分流分流与保守治疗32例。

        1.4   结果   保守治疗32例中积液消失21例,积液减少6例,积液无明显变化2例,伤后2~3个月形成慢性硬膜下血肿3例,行钻孔引流术后治愈;手术治疗21例中19例1次治愈,2例术后复发,改行不带分流阀的直管进行硬膜下腔-腹腔分流后治愈。随访6~24个月,平均18个月,CT检查积液均未增加或复发。

        2   讨      论

        TSE好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这与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脑萎缩、硬膜下间隙增大有关。本组病例60岁以上29例(54.7%),符合这一年龄特点。根据颅脑损伤病史,伤后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及CT扫描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颅内骨板侧低密度,呈弧形或新月形,与脑组织边界清楚,TSE不难诊断。TSE主要应与蛛网膜下腔积液鉴别,进行CT和MRI检查有助鉴别。

        TSE极少手术,究其原因:(1)多数TSE都有自愈性,特别是老年患者存在脑萎缩者;(2)TSE产生的速度较慢,临床症状相对较轻,由TSE 引起严重颅内压增高并不多。对于一部分硬膜上积液经保守治疗,积液可自行吸收[2]。本组病例保守治疗病例占60.4%,保守治疗成功病例占54.7%。

        手术指征:(1)幕上积液量>30 ml,临床症状较重者,明显颅高压者,应手术治疗;(2)积液量在<30 ml,临床症状较轻,保守治疗;(3)对于60岁以上合并脑萎缩者,幕上双侧积液总量虽然≥30 ml,只要临床症状较轻,腰椎穿刺证实无颅内压增高,仍可作保守治疗。本组幕上双侧积液量≥30 ml 19例,保守治疗14例,除1例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需手术处理,其余保守治疗均获得满意效果。

        术式选择:(1)对于3周内有手术指征的TSE患者,因积液腔包膜未完全形成,若行钻孔引流,短期内拨管后积液易复发,适宜采用硬膜下腔-腹腔分流手术。此期的双侧TSE,行一侧分流手术即可;(2)对于3周后有手术指征的TSE患者,此时积液腔包膜基本己形成完整,积液腔不再与蛛网膜下腔相通,可采用双侧钻孔引流手术;(3)积液复发者,采用不带分流阀的直管持续硬膜下腔-腹腔分流,给予受压脑组织膨起充分的时间,促进积液腔包膜的贴合及破口的闭合,防止积液的再复发。

        部分TSE可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3,4],本组32例有3例伤后2~3个月出现,行钻孔引流术后治愈。保守治疗者自发病起一个月内每周复查1次CT,1个月后每2~3周复查1次CT;对积液未完全吸收的出院患者,告知本人及家属仍有形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可能,每3~4周复查一次CT。既对积液量的发展情况及时了解,又可及早发现TSE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者,及时手术干预[5]。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 神经外科学[M]. 第1版. 武汉: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448-450.

    [2] 方 波,黄 涛,朱政鸣. 创伤性硬膜下积液的非手术治疗[J]. 四川医学,2002,25(1):23.

    [3] 刘庆华,张 帆,王国安,等.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治[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5,10(4):296-297.

    [4] 刘玉光,朱树干,江玉泉.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的慢性硬膜下血肿[J].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5):360-361.

    [5] 张晓华,陆德明.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CT随访的重要性[J].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4,18(2):213-214.

    ↑上一篇:TCD在临床诊断头痛中的应用
    ↓下一篇:颅脑损伤的治疗进展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