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0-08-16  浏览次数:551次

      作者:常颖 邢影 韩雪梅 杨宏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吉林 长春 130033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及脑血管病传统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134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脑梗死9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44例〕和60例对照,检测所有受试者空腹血浆Hcy水平并记录患者的脑血管病传统危险因素。分析血浆Hcy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缺血性脑血管病组、脑梗死组与TIA组患者血浆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脑梗死组与TIA组血浆Hcy水平相比较无差异(P>0.05);按各项传统危险因素将所有受试者分别分为有危险因素组、无危险因素组,并进行两组间血浆Hcy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高血压合并HHcy 者与高血压Hcy正常者相比,患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增大(P<0.05)。结论 血浆Hcy水平升高可能是与传统危险因素无关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HHcy可能与某些传统危险因素协同作用促进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缺血性脑血管病 危险因素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深入发展,同型半胱氨酸(Hcy)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并被认为是新的卒中危险因素〔1〕。本研究以长期生活在中国北方的人群为研究对象,观察了134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Hcy的变化,并分析其与脑血管病传统危险因素的关联,旨在探讨血浆Hcy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及脑血管病传统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及分组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34例,来自2004年3月~2005年3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特点又分为:急性脑梗死组90例,男52例,女38例,平均年龄(59±12)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44例,男24例,女20例,平均年龄(55±13)岁。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并行头颅CT和/或MRI检查证实,且此次发病前无因脑血管病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明显的神经功能缺失。排除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及恶性肿瘤、癫痫、硬皮病、甲状腺疾病者、近期(6个月内)患血管疾病(如心脏及四肢)者及近1个月内使用过影响血浆Hcy药物者,如避孕药、抗癫痫药、叶酸、多巴胺类药物和维生素B12等药物。对照组60例,为同期门诊体检者,男39例,女21例,平均年龄 (55±11) 岁。排除标准同缺血性脑血管病组。所有受试对象在饮食结构、社会地位上无显著差别。

      1.2 方法 记录所有受试者年龄、性别、烟酒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冠心病史,并测量血压,进行神经系统全面检查,同时行心电图及头颅CT和/或MRI检查。 患者于入院后1 w内晨起空腹采静脉血4 ml测定血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另取3 ml静脉血用于测定血浆Hcy水平。对照组也按上述方法采集肘静脉血进行以上指标的检测。 Hcy试剂盒由上海康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Linco公司原装Hcy试剂盒,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以空腹血浆Hcy≥15 μmol/L为高Hcy(HHcy)〔2〕。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包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资料间比较用t检验,多组资料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缺血性脑血管病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构成比较 见表1。两组间在年龄、性别构成上无显著差别(P>0.05)。

      表1 缺血性脑血管病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构成比较(略)

      2.2 脑梗死组及TIA组与对照组血浆Hcy水平比较 见表2。脑梗死组、TIA组血浆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脑梗死组与TIA组血浆Hcy水平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表2 脑梗死组、TIA组与对照组血浆Hcy水平(略)

      与对照组比较:1)P<0.05;与脑梗死组比较:2)P>0.05

      2.3 血浆Hcy水平与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 按传统危险因素将所有受试者分别分为有危险因素组、无危险因素组,并进行两组间血浆Hcy水平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3。缺血性脑血管病组与对照组中HHcy合并各传统危险因素者与仅有各传统危险因素者的比较:高血压合并HHcy者患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率增高(P<0.05),但其他仅有传统危险因素者与HHcy合并各传统危险因素者缺血性脑血管病患病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见表4。缺血性脑血管病组中无传统危险因素者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3.08±4.03 vs 6.71±4.68,P=0.034)。

      表3 血浆Hcy水平与传统危险因素关系分析(略)

      表4 HHcy合并传统危险因素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病的影响(略)

