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颅脑外科学》

    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及体会

    发表时间:2010-03-25  浏览次数:697次

      作者:康莉,汪 前    作者单位:445400 湖北,利川市人民医院   【摘要】  探讨制定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计划,降低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有序的优质护理的护理经验。对我院近年来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进行回顾性分析。从六个方面出发:(1)护士素质;(2)技术层面;(3)管理层面;(4)物质层面;(5)环境方面;(6)患者方面。总结要点:包括制定护理风险管理计划,明确护理风险管理职责,加强护理业务质量建设,规范关键护理过程的管理,协调好护理工作与相关科室部门的工作,建立多途径、多视角的护理质量监控系统,培训护士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回避护理风险,持续质量改进。

      【关键词】  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持续质量改进

      我院位于湖北鄂西一个县级市区内,拥有固定床位300张,由于农村合作医疗及城镇医保政策的落实,每日病人数总在400~500人,由此而增加的护理工作量显而易见,护理工作量的增加同时增加了护理风险,护理安全管理也就逐渐成为我院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我科是神经外科,近年来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成倍增加,此类患者具有意外发病,家属及患者本身感到猝不及防,不能接受及病情危重的特点,因此对医疗、护理要求明显增高,而患者病情危、重、急、险,护士工作量大,工作紧张,致使护理人员没有更多时间和患者或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容易引发患者或家属的不满意,从而引发护患纠纷,增加护理风险。为降低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有序的优质护理,我科就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特点、容易出现的护理风险做出了回顾与分析,对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评价,总结出适合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临床实践中减少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以及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方法

      1.1 明确护理风险相关概念及特点 风险是指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护理风险是医疗领域中因护理行为引起的遭受损失的一种可能性。护理风险是一种职业风险,即从事医疗护理服务职业,具有一定的发生频率并由该职业者承受的风险,包括经济风险、技术风险、法律风险、人身安全风险等。护理风险四项具有代表性的特点:难以预测性、难以防范性、与护理行为的伴随性、后果的严重性。

      1.2 制定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管理计划 识别评估——制定措施——控制落实——评价总结。

      1.3 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管理计划在临床中的应用

      1.3.1 识别评估 护理人员在对临床工作中对颅脑损伤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要有充分认识,明确风险可能发生的因素、可能发生的环节,如人员(护士及患者本身)、环境、物品、器械、制度和程序等环节,有预见性的建立护理风险评估表,将“怕出错”的意识,积极转变为“哪里可能出错”,现将颅脑损伤患者易发生的护理风险分为以下四类:控诉事件、意外事件、护理人员因素所致的风险、护理差错事故。

      1.3.2 制定措施 对入住的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有了初步的识别与评估,就应制定相应有效的解决策略,一旦出现相应的风险,能够及时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从而避免危害发生,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害。

      1.3.2.1 投诉事件及控制措施 (1)控诉事件:颅脑损伤患者大多意外发病,且病情危、重、急、险,入院初期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环境陌生,极度紧张,对医护人员即充分依赖又持怀疑态度,此时他们大多希望得到全体医护人员语言及行动上的重视,此时接诊护士稍不注意就会引发护患纠纷,招致患者投诉态度不好、病情观察不到位、护士操作技术欠缺等。(2)控制措施:建立健全护患沟通制度,要求护士态度和蔼,礼貌待人,服务热情,换位思考,体验式服务,以一个要求,两个掌握,三个留意,四个避免,五个沟通方式要求自己。一个要求即要求自己多听患者或家属说几句,多对患者或家属说几句;两个掌握即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检查结果、治疗情况,掌握患者医疗费用情况;三个留意即留意患者及家属沟通后的情绪变化,留意患者及家属对疾病认知及医疗期望值,留意学会自我控制;四个避免即避免使用刺激性语言和词汇,避免使用对方不易理解的专业词汇,避免刻意改变和压制对方情绪,避免强迫对方接受事实;五个沟通方式即预防性沟通,交换性沟通,集体沟通,书面沟通,协调统一沟通。在抢救过程中,规定开放静脉通道、准备供氧吸痰装置、准备床单位、剃光头(备皮)、备血、陪送急查头颅CT等需由哪个班次完成以缩短抢救时间,做到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加强与辅检科室的沟通与联系,及时得到患者辅检结果的反馈并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