      注:“(+)”代表HHcy合并其他传统危险因素者;“(-)”代表仅有各传统危险因素者;与未合并相应危险因素组比较:1)P<0.05。

      3 讨论

      HHcy对脑血管病的影响,最早由Brattstrom〔3〕报道。目前国内外多年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HHcy与脑血管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HHcy是动脉粥样硬化(AS)和血管性疾病重要的独立的危险因素〔4〕,是青年脑梗死和TIA患者脑缺血复发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5〕,HHcy 是颈动脉重度狭窄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

      本研究显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包括急性脑梗死和TIA患者血浆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提示Hcy水平升高可能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与Yoo〔6〕、Moller〔7〕等的报道相同。脑梗死患者与 TIA患者Hcy水平相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表明Hcy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而与其亚型无关。

      目前,关于Hcy水平与传统危险因素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大多数研究认为Hcy水平升高是引起AS的重要危险因子,也是引发普通人群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独立危险因素〔8〕,但也有人认为HHcy可能不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而是一个伴发因素〔9〕。在本研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组有10例无传统危险因素者,其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Hcy水平至少是这部分患者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本研究还就Hcy水平与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按有无传统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TG血症、高TC血症、烟酒嗜好等分别进行血浆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提示Hcy水平是独立于传统危险因素的致病因子;而本研究中高血压伴发HHcy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率明显增加(P<0.05),提示Hcy可能与脑血管病的某些传统危险因素协同作用促进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本研究结果与Modi等〔10〕的结果部分相同,其研究结果显示,HHcy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研究发现HHcy与高血压和吸烟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因此,对于HHcy与一些传统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尚需扩大样本数、精密设计相关实验以进一步证实。

      经过多年的动物试验及临床研究,HHcy与AS的关系及其防治越来越受到广大临床医生的重视,Hcy水平也将逐渐成为临床的常规检测指标,降低血浆Hcy水平可能成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通过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而降低血浆中Hcy水平从而达到降低卒中的危险性的预期效果远不如理论上推测的乐观,因此,维生素治疗的远期效果尚不明确,还需要大规模的临床试验结果来探讨。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我们将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并进行维生素治疗干预,并长期跟踪观察,随访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复发情况,以期对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率、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后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Sacco RL,Anand K,Lee HS,et al.Homocysteine and the risk of ischemic stroke in a Triethnic Cohort:The Northern Manhattan Study〔J〕.Stroke,2004;35:22639.

      2 Stabler SP,Lindenbaum J,Savage DG,et al.Elevation of serum cystathionine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cobalamin and folate deficiency〔J〕.Blood,1993;81:340413.

      3 Brattstrom L,Lindgren A,Israelsson B,et al.Hyperhomocysteinaemia in stroke:prevalence,cause,and relationships to type of stroke and stroke risk factors〔J〕.Eur J Clin Invest,1992;22:214.

      4 Kelly PJ,Rosand J,Kistler JP,et al.Homocysteine,MTHFR 677C>T polymorphism,and risk of ischemic stroke:results of a metaanalysis〔J〕.Neurology,2002;59(4):52936.

      5 Bos MJ,van Goor ML,Koudstaal PJ,et al.Plasma homocysteine is a risk factor for recurrent vascular events in young patients with an ischaemic stroke or TIA〔J〕.J Neurol,2005;252(3):3327.

      6 Yoo JH,Choi JD,Kang SS.Pathogenicity of thermolabile 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 for vascular dementia〔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0;20:1921.

      7 Moller J,Nielsen GM,Tvedegaard KC,et al.A metaanalysis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nd hyperhomocysteinaemia〔J〕.Scand J Clin Lab Invest,2000;60:491.

      8 Parnetti L,Caso V,Santucci A,et al.Mild hyperhomocysteinemia is a riskfactor in all etiological subtypes of stroke〔J〕.Neurol Sci,2004;25(1):137.

      9 Nygard O,Vollset SE,Refsum H,et al.Total plasma homocysteine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profile.The Hordaland Homocysteine Study〔J〕. JAMA,1995;274:1526.

    ↑上一篇:恩必普在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中的应用
    ↓下一篇: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临床记忆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