      1.3.2.2 意外事件及控制措施 (1)意外事件:颅脑损伤患者有的神志不清,有的神志恍惚,有的躁动不安,陪护人员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患者坠床、跌倒、烫伤或走失,偶尔停水停电也会导致抢救设备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使用中断,使用中的中心吸痰器、中心供氧装置出现故障等。(2)控制措施: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制度,加强陪护人员的知识培训,要有预见性护理措施,对躁动的颅脑损伤患者使用护栏、约束带,对昏迷、年老、反应低下颅脑损伤患者使用热水袋时注意水温控制,对颅脑损伤导致精神障碍患者家属给予高危风险预见性告知,使用呼吸机、心电监护仪设备前检查储备电源的完好性,备好电动吸引器、医用筒装氧,做到班班交接,当班人员熟知备用医疗器械备用现状,保证特殊情况下及时到位。

      1.3.2.3 护理人员因素所致的风险及控制措施 (1)护理人员因素所致风险: 护理人员自身法律意识淡薄、人文科学和社会知识缺乏、专业技术水平低下、专科技术护理操作不当、护理记录不完整、服务观念和态度滞后,医护耦合不当是风险发生的潜在危机。(2)控制措施:建立健全业务学习制度,加强医护与耦合,要求护理人员掌握风险管理4要素:同情、交流、能力、表格化,要求年资高的护士、神经外科学科主任准备有关颅脑损伤患者观察与护理的课件,如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与应急措施、如何观察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变化、颅内出血保守期治疗患者的病情观察、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护理,危重患者的护理记录等等,并在学习中进行讨论,以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护士基本素质和识别护理风险的能力,提高医护沟通效果,增强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信任取得其配合并参与到治疗疾病中。

      1.3.2.4 护理差错事故及控制措施 (1)护理差错事故:执行医嘱给药不当、执行医嘱错误、护理操作不当等给患者造成伤害,如甘露醇剂量、时间使用不当;甘露醇渗漏入皮下;吸痰时间超过15 s、吸痰顺序颠倒、吸痰时未执行无菌操作制度;未及时观察神智、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导致脑疝发生引起病情恶化;使用中的呼吸机未进行消毒管理导致医院感染;未及时翻身、未及时更换潮湿的床单导致褥疮等。(2)控制措施:建立健全护理差错事故管理制度,护理关键环节建立标识牌,将护理差错扼杀在萌芽状态。如建立甘露醇推注治疗牌,每日与电子医嘱核对,甘露醇瓶外挂高渗液体标识牌,建立班次负责使用中呼吸机的消毒保养工作,颅脑损伤患者床头常规建立“请为我更换卧位”标识牌,安排有关颅脑损伤患者基础与专科护理知识讲座,以加强年轻护士业务能力及应变能力。

      1.3.3 控制落实 护理风险与质量控制紧密相连,把质量环节管理控制好就能从根本上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在临床工作中,我科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成为以护士长为核心的风险管理组织成员,其中护理组长负责护理风险的控制与风险管理措施的落实,护士长肩负弹性排班,合理安排人员,及时行为引导等总监督责任,对风险防患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风险措施的有效性,并适时予以纠正。表1 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评估

      2005年5月2日 患者家属对大多数护理人员不信任要求过高 适当移情,换位思考,要求护理操作熟练,精炼语言 家属逐渐理解、接受各级护理人员护理 仍应加强个别护理人员素质修养

      1.3.4 评价总结 完善最初建立的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评估表(表1),提出整改措施,持续质量改进。

      2 讨论

      在临床工作中,掌握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特点,依照识别评估相关护理风险,制定护理风险控制措施,护理风险管理组织控制实施及评价总结这一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模式,采用必要且可行的经济手段和技术措施对风险加以处理,大大降低了颅脑损伤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医疗护理行为犹如一把双刃剑,在给饱受病痛困扰的患者带来恢复健康希望和获得新生的同时,也对正常的人体具有一定的侵害性,医疗护理行为在实施过程中一直都存在各种风险和不测,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冒险行为,我们在进行这项勇敢者的职业的同时,要加强各项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高预见性工作能力,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参考文献】  1 李加宁,宋雁宾.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与方法.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2.

      2 金小华.护理风险管理及质量控制.中外健康文摘,2009,21(2):5.

     

     

    ↑上一篇:颈动脉体瘤4例外科治疗体会
    ↓下一篇:老年颅脑损伤的特点及防治探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